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偉
摘 要: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業、農村和農民以及水利工作的一系列新的方針政策,加強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田抗御旱澇災害的能力,提高農業特別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快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步伐。
關鍵詞:46團 灌溉 農作物
中圖分類號:S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042-01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我國糧食增產潛力較大的重點區域之一,組織實施中型灌區節水改造配套工程建設,對于保證我國延續“強基礎、保供給”這一精仿生產政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46團農業綜合開發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是落實中央和兵團有關政策而確定的一項中型灌區節水改造配套項目。目的是通過該項工程的實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及灌區灌溉保證率,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切實提高灌區糧食生產能力。
1 經濟社會簡況及灌區基本現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46團位于我國西北邊陲,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西緣,地處提孜那甫河下游的沖積平原,團部距麥蓋提縣東南16.5 km,東北部與第三師前進水庫及麥蓋提縣七鄉毗鄰,西與麥蓋提縣五鄉接壤,南與麥蓋提縣六鄉相鄰,東部是荒無人煙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地理坐標位于東經77°38′~77°53′,北緯38°40′~38°53′之間,海拔高程在1183~1192 m之間,地面坡降在1/2000~1/3000之間。
第三師46團位于麥蓋提縣境內,所以氣象資料采用麥蓋提縣氣象資料。項目區屬暖溫帶荒漠氣候。作物生長期內,降雨稀少,為典型的灌溉農業。年均氣溫11.93 ℃,最高月平均氣溫24.8 ℃,最低平均氣溫-5.06 ℃,屬寒冷地區。最大凍土深度為0.78 m。全年主風向以西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1.8 m/s,最大風速17 m/s。
截止2012年末,全團總人口3750人,其中,漢族2851人,其他民族899人。46團全團土地面積為38.9萬畝,規劃可墾地18.8萬畝,現有耕地面積6.9萬畝,灌溉面積7.6萬畝,分為拜茲列克和其克里克兩個片區,兩個片區現狀年灌溉面積分別為4.5萬畝和3.1萬畝。46團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307萬元,其中第一產業:5115萬元,第二產業825萬元(工業657萬元,建筑業168萬元),第三產業1367萬元。現有職工1134人,職均收入16298元。
拜茲列克干渠是46團的一條主要輸水干渠,該渠由麥蓋提縣東干渠4號閘引水,起點為麥蓋提縣東干渠4號閘,終點為5連二、三支渠引水口,渠道全長16.70 km,控制灌溉面積4.5萬畝,該渠修建于60年代,由于當時資金限制導致建設標準較低、至建成以來從未進行過防滲工程建設。現狀渠道為土渠,斷面寬且不規則、雜草叢生、流速小、輸水歷時長、水量損失大,造成渠道的運行條件和拜茲列克灌區的灌溉條件較差。
2 灌區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1 骨干工程存在的問題
46團主要骨干工程有:拜茲列克干渠、拜茲列克1支渠、拜茲列克2支渠、拜茲列克3支渠、其克里克干渠、其克里克1支渠、其克里克2支渠、其克里克3支渠、其克里克4支渠。
從46團建團至今,農業綜合開發、以工代賑、小型農田水利等項目的規劃、實施,對灌區部分支、斗渠進行了防滲改造及渠系建筑物配套,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引水渠道未進行防滲,渠系建筑物配套程度較低,渠道的運行管理比較困難,而且渠道滲漏損失仍較嚴重。
灌區骨干工程存在主要問題如下。
(1)渠道設計標準低,過水能力不足。
(2)部分渠道淤積嚴重,輸水能力低下。
(3)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現有建筑物老損嚴重,管理設備陳舊,交通路況差,交通工具較少,造成渠道運行管理極不方便。
2.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46團灌區經濟以農業為主,干旱少雨的氣候條件,使灌區農業生產完全依賴于灌溉,而46團灌區的水資源總量卻極為有限。隨著灌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各行業用水量也在日益增加,對骨干工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灌區骨干工程必須要有良好的硬件設施和管理體制,才能滿足灌區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生態維護等方面的要求。
加大灌區配套續建投入,特別是骨干工程投入,改善引、輸、配水條件,是實行節水增效,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強化水利行業管理,實行水利產業化發展的迫切要求;是灌區群眾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內在要求;是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需要;是保障灌區水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實現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需要。
3 主要效益及經濟評價
3.1 社會效益
通過46團農業綜合開發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的實施,在總體上改善了項目區農作物生長環境,對農業今后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項目的實施對促進區域內的社會穩定、民族團結、職工收入的提高以及對46團綜合實力的增強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項目建成后對46團整體經濟實力的提高發揮長期持續的促進作用,還可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傊?,農業綜合開發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對建設邊疆,保衛邊疆,鞏固國防等方面都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3.2 生態效益
項目建成后鞏固和維護了農業生態環境。項目區的氣候、土壤地質狀況、農作物種植結構類型、水資源情況決定了實施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實施中型灌區續建與節水改造項目,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治理開發,可以在第三師農業團場中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對提高項目區農業生產水平,節約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有著巨大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生態效益顯著。同時有效地控制和減少了土地沙化、鹽堿化和水土流失,并可加快灌區小氣候的形成,使土地的開發價值和能量得到充分提高,有利于改善了本地區的生態環境。
3.3 國民經濟盈利能力分析
根據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可知,該工程經濟內部收益率為8.84%,在社會折現率為8%評價時,經濟凈現值為219.5萬元,大于零;效益費用比為1.07,大于1。因此,該工程國民經濟評價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吳洪偉.中國重點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發展戰略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2] 李小卜.重點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效益評價及改造模式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