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 迪
倒水路垌出尾皇
□ 吳 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梧州倒水鎮路垌宕村有個農夫,在獅子山下葬了一個皇穴。不久,妻子便生下了一個有尾的男孩。地理先生告訴他,這孩子將來是要當皇帝的,等到墳前長出一株茅草的時候,每天早上都要挑山泉水澆灌,直到茅草長到大人蹲下齊耳高,再折斷向東射去,兒子便能當皇帝了。農夫記住了地理先生的話。
過了十幾年,有尾孩長大了。一天,農夫發現墳前果真長出了一株茅草,于是便按照地理先生的吩咐,挑著山泉水來澆灌。
從宕村到獅子山下,來回要走三十里。為了在日出之前給黃茅草澆水,農夫每天天未亮便要起床,勞累極了。到了第五天早上,農夫給茅草澆完了水,便坐在墳前休息,但是累得無力站起來了。他爬到茅草跟前,試著度量茅草的長度,才剛剛碰到耳朵的下部。農夫受不了這么勞累,又急于讓孩子當皇帝,于是稍微彎腰往下一蹲,茅草便高出耳朵了,農夫連忙折斷茅草向東射去。
轉眼之間,茅草變成神箭,飛向京城皇宮的上空。此時皇帝正在洗臉,還沒彎下腰去,就聽到“當啷”一聲,金臉盆被射穿了一個窟窿,一支茅草落到地上。待驚魂稍定,皇帝便撿起茅草,召集群臣問計。國師說,這是有人葬中了皇穴,要奪皇上的寶座。皇帝隨即下詔,命國師尋找皇穴,捉拿奪位人。
國師率領一隊親兵,從北找到南,又從東尋到西,最后來到梧州府。他們沿著梧州三角嘴,向西追尋龍脈,終于發現了路垌的尾皇山。國師登上獅子頂,舉目四顧,只見整個路垌青山環繞,猶如高大的城墻,南北西三個山口,就像三個城門,東面僅被一座小山丘所隔。仔細一看,那山丘也在慢慢往旁邊移動,東面的石澗河越來越大,快要變成大江了。再仰望天空,云霧之中隱約可見一座壯麗的宮殿,一頂黃羅傘立在殿前,一雙美人魚站在兩邊,一個神人騎在牛背,正在擂鼓聚兵,一派即將出征的架勢。國師驚叫一聲,趕緊命令親兵分頭捉拿有尾孩。
在一塊山坡上,一群牧童正在放牛。一個十五歲的男孩頭枕一截橫木,兩手平伸,雙腳叉開,正在呼呼睡大覺,就像地下擺著一個“天子”的“天”字一樣。國師上前察看,發現男孩褲襠高高突起,估計便是有尾孩。正欲命令士兵捉拿,有尾孩卻忽地驚醒,一個跟斗躍上云端,士兵發箭如雨,卻絲毫傷不著他。
國師命令士兵破壞尾皇山的風水,又派人火速趕往京城取來茅箭。他們在馬槽龍頸處挖了一道深溝,將龍脈攔腰斬斷,又埋下一根柱子般粗的銅釘,再用狗血潑灑。在龍頸被斬處,流了三天三夜的黃水,尾皇山從此成了一條死龍,穴中棺材從地里蹦出,跌落山下,穿過對面山,沿著烈村河流入安平河,又從安平河流入西江,順江自尋穴地。當流至人和江面時,對岸泥埠嘴有個產婦正在洗月衣,棺材遇上月婆,便從水里浮出水面。人們揭開蓋子,里面一對燕子,羽毛尚未豐滿。
后來,那棺材便成了江中的一個小島。小島的地勢不高,無論水漲水退,遠看總是浮在水面上,好像下面有什么東西托著,所以人們稱它為“托洲”。
國師破壞了皇穴,又命弓箭手用茅箭去射云端之上的尾孩。尾孩中箭,身亡墜下,頓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燕子展翅的壯麗宮殿,變成了一片陡峭的石壁,跌落在古椰山下,人們稱之為“燕子爽”;黃羅傘飄落在石澗河邊,變成了一個傘狀的山頭;那雙美人魚飄落在馬水流水村,變成了“雙石”;那擂鼓的神人,一個跟斗掉落在白梅陂,成為石人;神牛鑼鼓,掉落在鳳凰村的小河邊,人們至今深夜還時常可以聽到鑼鼓聲。
責任編輯:傅燕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