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盾
雷雨前
◎ 茅盾
清早起來,就走到那座小石橋上。摸一摸橋石,竟像還帶點熱。昨天整天里沒有一絲兒風。晚快邊響了一陣子干雷,也沒有風,這一夜就悶得比白天還厲害。天快亮的時候,這橋上還有兩三個人躺著,也許就是他們把這些石頭又困得熱烘烘。
滿天里張著個灰色的幔??床灰娞枴H欢柕耐孟裢高^了那灰色的幔,直逼著你頭頂。
河里連一滴水也沒有了,河中心的泥土也裂成烏龜殼似的。田里呢,早就像開了無數的小溝,—有兩尺多闊的,你能說不像溝么?那些蒼白色的泥土,干硬得就跟水門汀差不多。好像它們過了一夜工夫還不曾把白天吸下去的熱氣吐完,這時它們那些扁長的嘴巴里似乎有白煙一樣的東西往上冒。
站在橋上的人就同渾身的毛孔全都閉住,心口泛淘淘,像要嘔出什么來。
這一天上午,天空老正著那灰色的幔,沒有一點點漏洞,也沒有動一動。也許幔外邊有的是風,但我們罩在這幔里的,把雞毛從橋頭拋下去,也沒見他飄飄揚揚踱方步。就跟住在抽出了空氣的大筒里似的,人張開兩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吸進來只是熱辣辣的一股悶。
汗呢,只管鉆出來,鉆進來,可是膠水一樣,膠得你渾身不爽快,像結了一層殼。
午后三點鐘光景,人像快要干死的魚,張開了一張嘴,忽然天空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條縫!不折不扣一條縫!像明晃晃的刀口在這幔上劃過。然而劃過了,幔又合攏跟沒有劃過的時候一樣,透不進一絲兒風。一會兒,長空一閃,又是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次縫。然而中什么用?
像有一只巨人的手拿著明晃晃的大刀在外邊想挑破那灰色的幔,像是這巨人已在咆哮發怒;越來越緊了,一閃一閃滿天空瞥過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邊來了巨人的憤怒的吼聲。
猛可地閃光和吼聲都沒有了,還是一張密不通風的灰色的幔!
空氣比以前加倍悶!那幔比以前加倍厚!天加倍黑!
你會猜想這時那幔外邊的巨人在揩著汗,歇一口氣;你斷得定他還要進攻。你焦躁地等著,等著那挑破灰色幔的大刀的一閃電光,那隆隆隆的怒吼聲。
可是你等著,等著,卻等來了蒼蠅。它們從齷齪的地方飛出來,嗡嗡嗡的,繞住你,釘你的涂一層膠似的皮膚。戴紅頂子像個大員模樣的金蒼蠅剛從糞坑里吃飽了來,專揀你的鼻子尖上蹲。
也等來了蚊子。哼哼哼的,像老和尚念經,或者老秀才讀古文。蒼蠅給你傳染病,蚊子卻老實要喝你的血呢!
你跳起來拿著蒲扇亂撲,可是趕走了這一邊的,那一邊又是一大群乘隙進攻。你大聲叫喊,它們只回答你個哼哼哼,嗡嗡嗡!
外邊樹梢頭的蟬兒卻在那里唱高調:“要死呦,要死呦!”
你汗也流盡了,嘴里干得像燒,你手腳也軟了,你會覺得世界末日也不會比這再壞!
然而猛可地電光一閃,照得屋角里都雪亮。幔外邊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轟隆隆,轟隆隆,他勝利地叫著。胡—胡—擋在幔外邊整整兩天的風開足了超高速度撲來了!蟬兒噤聲,蒼蠅逃走,蚊子躲起來,人身上像剝落了一層殼那么爽。霍!霍!霍!巨人的刀光在長空飛舞。轟隆隆,轟隆隆,再急些!再響些吧!
讓大雷雨沖洗出個干凈清涼的世界!
題解
《雷雨前》發表于1934年。關于本文,作者茅盾自己曾說:“是用象征的手法描寫了30年代整個中國的政治與社會矛盾?!?/p>
本文的象征,從某種意義來說,是另兩篇膾炙人口的作品的結合。前部分對酷熱沉悶天氣下的描摹,如同聞一多的《死水》—“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酣暢淋漓地將丑惡一一展現;后部分對雷雨的急切渴求,又恰如高爾基的《海燕》—“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毫不掩飾地表達對新世界新時代的殷殷期盼。在對惡的厭惡揭露與對美的憧憬追求上,凡是有良知有擔當的作者,其實都是一致的。(王林晚)
本期“問吧”答案
1.BD 單騎救主講的是三國時期趙云的故事;梅開二度源于惜陰堂主人所編小說《二度梅》,描寫了梅良玉與陳杏元的愛情故事。2.B 句①描寫的是七夕節,句②描寫的是清明節,句③描寫的是重陽節,句④描寫的是中秋節。3.D 《韓詩外傳》:“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焙笠浴帮L樹之悲”喻失去父母之痛。4.C 唐代歌女稱秋女。古人又把五音宮商角徵羽與四季相配,商音凄厲,與秋天相應,故以商配秋。秋女也稱商女。5.B 漢代在長安城東南郊擴建太學,為了適應太學生讀書的需要,就在其附近設立了一個定期交易書籍的市場,因此地多槐樹,故稱“槐市”。6.D 青出于藍出自《荀子·勸學》:“青出于藍而青于藍?!币馑际乔鄰乃{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