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柴中平 廖明
本文主要對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發生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旨在探究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的影響因素與對策, 相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擇本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發生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住院患者57例為實驗組, 均經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 與相關感染診斷標準吻合, 其中男40例, 女17例, 年齡3個月~8歲, 平均年齡(4.76±2.21)歲。疾病類型:23例慢性支氣管肺炎, 6例毛細支氣管炎, 15例急性支氣管炎, 4例重癥肺炎, 9例喘息性支氣管肺炎。擇取同期接受治療的57例無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患者為對照組,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綜合分析患者臨床資料, 觀察患者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臨床表現, 予以糞常規檢查以及腸鏡檢查, 探究抗生素使用情況、治療方法, 觀察治療結果。
1.3 觀察指標 分析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的影響因素及解決對策。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57例患者均伴有腹瀉癥狀, 排便次數>3次/d,大便呈草綠色、棕黃色, 52例(91.23)稀水樣, 5例(8.77)伴有膿血便癥狀。予以患者糞常規檢查, 其中51例伴有少量白細胞、紅細胞, 7例膿血便患者真菌培養與細菌培養均為陰性;經由腸鏡下檢查, 均出現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等癥狀, 其中1例伴有斑點狀偽膜;患者所使用的抗生素共有17種, 其中26例頭孢三代, 12例青霉素類, 9例碳青霉烯類, 6例頭孢二代, 4例克林霉素。影響兩組患者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的因素如表1所示。54例經對癥治療后癥狀全部消失,3例因原發病治療無效死亡。

表1 影響兩組患者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的因素綜合比較
在現階段, 伴隨著抗菌藥物種類的日益增多, 不合理抗生素使用現象日漸突出, 無指征用藥事件不斷上升, 藥物使用不良反應逐漸增多, 尤為突出的是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1]。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 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臨床癥狀表現為血便、單純性腹瀉、膿血便、水腫、黃色斑塊、灶性糜爛等,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藥物種類較多, 主要為頭孢菌素類及青霉素類, 一般抗生素使用時間越長, 聯合使用藥物種類越多,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誘發率越高, 這與本文研究結果吻合[2]。此外, 病重程度、侵犯性干預措施、禁食亦為主要誘導因素,易發腸黏膜萎縮, 出現黏膜屏障損傷與呼吸道損傷, 改變局部環境, 致使患者免疫負擔加重[3]。而病重患者身體機能下降, 抵抗能力降低, 在外界侵入下易發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針對這種狀況, 結合抗生素, 采用微生物制劑, 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實現治療目的。但病情較為嚴重患者伴有腸紊亂、膿血便等, 易加重原發病, 因此要進行藥敏試驗, 合理選擇抗生素治療方案, 保證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患者必須要綜合自身病情, 合理選擇抗生素治療方案, 改善臨床癥狀, 保證患者生活質量。
[1]陳宏, 陳群, 方明.嬰幼兒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全科醫學, 2010(06):655-656.
[2]堵鈞偉.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的臨床分析.中國現代醫生, 2010(31):38-42.
[3]鄒開文.住院患者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的臨床分析.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 7(0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