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新宇+孔德胤+楊欽宇
摘 要:2013年小麥播種期間,爆發嚴重潮塌,影響播種進度,發生潮塌的主要原因:一是秋灌關口時間晚;二是初冬溫度過低,土壤上凍早;三是早春回暖早,升溫幅度大。
關鍵詞:氣象學 天氣 潮塌
中圖分類號:P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043-01
潮塌是河套灌區初春發生的一種特有的災害,主要危害春小麥生產,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和季節性。潮塌可以導致春小麥晚播,使其發育期氣候條件與生長需要出現偏差,影響其正常生長,造成減產;潮塌受農田關口時間、冬季溫度、開春溫度及降水等因素影響,下面簡要分析今年潮塌嚴重發生的原因,以及對晚播小麥和玉米播種的影響。
1 潮塌發生的原因影響分析
1.1 關口時間
2012年農田秋灌關口時間為11月14日,比常年晚一周左右。關口時間晚,是潮塌發生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入冬后到近期天氣情況
入冬后,前兩月氣溫持續偏低,2012年11、12月平均氣溫分別比常年低2.0℃和2.3℃,氣溫偏低,土壤上凍提前。1月上旬到2月上旬,平均氣溫比常年高0.2℃,2月中旬比常年低2.7℃。進入2月下旬后,氣溫迅速回升,從2月下旬到3月25日,平均氣溫為3.0℃,分別比常年和去年同期高3.6℃和4.1℃,期間僅出現了兩次降溫過程,除3月1日、3月9日比常年偏低外,其余時段均高于常年。期間三個溫度較高時段(圖1)分別是:2月24~27日,日平均溫度比常年高5.6~7.3℃;3月3~9日,日平均溫度比常年高3.0~13.9℃;3月15~18日,日平均溫度比常年高4.1~7.6℃;其中3月6~8日,日平均溫度比常年高8.4~13.9℃,創歷史極值。氣溫高,農田表土迅速解凍,表層過飽和水隨之融化,深層凍土尚未消通,消融的水分無法下滲,因此形成嚴重潮塌。(如圖1)
1.3 土壤濕度分析
3月12日臨河區不同類型地段土壤相對濕度(如表1)。
根據3月12日我局測墑結果,二輪灌土壤濕度最高,一輪灌次之,井灌地段最小。10 cm略小,20 cm較大。各鄉鎮10 cm土壤相對濕度在74~92%之間,基本適宜小麥播種,但20 cm土壤濕度與潮塌嚴重發生的2007年和2008年同期土壤濕度值接近,處于超飽和狀態,隨著氣溫持續升高,爆發大面積潮塌。
綜上所述:今年臨河潮塌發生面積達30萬畝,屬中等偏重年份。潮塌發生重的主要原因:一是秋灌關口時間晚;二是初冬溫度過低,土壤上凍早;三是早春回暖早,升溫幅度大。
2 潮塌對晚播小麥和玉米播種的影響
據研究,平均氣溫為5℃左右時,潮塌發展速度較快;平均氣溫高于8℃,開始落潮。最近幾日氣溫在5℃~8℃之間,處于潮塌發展較快時期。預計未來氣溫仍將偏高,潮塌將在5~10天后開始回落,但回落速度較緩,潮塌地短時間內仍不能播種小麥,一些秋澆較多較遲的地塊潮塌持續時間會進一步延長,甚至影響玉米的播種。
3 建議
由于氣溫高,土壤化凍較深,潮塌回落后,土壤表層水分下降迅速,一些墑情一般的地塊要做好保墑工作,避免對玉米播種出苗產生影響。土壤濕度大,地溫相對較低,建議及早整地,玉米播種盡量采取地膜覆蓋,提高地溫。endprint
摘 要:2013年小麥播種期間,爆發嚴重潮塌,影響播種進度,發生潮塌的主要原因:一是秋灌關口時間晚;二是初冬溫度過低,土壤上凍早;三是早春回暖早,升溫幅度大。
關鍵詞:氣象學 天氣 潮塌
中圖分類號:P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043-01
潮塌是河套灌區初春發生的一種特有的災害,主要危害春小麥生產,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和季節性。潮塌可以導致春小麥晚播,使其發育期氣候條件與生長需要出現偏差,影響其正常生長,造成減產;潮塌受農田關口時間、冬季溫度、開春溫度及降水等因素影響,下面簡要分析今年潮塌嚴重發生的原因,以及對晚播小麥和玉米播種的影響。
1 潮塌發生的原因影響分析
1.1 關口時間
2012年農田秋灌關口時間為11月14日,比常年晚一周左右。關口時間晚,是潮塌發生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入冬后到近期天氣情況
入冬后,前兩月氣溫持續偏低,2012年11、12月平均氣溫分別比常年低2.0℃和2.3℃,氣溫偏低,土壤上凍提前。1月上旬到2月上旬,平均氣溫比常年高0.2℃,2月中旬比常年低2.7℃。進入2月下旬后,氣溫迅速回升,從2月下旬到3月25日,平均氣溫為3.0℃,分別比常年和去年同期高3.6℃和4.1℃,期間僅出現了兩次降溫過程,除3月1日、3月9日比常年偏低外,其余時段均高于常年。期間三個溫度較高時段(圖1)分別是:2月24~27日,日平均溫度比常年高5.6~7.3℃;3月3~9日,日平均溫度比常年高3.0~13.9℃;3月15~18日,日平均溫度比常年高4.1~7.6℃;其中3月6~8日,日平均溫度比常年高8.4~13.9℃,創歷史極值。氣溫高,農田表土迅速解凍,表層過飽和水隨之融化,深層凍土尚未消通,消融的水分無法下滲,因此形成嚴重潮塌。(如圖1)
1.3 土壤濕度分析
3月12日臨河區不同類型地段土壤相對濕度(如表1)。
根據3月12日我局測墑結果,二輪灌土壤濕度最高,一輪灌次之,井灌地段最小。10 cm略小,20 cm較大。各鄉鎮10 cm土壤相對濕度在74~92%之間,基本適宜小麥播種,但20 cm土壤濕度與潮塌嚴重發生的2007年和2008年同期土壤濕度值接近,處于超飽和狀態,隨著氣溫持續升高,爆發大面積潮塌。
綜上所述:今年臨河潮塌發生面積達30萬畝,屬中等偏重年份。潮塌發生重的主要原因:一是秋灌關口時間晚;二是初冬溫度過低,土壤上凍早;三是早春回暖早,升溫幅度大。
2 潮塌對晚播小麥和玉米播種的影響
據研究,平均氣溫為5℃左右時,潮塌發展速度較快;平均氣溫高于8℃,開始落潮。最近幾日氣溫在5℃~8℃之間,處于潮塌發展較快時期。預計未來氣溫仍將偏高,潮塌將在5~10天后開始回落,但回落速度較緩,潮塌地短時間內仍不能播種小麥,一些秋澆較多較遲的地塊潮塌持續時間會進一步延長,甚至影響玉米的播種。
3 建議
由于氣溫高,土壤化凍較深,潮塌回落后,土壤表層水分下降迅速,一些墑情一般的地塊要做好保墑工作,避免對玉米播種出苗產生影響。土壤濕度大,地溫相對較低,建議及早整地,玉米播種盡量采取地膜覆蓋,提高地溫。endprint
摘 要:2013年小麥播種期間,爆發嚴重潮塌,影響播種進度,發生潮塌的主要原因:一是秋灌關口時間晚;二是初冬溫度過低,土壤上凍早;三是早春回暖早,升溫幅度大。
關鍵詞:氣象學 天氣 潮塌
中圖分類號:P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043-01
潮塌是河套灌區初春發生的一種特有的災害,主要危害春小麥生產,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和季節性。潮塌可以導致春小麥晚播,使其發育期氣候條件與生長需要出現偏差,影響其正常生長,造成減產;潮塌受農田關口時間、冬季溫度、開春溫度及降水等因素影響,下面簡要分析今年潮塌嚴重發生的原因,以及對晚播小麥和玉米播種的影響。
1 潮塌發生的原因影響分析
1.1 關口時間
2012年農田秋灌關口時間為11月14日,比常年晚一周左右。關口時間晚,是潮塌發生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入冬后到近期天氣情況
入冬后,前兩月氣溫持續偏低,2012年11、12月平均氣溫分別比常年低2.0℃和2.3℃,氣溫偏低,土壤上凍提前。1月上旬到2月上旬,平均氣溫比常年高0.2℃,2月中旬比常年低2.7℃。進入2月下旬后,氣溫迅速回升,從2月下旬到3月25日,平均氣溫為3.0℃,分別比常年和去年同期高3.6℃和4.1℃,期間僅出現了兩次降溫過程,除3月1日、3月9日比常年偏低外,其余時段均高于常年。期間三個溫度較高時段(圖1)分別是:2月24~27日,日平均溫度比常年高5.6~7.3℃;3月3~9日,日平均溫度比常年高3.0~13.9℃;3月15~18日,日平均溫度比常年高4.1~7.6℃;其中3月6~8日,日平均溫度比常年高8.4~13.9℃,創歷史極值。氣溫高,農田表土迅速解凍,表層過飽和水隨之融化,深層凍土尚未消通,消融的水分無法下滲,因此形成嚴重潮塌。(如圖1)
1.3 土壤濕度分析
3月12日臨河區不同類型地段土壤相對濕度(如表1)。
根據3月12日我局測墑結果,二輪灌土壤濕度最高,一輪灌次之,井灌地段最小。10 cm略小,20 cm較大。各鄉鎮10 cm土壤相對濕度在74~92%之間,基本適宜小麥播種,但20 cm土壤濕度與潮塌嚴重發生的2007年和2008年同期土壤濕度值接近,處于超飽和狀態,隨著氣溫持續升高,爆發大面積潮塌。
綜上所述:今年臨河潮塌發生面積達30萬畝,屬中等偏重年份。潮塌發生重的主要原因:一是秋灌關口時間晚;二是初冬溫度過低,土壤上凍早;三是早春回暖早,升溫幅度大。
2 潮塌對晚播小麥和玉米播種的影響
據研究,平均氣溫為5℃左右時,潮塌發展速度較快;平均氣溫高于8℃,開始落潮。最近幾日氣溫在5℃~8℃之間,處于潮塌發展較快時期。預計未來氣溫仍將偏高,潮塌將在5~10天后開始回落,但回落速度較緩,潮塌地短時間內仍不能播種小麥,一些秋澆較多較遲的地塊潮塌持續時間會進一步延長,甚至影響玉米的播種。
3 建議
由于氣溫高,土壤化凍較深,潮塌回落后,土壤表層水分下降迅速,一些墑情一般的地塊要做好保墑工作,避免對玉米播種出苗產生影響。土壤濕度大,地溫相對較低,建議及早整地,玉米播種盡量采取地膜覆蓋,提高地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