王艾青++周丹萍
摘 要:目的 研究“1+1”課程整合模式對培養護生職業禮儀素養的作用。方法 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將2013級新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1+1”課程整合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授課計劃模式。結果 實驗組在形體訓練的各項指標和禮儀綜合素質方面均優于對照組。結論 采用此模式能極大的提高護生綜合素質,提高護生職業禮儀素養,增強其就業競爭能力。
關鍵詞:形體訓練 禮儀素養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c)-0202-02
隨著醫學領域的快速發展,對護理人才培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隨之發生變革。《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明確提出:完善護理教育方式,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大力培養臨床實用型人才;突出護理專業特點,在課程設置中加大心理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比重,增強人文關懷意識。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指出:要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近年國內部分高職學校在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方面做了許多探索與實踐,課程中增加了一些邊緣學科如護理禮儀、人際溝通、就業指導等。雖然現在《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教材中所提到的“護士素質及行為規范”、“護理程序應用中交流的技巧”等內容對護士職業禮儀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護士職業禮儀”的教學內容有待完善,理論課學時安排較多,實踐課學時較少,禮儀訓練在課堂上還規范,但由于沒有形成很好的形體姿態習慣,以至于不練禮儀后立即恢復原來形體和姿態。
筆者根據目前高職教育現狀,遵照以能力為本位,突破傳統的授課模式和培養模式,用一種全新的授課模式進行教學,即護理禮儀課與體育形體課有機結合,實施“1+1”課程整合模式,既提高了老師間的協作能力,又能使學生同時進行兩門功課的訓練,還能提高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護士職業禮儀”是指護士在護理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護士的禮儀可從護士的個體形象、容貌、服飾、言談、舉止、姿勢、禮節等各方面展現出來,并融于職業行為中,增強其就業競爭能力。現介紹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在2013級新生中開始,對新入校的學生進行隨機分組,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兩個班91人,對照組兩個班94人,實驗組運用“1+1”課程整合模式進行上課,對照組按照常規授課計劃進行授課,即各上各的課不進行整合。實驗組和對照組兩個班的禮儀課和形體課均由同一位護理老師和體育老師擔任。在不增加額外課時情況下,同一時間段內(兩個實驗班其中一個班在周四上午為禮儀課(1~2節)和形體課(3~4節),另一個班是前兩節形體課后兩節禮儀課),兩個班同時上護理禮儀課和體育形體課,由兩位老師對整合后的課程進行探討,制定出每次課的具體學習內容,如剛開始上課可以先以體育形體課為主,主要進行肌肉的鍛煉和韌帶的拉抻,鍛煉胸部的挺直和腿部肌肉的力量以及身體的柔韌性。然后當形體有一定基礎后,進行護理禮儀的訓練,這樣既能使體育課生動有趣,又可以在禮儀課上使形體得到進一步的鞏固,最終才能形成良好的儀態和姿態。對照組按照常規教學計劃進行。
2 課程整合模式方案及實施
2.1 課程整合
將傳統的護理禮儀課理論學習然后禮儀訓練,體育課的形體訓練,兩個平時上課互不聯系的課程整合為“1+1”模式,即“護理禮儀課+形體課”共同授課模式。采用 “形體訓練→禮儀訓練→形體訓練→禮儀訓練……”交替遞進教學模式的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
2.2 訓練內容和方法
2.2.1 禮儀訓練內容
(1)儀容儀態禮儀:在護生衣著上,要求整潔、莊重、大方、適體,給人以干凈、利落、明亮的感覺。在儀容上,要求自然、大方、整潔、不可化濃妝和配戴手飾、長發不過肩,上課時梳理起來盤于腦后。同時帶教老師應以自身儀態引導學生對“美”的認識,使之體會到一個儀表高雅大方、舉止穩重、端莊的護士可獲得病人的尊重和信任,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2)走姿的要求:全身正直,挺胸收腹;腳尖向前,步幅適中,不可出現“內八字”和“外八字”;雙肩平穩,兩臂擺動幅度約30 °;全身協調,勻速行進。
(3)面部表情的訓練:面部表情應友好、謙恭、真誠,包括眼神和笑容。護士在與患者相處時,注視患者的時間宜占相處時間的1/3~2/3,表達友好與關注。微笑時應面含笑意,不露牙齒;做到眉開眼笑,表里如一;同時要因服務對象的不同而合理使用。
(4)溝通交流姿態要求:在護患交流時,要求護生講普通話,不講地方方言;使用禮貌敬語,語氣和婉,通俗易懂,忌用服務忌語。同時應用俯視表達對臥床患者的愛護和體貼,用正視表達尊重、理解和平等。
2.2.2 形體訓練內容
(1)姿態訓練:正確的站立姿勢、腳的位置、手臂的形態及位置。其中把“扶桿基本形態訓練”引入形體訓練中,因為它對提高下肢力量與柔韌素質及訓練腿部的“開、繃、立直”和控制身體重心的能力尤為有效。通過把桿練習增強學生的自控能力。
(2)柔韌素質訓練:柔韌性好壞是由人體各個關節的運動幅度大小決定的。柔韌性強的學生動作幅度大,有屈有伸,站姿、坐姿和走姿有棱有角。主要訓練內容有肩(包括壓、拉、吊、轉等動作);腰(包括甩腰、起橋、體前屈等);髖(包括開胯、頂跨等幾種);腿部(包括壓、踢、控、劈腿等動作)
(3)力量訓練:主要訓練內容有腿部(包括仰臥前踢腿,側臥側踢腿,把桿前側、后踢腿等);腰背部(包括俯臥上體后屈、上體側屈、跪立下腰等);手臂(包括俯臥撐、啞鈴側舉、啞鈴交替上舉等)。endprint
(4)相關項目的訓練: 健美操對塑造形體美具有特殊功效。通過健美操的練習,對學生身體各部位的圍度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使肌肉變得結實,有彈性,使胸臀部豐滿而富有曲線美,更有動人的姿態[1]。
3 結果
經過一學期的訓練,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測試,禮儀方面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專家評教法,分別從站姿、走資和坐姿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法兩組分別發放問卷185份,收回185份,實驗組的這三方面改善滿意度為95%,對照組認為這三方面改善滿意度為80%,專家評教法請三位專家對這兩組同學進行測試,90分以上為優,80-90分為良,實驗組優良率為97%,對照組優良率為78%;體育形體方面分別從身體形態和柔韌素質進行比較,所有數據均以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分析;評定結果均以“均值士標準差()”表示,評分結果比較用獨立設計的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4 討論
4.1 通過課程整合提高了護生的綜合素質
21世紀的護理發展趨勢,勿庸置疑地使護理成為一門獨立的、與醫療相互配合又各有所側重的平行專業。護理工作的對象是人,整體護理模式的推行,更強調護生對現代護理觀的認識,強調實施系統化整體護理,都需要加強護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和專業形象的塑造。禮儀課能有效地促使她們形成優美的形體,高雅的氣質和端莊的儀表,提高她們的人文素質,陶冶情操、提升職業素養。
4.2 培養護生職業禮儀是現代醫院CI戰略的需要
CI是企業識別系統,是企業形象的傳播工具。醫院CI戰略的運用目的就是通過系統設計去塑造、突出醫院的良好形象。醫院要在市場經濟和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重視醫院形象。而醫院形象由醫院全體員工的共同形象組成,職業禮儀作為CI戰略的一個方面,其培養須以醫院理念為核心,重視理念文化中的價值觀念、精神境界、理想追求,使醫院以完整鮮明的形象贏得病人的青睞[2]。
4.3 完善護生自我形象,增強自信心
護士職業禮儀首先強調職業素養、舉止、衣著、言談、站立、行走給人以美的感覺。南丁格爾說:“護理是科學、藝術與愛心的結合”。護理的藝術性在于護士通過自身形象表現出專業的獨特美。對護生進行職業禮儀培養,要求護生做到語言文雅、儀表端莊、態度和藹、穩重干練。這樣,護生的職業禮儀培養有了明確的目標,護生的整體職業形象得以美化,自身形象得以完善,提高護理效能和職業自信心[3]。
5 結語
形體訓練主要目的是向學生進行精神文明和美學教育,塑造優美身體形態的一門課,經常進行形體訓練,有益于肌肉、骨骼、關節的勻稱與均衡發展,三圍比例更接近標準[4],有利于形成健美的形體。能夠使不良骨形在訓練動作的壓力和拉力作用下,向正確方向發展,糾正骨形,健美身材,矯健體態。它為良好的站姿,坐姿,走姿的培養在身體素質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禮儀課和形體課的有機結合是高校課程改革的新突破,它迎合了現代大學生的生理心理需要,也適應了如今各個醫院招聘時對護士的要求,有著長遠的現實意義。本研究通過形體課與護理禮儀課的整合,探討“1+1”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對護理專業學生身體形態、禮儀姿態、溝通儀態等方面所產生的積極作用。為她們畢業后就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鳳婷.高校形體課對女大學生影響的研究[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院學報,2005,18(6):91-93.
[2] 羅菊英,李林.護理禮儀在護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效果調查[J].全科護理,2009,7(7):1870-1871.
[3] 劉合乙.護理禮儀訓練對提高護理大專生自信心的研究[J].當代護士,2012(2):3-4.
[4] 曾琳葉.形體訓練對女大學生身體形態結構影響的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7,21(2):68-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