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剛,應明良,王 磊,茅建波,戴宇寧
(1.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2.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杭州 310014;3.北京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有限公司,北京 100043)
近幾年來,我國先后出臺了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火電廠氮氧化物防治技術政策、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關于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對火電廠大氣污染物如NOX的排放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國內火電廠早期投運的鍋爐低氮燃燒技術相對落后,NOX排放濃度普遍較高,要對早期投運的鍋爐NOX進行排放濃度控制,由于受現場條件的制約,增設鍋爐尾部煙氣脫硝裝置的改造難度和工作量較大,且成本較高。相對而言,低氮燃燒器改造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減排方法。因此,低氮燃燒技術應作為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選技術[1]。
某電廠300 MW機組鍋爐是由北京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巴威)引進美國B&W公司RB鍋爐技術標準設計制造的亞臨界壓力、單爐膛、一次再熱、自然循環、平行煙道、單汽包型箱式煤粉爐,型號為B&WB-1025/17.5-M,鍋爐爐膛寬為13 800 mm,深度為12 300 mm,高為48 500 mm。配用5臺MPS-ZGM95N型中速磨的直吹式制粉系統,采用前后墻對沖燃燒方式,配置20只B&W標準的雙調風DRBXCL型旋流煤粉燃燒器,前后墻各10只,分3層前后對稱布置,上、中、下分別為2,4,4只。
1.2.1 燃燒器改造
本次改造對原系統20只燃燒器進行了更換,使用美國B&W公司研制的AireJet以及DRB-4Z型超低NOX雙調風旋流燃燒器替代原有燃燒器。為使最上排燃燒器投運時能使煤粉在爐膛斷面范圍內更為均勻,將最上層燃燒器的布置方式由原來的前、后墻各2只,改為4只燃燒器全部布置在前墻。為滿足下排燃燒器使用微油點火設備的需要,下排8只燃燒器使用DRB-4Z型燃燒器,其余12只全部使用AireJet型燃燒器。
AireJet燃燒器能夠高效地燃燒煤粉,并可通過與燃盡風噴口聯合使用來大幅度降低NOX的排放。同時,AireJet燃燒器能夠在合適的調節范圍內在燃燒器喉口處建立穩定的著火點。燃燒器在爐膛內的布置既能控制NOX的排放,又能提供完全燃燒所需停留時間的熱環境。AireJet燃燒器設計獨特,空氣可直接供到燃燒器的火焰內部,使燃燒更加迅速。因而該型燃燒器能在更低的過量空氣系數下運行,同時將一氧化碳和飛灰含碳量降到最低。
DRB-4Z燃燒器充分利用了空氣分級燃燒的特點,煤粉噴口位于燃燒器中心區,可以有效控制空氣與煤粉在火焰根部的相互作用。二次風通過一次風道外側的3個環形風道進入燃燒器,二次風量可以調節,其中少量的二次風進入環繞在一次風道外圍的過渡區,以控制火焰中心富燃料區域的氧量,有利于降低NOX的生成量。在過渡區外環依次是內二次風區和外二次風區,二次風可分別進入這2個區域,通過可調軸向葉片產生旋轉的二次風氣流,控制空氣與一次風的混合,再通過控制燃燒率及二次風量來降低NOX的生成量。二次風在燃燒過程中逐漸與初期燃燒的產物混合,完成煤粉的燃盡,從而使NOX的生成降到最低。
1.2.2 燃盡風改造
本次改造在燃燒器上部增加10只B&W公司的雙風區燃盡風噴口(前、后墻各5只),并固定旋流方向,對應主燃燒區域燃燒器的旋流方向,以實現空氣分級燃燒。雙風區燃盡風噴口中心風區為直流,以保證燃盡風有足夠的速度覆蓋爐膛的深度;外環風區為旋流風(可調),以保證燃盡風在爐寬方向的均勻分布。燃盡風的進風量由每只燃盡風噴口上的二次風套筒進行調節。
新增加燃盡風噴口后,在維持總空氣量不變的情況下,主燃燒區域的部分風量分到上層燃盡風風箱,主燃燒區域富燃料環境得以加強,同時主燃燒區域的欠氧還原氣氛可促使已生成的NOX還原成N2,減少燃料型NOX的生成。另一方面,主燃燒區域燃燒推遲,有利于減少熱力型NOX的生成。燃盡風從主燃燒區域上噴入,以確保前期產生的還原性氣體和未燃盡燃料的燃盡。
鍋爐低氮燃燒改造啟動后,結合對鍋爐燃燒狀況的觀察,首先進行了燃燒器二次風門開度及內、外二次風葉片角度的優化調整工作。調整后爐膛內火焰充盈度好,火焰形狀完整,顏色明亮,無火焰沖刷側水冷壁情況,燃燒器區域水冷壁及燃燒器喉口無積灰。
試驗結果表明調整調風盤開度對飛灰含碳量影響不大,而外二次風旋流強度對飛灰含碳量影響較大,增強內二次風旋流強度、減弱外二次風旋流強度會降低飛灰含碳量,因此將各燃燒器外二次風旋流強度基本調至最弱。
在機組負荷為300 MW,B,C,D,E磨運行工況下,將AireJet燃燒器層風門擋板開度由50%關至35%時,NOX排放由380 mg/m3降低至250 mg/m3,可見關小AireJet燃燒器層風門擋板可降低NOX排放,但風門開度低于35%時,NOX排放值又有所提高,如圖1所示。

圖1 NOX隨AireJetTM燃燒器層風箱風門開度變化趨勢
在機組負荷為300 MW,B,C,D,E磨運行工況下,將DRB-4Z燃燒器層風箱風門開度由50%開至85%時,NOX排放值由280 mg/m3提升到410 mg/m3,風門開度再次關至45%時,NOX排放值又降至260 mg/m3。風門開度低于45%時,NOX排放值迅速提高,如圖2所示。

圖2 NOX隨DRB-4Z燃燒器層風箱擋板開度變化趨勢
在機組負荷為300 MW,A,B,D,E磨運行工況下,在燃盡風風箱擋板由100%關至50%的過程中,省煤器出口NOX排放由240 mg/m3升高至260 mg/m3,由50%關至15%的過程中,省煤器出口NOX排放值由260 mg/m3升至410 mg/m3,由15%關至8%的過程中,A側NOX排放值升至450 mg/m3,B側NOX排放值升至490 mg/m3。從試驗結果看,隨著燃盡風風箱擋板開度的減小,NOX排放值升高,如圖3所示。
在機組負荷為300 MW,A,B,D,E磨運行工況下,在燃盡風噴口全開(250 mm)時,省煤器出口NOX排放值最小。當開度關至100 mm時,省煤器出口NOX的排放值達到最高,平均值達440 mg/m3。由此可見,開大燃盡風噴口二次風套筒開度,有利于降低NOX排放,如圖4所示。

圖3 省煤器出口NOX隨燃盡風風門開度變化趨勢

圖4 省煤器出口NOX隨燃盡風噴口二次風套筒開度變化趨勢
關小燃盡風中心風擋板開度后,單只燃盡風噴口進風量不足,會引起對應部位的末級過熱器超溫,故燃盡風噴口中心風擋板開度全部固定在全開狀態(250 mm)。
在機組負荷為300 MW,A,B,D,E磨運行工況下,燃盡風外二次風葉片角度由90°關至25°后,鍋爐NOX排放由330 mg/m3降低至 260 mg/m3。分析認為,在二次風壓不變的情況下,關小外二次風葉片角度,減小了燃盡風噴口的通流面積,燃盡風通過更小的面積進入爐膛,增加了燃盡風的風速,使燃盡風更好地覆蓋整個爐膛的縱深,同時燃盡風噴口外二次風旋流較大,很好地覆蓋了爐膛的寬度方向,使NOX明顯下降,如圖5所示。
在機組負荷為300 MW,B,C,D,E磨運行工況下,備用燃燒器層風門擋板由25%關至7%,NOX排放由300 mg/m3降低至260 mg/m3;當風門關至7%后,備用燃燒器壁溫有超溫現象;將風門開大至15%,燃燒器壁溫超溫現象消失,但NOX排放未見明顯增加。由此可見,關小備用燃燒器層風門開度后,有更多的二次風進入燃盡風風箱,強化了空氣分級燃燒,使得NOX排放值降低,如圖6所示。

圖5 省煤器出口NOX隨外二次風葉片角度開度變化趨勢

圖6 省煤器出口NOX隨備用燃燒器層風箱擋板開度變化趨勢
在機組負荷為300 MW,A,B,D,E磨運行工況下對爐膛氧量進行調整。從圖7看,爐膛氧量由2.6%升到4.4%,NOX排放值由270 mg/m3升到460 mg/m3。隨著爐膛運行氧量的升高,燃燒區域富燃料環境變差,同時爐膛燃燒峰值溫度升高,使NOX排放值大大增加。

圖7 省煤器出口NOX隨爐膛運行氧量的變化趨勢
2.10.1 改造前
燃燒器改造前,在機組負荷維持300 MW時進行的不同磨煤機運行組合下的測試數據見表1—表 2。

表1 燃燒器改造前燃煤分析數據

表2 燃燒器改造前300 MW負荷時不同磨煤機運行組合下的測試結果
2.10.2 改造后
經過降低NOX的調整試驗后,在機組負荷為300 MW時進行的不同磨煤機運行組合下的測試數據見表3—表4。
從測試數據看,改造后NOX排放值明顯低于改造前,經過降低NOX的優化調整后,鍋爐NOX排放可控制在280 mg/m3以下。燃燒器改造后飛灰含碳量也基本正常,控制在3%以下。
鍋爐應用AireJet和DRB-4Z燃燒器以及加裝雙風區燃盡風的低氮燃燒改造,經優化調整后取得了良好的NOX減排效果。

表3 燃燒器改造后燃煤分析數據

表4 燃燒器改造后300 MW負荷時不同磨煤機運行組合下的測試結果
在鍋爐運行中,燃盡風風箱擋板開度在50%~100%時,燃盡風噴口二次風套筒、中心風擋板開度全開,外二次風葉片角度關小,對降低NOX的排放有很好的效果。
經實際運行摸索,在燃盡風風箱擋板開度50%~100%,AireJet燃燒器層風門開度 35%,DRB-4Z層燃燒器風門開度在45%~55%時,可獲得降低NOX的最優效果。同時,在保證燃燒器喉口壁溫不超溫的前提下,盡量關小備用燃燒器層的風箱擋板開度,有利于降低NOX排放值。在保證鍋爐運行穩定的前提下,適當降低爐膛運行氧量,同樣有利于降低NOX排放值。在機組負荷300 MW時,省煤器出口NOX排放值由改造前的500~700 mg/m3降低至 280 mg/m3以下。
[1]火電廠氮氧化物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10]10號文)[R].環境保護部,2010.
[2]王東平,賈宏祿,劉小平.利港電廠2×350 MW機組鍋爐低氮燃燒改造及其對鍋爐運行的影響[J].熱力發電,2008,37(12):38-44.
[3]應明良,戴成峰,胡偉峰,等.600 MW機組對沖燃燒鍋爐低氮燃燒改造及運行調整[J].中國電力,2011,44(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