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坡
堅守“官不修衙”的古訓
孫坡
“官不修衙,客不修店”是流傳千年的古訓。為官者執掌人民賦予的權利,享受人民給予的俸祿,應該“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為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讓老百姓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福祉。而官衙是辦公的地方,基本的工作條件具備即可,沒有必要追求豪華氣派。從治國理政這個角度看,“官不修衙”現在依然沒有過時,是我們應該繼續弘揚并長期堅守的官箴。
“官衙”在當代叫黨政機關辦公樓,是使用公共財政資金建設的辦公用房。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熱衷于修建“豪華衙門”,辦公樓建設中攀比奢華之風盛行,把辦公樓建成了展示形象、炫耀地位、享受安樂的工具,忽略了辦公樓辦公的根本屬性,不僅浪費了大量公共財政資金,加重了人民負擔,而且與中央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要求背道而馳,敗壞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特別是一些貧困縣違規超標準建設豪華辦公樓的現象更令人痛心,我們國家還有那么多貧困人口,各級政府也背負那么多發展債務,必須重新拾起“官不修衙”的美德,狠剎政府性樓堂館所建設中的奢靡之風。
“為什么經濟發展了,社會進步了,黨政機關及干部卻離百姓越來越遠了”的質問,振聾發聵,令人深思,一部分原因在于“豪華衙門”成為豎在黨和人民之間的有形的墻,疏遠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一座座豪華衙門讓老百姓望而興嘆的同時,也從心靈深處制造了政府跟群眾的一道道鴻溝。反觀河南盧氏縣委五十年如一日在土坯房里辦公,不舍得建辦公樓卻舍得為群眾花錢。先后投資30多億元改造舊區,建設新區,為老百姓修建了一個可容納兩萬多人的休閑廣場。這種“官不修衙”的執政理念,才是真正的踐行群眾路線,才是贏得群眾尊重和擁護的原因所在。
雖然現在世情國情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共產黨員“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不能變也不該變。1956年,中央一些部委提出修建政府辦公大樓,并且選好了地址,做好了規劃。當時周總理堅決不答應,說:“我們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只要我當一天總理,就不蓋國務院大樓。”1959年,在籌建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建筑”過程中,有關部門又提出興建政府辦公大樓的計劃,他又對相關部門說:“只要我當總理,你們就要把大興土木的念頭取消,國務院不能帶這個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已經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更應率先垂范,加強黨性修養,保持政治本色,把“官不修衙”的古訓作為自己的為官信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住在延安的窯洞里,我們黨一樣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現在我們黨要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在于辦公樓氣派與否、奢華與否,而在于能不能踐行群眾路線,能不能堅持民生為本,能不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作者單位:四川省內江市委政策研究室)
【點評】
“貧困縣辦公樓氣派勝過白宮”已不是新聞,屢屢被網民調侃。正如作者所說,豪華辦公樓“疏遠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與傳統美德、黨性要求均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