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平
潘潘達,誕生于互聯網時代,呆萌的熊貓形象使它從2006年開始就在QQ表情上面廣為流傳。嘉木,1986 年 7 月生,敏感而較真的巨蟹座,福州小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潘達代表著年輕一代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成為引領年輕人走上積極自信的人生道路的一股卡通正能量。對此,《文化月刊》記者專訪了潘潘達形象的創始公司總經理嘉木,讓我們一同分享互聯網時代卡通形象的創意故事。
文化月刊:公司如何理解互聯網時代的卡通形象?
嘉木:對于卡通形象,很多人的觀念停留在動漫里的某個角色。實際上,一個卡通形象的價值會超過內容的價值,比如小黃人(大眼萌)和Hello Kitty。小黃人是最近最火的一個形象,Facebook上面有2000萬的粉絲,最近跟蒙牛合作推出大眼萌牛奶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Hello Kitty每年周邊銷售利潤高達幾億美金,品牌價值幾十億美金。
文化月刊:潘潘達誕生于互聯網,那么它的設計思路是如何與互聯網結合的?
嘉木:潘潘的形象設計以動物擬人化作為基礎,熊貓形象本身有著很強烈的“萌”的潛意識語言,最終團隊把重心放到了潘潘的眼睛上面。“死魚眼”是一種日系漫畫里常見的表現方式,能夠讓角色形象更有內涵,如《銀魂》里的銀時,《火影忍者》里的卡卡西,美系漫畫里的加菲貓。潘潘的形象設計以“死魚眼”這種方式來表現其呆而不失內涵的一面,最終展現出來的是一個“呆萌”的潘潘形象。
團隊創業之初,幾個核心人員在討論潘潘的形象內涵的時候,也有爭論,最終大家決定去創造一個形象,定位于一個剛剛大學畢業進入社會的新人,沒房沒車沒錢沒女朋友,處于社會底層,努力向上的一個形象。我們認為中國的這個人群實際上是一直存在的,2012年以前,我們叫他們蟻族、宅男等,2012年以后,這些人被統稱為“屌絲”。這種自嘲的精神,也是我們賦予潘潘的精神。實際上每個人的這個階段都是一個很迷茫的階段,而潘潘這個形象所創造的內容,也是針對這個人群的內容,在搞笑漫畫的背后,往往隱藏著對于生活的思考,對于現狀的吐槽。我們希望去創造一個形象,能夠為處于“屌絲”階段的人帶去一些歡樂,能夠為他們發聲,傳遞一些能量,這是我們所追求的。
文化月刊:潘潘達的品牌的價值核心及未來盈利模式是什么?
嘉木:作為一個誕生于互聯網的形象,潘潘達選擇了一條依靠互聯網的發展道路。
傳統漫畫主要以長篇故事漫畫為主,潘潘達選擇了以便于手機閱讀的豎條形短片漫畫為主,QQ表情、壁紙皮膚等等為輔的內容形式。產品累計獲得了超過1億次的使用,其中手機端用戶占60%以上,到目前為止新浪微博粉絲60余萬,微信公眾粉絲2萬多,各個電子雜志平臺訂閱量超過50萬。對于互聯網卡通形象價值主要體現在識別度上,形象如一個容器,觀眾對于形象的認知會不斷累積起來,這些不斷累積的內容與增長的粉絲構成為了潘潘達形象的價值核心。
對于未來的盈利模式,我認為自媒體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向,互聯網傳播的卡通形象幾乎天生就是一個自媒體,而且卡通形象由于本身的特性,在自媒體上也擁有一些真人所沒有的優勢。正如一部很火的英劇《黑鏡》里一集所描繪的:卡通形象成為了明星,最后甚至取代了他背后的人。我認為卡通形象本身是具有生命力的,而所有背后的團隊是為他服務的。
手機游戲授權是一個很重要的盈利模式,卡通形象具備高識別度的優勢,很適合做一些輕度休閑手機游戲。同時,傳統卡通的盈利模式也是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方式。主要有內容輸出、產品化與異業合作三個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