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艷
摘 要:格賴斯所提出的“合作原則”是會話含義推導機制的總規則,同時也是語用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在日常交際中,為了使交際活動能夠順利進行,最大限度的實現交際目的,交際雙方通常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理解及配合,這就要求雙方共同遵守一種原則—— 合作原則,但交際雙方并非總是時刻遵守這一原則,而是出于某種需要在某種程度上故意違反。
關鍵詞:合作原則 違反 會話含義 語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H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c)-0222-01
在日常交際活動中,故意違反“合作原則”所產生的會話含義巧妙的傳遞了說話者欲表達的信息,從而起到了化解矛盾,避免尷尬,協調人際關系的作用。該文從語用學角度出發,試圖分析由于違背合作原則中各準則及次準則而產生的語用效果。
1 合作原則
美國著名語言哲學家格賴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學做演講時率先提出了“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格賴斯認為,在日常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都在為交際活動的順利進行而付出一定的努力。因為交談的參與者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一個或多個共同的目的,或者是讓彼此都接受的談話方向。為了有效的實現交際目的,使交際活動順利進行,交談雙方似乎在有意無意地遵循著某一原則——在參與交談時,根據你所參與交談的目的或方向的變化而提供適切的話語,這便是合作原則(簡稱CP)。
格賴斯借用康德“范疇表”中四個范疇的名稱,構建了合作原則四條相應的準則,每條準則又包含一條或多條次準則。它們分別是。
(1)量的準則(Maxim of Quantity)
①所說之話應包含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②所說之話不應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質的準則(Maxim of Quality)
①不要說自知虛假的話。②不要說證據不足的話。
(3)關系準則(Maxim of Relation):要有關聯,要切合題旨。
(4)方式準則(Maxim of Manner):要明白清楚。
①要通俗明白,避免晦澀。②要清楚明了,避免歧義。
③要簡明扼要,避免冗長。④要井井有條,避免雜亂。
2 合作原則的違反
人們在實際言語交際中,交際雙方并非總是時刻遵守這些準則,而是出于某種需要在某種程度上故意違反。一旦說話者違反了相關準則,聽話者就要超越話語的字面意義去理解說話者要表達的真實意義,即會話含義。
(1)數量準則的違反
數量準則要求說話者所說的話應滿足交際所需的信息量,既不能超出所需的信息量,也不能少于所需的信息量。
例1
Varanus komodoensis 1:Brother, are we poisonous?
Varanus komodoensis 2: Why did you ask?
Varanus komodoensis 1: I bite my tongue.
一條科莫多巨蜥很奇怪另一條科莫多巨蜥為什么要問自己是否有毒,面對對方的不解與困惑,這條巨型蜥蜴沒有給予完全的回答,即沒有提供給對方足量的信息,而是只回答了一部分信息即原因,沒有說出來的那部分即結果正是會話含義的所在:(因為我咬到了自己的舌頭),所以我會不會中毒?對自己生命安危的擔心,才是這條巨型蜥蜴的真實想法。
例2
Teacher:Peter,do you know how many years can a pig live 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
Peter: This question is so easy, it depends on the human.
Peter的回答不完全,沒有提供全部的信息量,需要對方用已知的這部分信息即結果去填補尚未說出來的信息即原因,就是會話含義的所在:因為人類什么時候吃掉豬,豬就能活到什么時候,(所以要看人類的想法)。這需要聽話者根據部分信息去推導會話含義。
(2)質量準則的違反
質量準則要求說話者不要說自知是虛假或缺乏足夠證據的話。交談過程中如果違反了質準則,很可能造成談話內容無任何有效信息。
例3
甲:How about elephant ride yesterday?
乙:Not too bad,the problem is the elephant is over polite.
甲:Is over polite?
乙:Yeah,when riding to the river,it let me down first.
甲和乙兩人談論乙昨天騎大象的情況, 乙有意違反了合作原則中“質的準則”,故意說與事實相反的反語“大象太客氣了”,并且為了保證甲有足夠的信息去推導出他的真實意圖,乙進一步解釋了他覺得那頭大象太客氣的原因是“騎到河邊時,它讓我先下去了”,表面上乙是在表揚大象,實際上甲很快就領悟到他的會話含義:騎到河邊時,大象把乙扔進了水里,乙渾身濕透了,非常生氣,同時也表現出乙自我解嘲的性格。
(3)關系準則的違反
關系準則要求說話者所說的話要與主題相關。
例4
Jim: Isnt Johnny the biggest featherbrain you ever met?
Mary: Well, it is a fine day today, isnt it?
Jim在說Johnny 的壞話,Mary說了與之不相干的話,意在告訴Jim換個話題不要再說Johnny了,Mary可能發現Johnny就在附近,或者根本就不想聽Jim對別人說三道四,違反了相關準則。
(4)方式準則的違反
方式準則要求交談者在表達方式上要避免晦澀、歧義、冗長、雜亂。
例5
Tom:How about this singer?
Peter:She produced a series of sounds that corresponded closely with the score of“Home,Sweet Home”.
Peter并不是用一個簡單的動詞sang,而是用了“produced a series of sounds that corresponded closely with the score of”來表示同樣的意思,違反了方式準則,說明他認為這個歌手唱得不好,根本不能用“唱”這個詞,只能用“發出一系列的聲音”這樣的表達方式來含蓄地表達“She sang badly Home, Sweet Home”.這個意思。
3 結語
合作原則是語用學的重要理論。遵守合作原則是成功交際的前提,但違反合作原則同樣是我們的交際策略,合作原則的違反不僅不會影響正常的言語交際,反而會給生活增添更多的樂趣,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潤滑劑。
參考文獻
[1] Levinson,S.C.Pragmatic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 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P.Cole(ed)Syntax and Semantics,Vol.9.Academic press,1975.
[3] 戴煒棟,何兆熊.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2002.
[4] 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