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駿等
摘要:
協同創新中心科研成果轉化是一個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一方面,目前國家、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比例較低,其中科技體制僵化、觀念發展滯后是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根據2011計劃,依托高校建設的協同創新中心在科技體制設計理念上優于多數高校的現行科技體制,因此,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科研成果轉化問題對促進高校科技體制改革是有益的。文章闡述了協同創新中心的概念,分析了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并對協同創新中心的結構進行了研究,認為構建聯盟是其靈魂性理念,最后,提出了協同創新中心科研成果轉化體制建設的若干工作要點。
關鍵詞:協同創新中心;科技成果轉化;機構體制;工作要點;高校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4)05015405
一、協同創新中心的相關問題
(一)協同創新的內涵
根據“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即“2011計劃”)的目標,國內一批高校將從重大前瞻性科學問題、行業產業共性技術問題、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以及文化傳承創新的突出問題出發,充分發揮高校多學科、多功能的綜合優勢,聯合國內外各類創新力量,建立一批協同創新平臺,形成“多元、融合、動態、持續”的協同創新模式與機制,培養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逐步形成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學術高地、行業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發基地和區域創新發展的引領陣地,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1]。
目前已掛牌的高校自主協同創新中心達98家,高校以自主協同創新為導向的體制重組局面已經形成。
(二) 協同創新中心與高校科研體制結構性矛盾的改革
協同創新中心從創建伊始就致力于建立全新的科技體制,在科研體制改革中堪稱“鳳凰涅槃”式的創舉。一般來講,協同創新中心與所依托的高校相比,存在著較大的體制差別。高校目前正在從教學“一元”體制向教學、科研“二元”體制過渡;而協同創新中心則采用以科研為主、兼顧其他的“多元”體制,避免了高校傳統科研體制下諸如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復、單位間相互掣肘等結構性問題,對高校科研體制改革有較直接的借鑒作用。
(三) 協同創新中心成果轉化是具有必然性的發展問題
已掛牌的98家協同創新中心的戰略建設目標覆蓋了國家諸多重大需求方向,具有現實的產業前景。其研究成果除在協同創新中心內部應用外,邏輯上存在向中心外部轉化的潛在可能。因此,協同創新中心科研成果轉化是一個值得超前研究的問題,是協同創新中心未來必然要遇到的問題,其體制配置對高校成果轉化具有先行先試的示范作用。一句話,在不久的將來,協同創新中心必然要涉及到成果轉化的問題,必須要未雨綢繆。
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原因
(一)高校成果轉化率過低
據統計,中國高校每年通過鑒定的科技成果達1萬項左右,其中30%左右的項目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和產業化前景,但目前科技成果轉化率僅有10%~15%,大量具有產業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閣,呈現出“成果多、轉化少、推廣難”的局面。復旦大學鄭正教授認為高校的研究中心只是一個技術研發的單位,沒有施工資質,不能掌控成果轉化工程質量。他說,中國科研機構的研究多是項目化、點化的,鮮有長期的、連續性的深入研究和積累,就像農民工找工作一樣,沒有一個長期的職業規劃,哪里有工作崗位,有錢賺,就往哪里去。這嚴重阻礙了科研成果的轉化[2]。
(二)成果轉化率不高的原因
教育部科技司武貴龍副司長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的四個原因:(1)中國的基礎工業比較薄弱,工業企業對高校的技術需求有一定的限度;(2)高校的科技工作長期以來缺乏穩定的支持;(3)國家創業投資不足;(4)從高校自身來說存在一定的問題[3]。
此外,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還在于體制的過時與僵化。以下從成果產生、成果供給、成果獲取三個方面進行說明。
成果產生。科研成果本來是解決生產、生活、發展實踐問題的理性結果,但在不合理的體制下,成果內產生出脫離其原本立足土壤的異化力量,一些高校和研究機構熱衷于追求成果的身份效應,把科研成果當成提升本單位地位門面的擺設。
成果供給。一些科研成果帶有較多的實驗室特征,在使用功能設計上對廣義用戶的需求考慮不足,在實踐環境中往往水土不服,以致用戶對其愛恨交加,最終不得不放棄使用。
成果獲取。成果需求方提煉歸納現實科技問題的能力不足,無法按公認的范式提供問題描述、需求描述,特別是工藝描述,忽視對成果轉化空間的預測,壓縮了成果擴散的潛力,使得研究項目在選題時就缺乏應用輻射的遠見和活力。
需要提出的是,不僅企業需要科研成果供給,高校和科研機構也需要科研成果供給。在一個統一的經濟社會大環境中,機械地理解“自力更生”的觀念,一切都依靠本單位自己的做法,是忽略社會或市場力量、降低資源配置效率的狹隘思想的表現。
(三) 協同創新中心的優勢
成果轉化體制不合理,轉化機制不健全,難以調動和保障科研、技術、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合法權益,是造成高校(國家)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的關鍵問題。要提高成果轉化率,就必須推進高校(國家)科技體制的改革。
現在各相關方面都已感受到高校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所面臨的重重困難,然而相對而言,協同創新中心由于采用新體制和新政策,沒有過重的歷史負擔,在成果轉化中具有體制上的優勢。這種優勢來源于協同創新中心的組織模式,因為從一開始,產學研各相關單位就已經被“綁定”在一起,形成了創新“聯盟”性質的緊密關系,這種關系對成果轉化是有利的。
三、協同創新組織的體制特點
(一)協同創新中心的體制
協同創新中心(簡稱“中心”)是超越中心各成員之上的高級組織。中心通過正式契約統轄內部成員,并向外部社會經濟主體開放。中心機構的職能包括:行政事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黨群干部管理、各項經費管理、科研運作管理、成果推廣及產業化管理。從面上來看,其與高校科研管理部門的職能非常類似,但從立體來看,就可以發現兩者之間有較大的差別。endprint
為便于說明問題,不失一般性,我們設有A、B、C三所高校,它們的主要職能是管轄并運作人財物資源,,而在現實中,盡管A、B、C有在理事會上陳述意見的機會,但在狹義管轄的慣性和政策空間允許下,仍要對H施加結構性的影響。由于A、B、C均可否決H,不僅降低了運作效率,而且隨著各校局部利益的干擾,很有可能使得H作業大打折扣甚至夭折。這種局部干擾(涉)整體的情況就如同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長所指出的“聯合申報,分灶吃飯”[4]那樣貌合神離。
協同創新中心的合理體制是打破內部各成員高校對中心各種資源的壟斷和壁壘,將這些資源作為中心的公共資源由中心統一調配使用,按照中心的需求重新劃分對中心資源的控制權限,以發揮資源的協同優勢。為此,中心內部各高校必須要向中心讓渡原先歸屬于自己的控制權限。這種體制改變如圖1所示。
圖1 協同創新中心內部資源管轄體制改革示意圖
圖1分別用(a)、(b)兩個分支展示了不合理的資源管轄體制和合理體制改革方向。
在(a)中,A、B、C校雖然加入中心,但中心內部仍然沿用現行體制,中心資源被各校分割占據,存在明顯的壁壘,實際上還是各校獨占。某校需用其他學校占據的資源時必須要上溯到父節點即中心節點。同時,由于各校分割占據,中心資源總體處于分散零亂狀態,不符合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理念。
在(b)中,中心資源不再被各校分割占據,壁壘不再存在,顯示出體量增大、條理鮮明的特征,而且各校使用資源的途徑得到極大的增加,不必上溯父節點,實現了資源共享,有利于中心統籌辦大事。某校在讓渡自己資源的同時,獲得了更大的資源和靈活使用空間,小“失”換大“得”。顯然,這種體制正是我們孜孜追求的理想狀態。
(二) 協同創新中心的機構
中心設立理事會。理事會會議是中心的最高決策機構,由各校校長組成,中心各業務部門主管也是理事會的成員。理事會負責制定中心章程、各種管理辦法,審批有關中心發展、機構改革的各項重大政策;負責共同對外關系的各校間合作與協調事務;審定中心主要機構的負責人并組織對其進行監督。
中心設立處長理事會。處理會會議是中心的主要決策機構,由各校職能部處的第一負責人組成。主席由成員高校輪任,任期6個月。處長理事會主要負責制訂中心專項規劃、計劃、政策、管理辦法和有關中心發展、機構改革的各項重大政策;負責各校間共同的合作與協調事務;提出、執行中心主要機構負責人的任命并對其實施監督。
中心設立專業委員會。專委會會議是中心的專業權威審議機構,主要職責是:實施中心有關規劃、計劃、政策、管理辦法和中心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向中心理事會和中心處長理事會提出政策實施報告和立規動議;處理中心日常專業技術事務,代表中心進行對外聯系和項目等方面的商洽。
中心全體會議是中心最大的民主議事機構。成員由各校推薦,經專委會或處長理事會審核并提交中心理事會批準。全體會議與理事會會議共享建章立制權外,還有民主監督權和中心預算的決定權。
中心設立監察審計委員會。負責對中心各級機關執行既定政策的績效進行監督。
中心理事會和處長理事會是中心的高校間機構,其中處長理事會還是中心的主要建章立制機構,主要代表成員高校的利益;專委會和全體會議是中心的超高校機構,主要代表中心的整體利益。其中專委會是中心的行政執行機構;中心全體會議擁有部分建章立制權、預算權以及咨詢和監督上的權力;中心監審委由高校授權代表及第三方代表組成,主要依據中心的根本利益,從監審角度保證中心制度和政策的有效貫徹實施;監審委也可邀請獨立的、有資質的專門機構擔任。
圖2所示的中心機構是一個理想模型,實際中的協同創新中心,其內部機構可能會與此不同。該模型的最大特點是體現了民主集中的基本精神,所有單元共同構成一個封合的系統,每個單元都沒有絕對的控制權力,各單元互為因果,緊密銜接。
圖2 協同創新中心內部各機構職能示意圖
四、落實協同創新中心成果轉化體制的工作要點
1.產學研合作“鐵三角”
組建協同創新中心應貫徹產學研“鐵三角”原則。其中,在確定研究方向上,產——要體現業內專業最高實力和水準,具有代表性和號召性;學——具有最完整的學科體系、研究隊伍和信息能力;研——具有最強的科研實力。這樣,中心才能成為標桿式的創新組織,囊括最為典型的產學研要素。
2.突出重點項目
圍繞重點項目,在關鍵領域實現多點突破。在重點項目的組織下,強化基礎研究,注意各種探索經驗的積累,克服浮躁心理,取得有針對性的科研成果,保證整個創新鏈的原始創新知識供給。
3.成果歸中心所有
中心科技活動的“職務”科研成果歸中心所有,由中心支配其價值的實現,樹立創造成果人人出力、獲取成果人人有份的大同意識。為此,需要在資產建賬制度、資產審計制度上予以充分保障。
4.全方位轉化成果
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是目前重要的成果走向,而實際上,科研成果在產學研各個方向都有應用的空間。在成果轉化階段,中心要大力拓展產學研應用科研成果的范圍。產——首先在中心產業成員中應用科研成果,然后由該成員負責延伸聯絡其他相似或相關企業進行推廣;學——首先在中心高校成員中應用科研成果,然后由該成員負責延伸聯絡其他相關高校進行推廣;研——首先在中心科研院所成員中應用科研成果,然后由該成員負責延伸聯絡其他相關科研院所進行推廣。因此,中心科研成果轉化具有全方位的特點,不僅限于企業一家。
5.搭建成果與轉化目標之間的階梯
在成果與轉化目標(生產力、產品、新知識)之間設立動態彈性銜接機構,例如在中心與企業成員(或企業外圍)設立依托某成果的技術學園(不是學院,因其不承擔教育體系中的教學任務),起成果轉化預熱的作用。endprint
6. 增加成果轉化體制的彈性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應當是中心成果轉化中應秉持的科學態度。所謂體制彈性是根據實際情況對中心體制所作出的前瞻性、戰略性調整。提出調整前瞻性,是因為體制調整需要充足的時間進行醞釀準備,進行試點觀察效果;提出調整戰略性,是因為體制調整關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整體問題,影響深遠。調整的內容主要是中心成員的增減和職能設置,鑒于中心成果轉化屬于超前的探索問題,在體制方面保留一定的彈性作為政策儲備是必須的。參考文獻:
[1] http://baike.baidu.com/view/8529821.htm,2013-01-23.
[2]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項目招標存“潛規則”[N]. 中國青年報, 2011年01月11日.
[3] 林露.武貴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四個原因[EB/OL].http://edu.people.com.cn/GB/1053/ 7124251.html, 2013-01-23.
[4] 杜占元.在“2011計劃”工作部署視頻會上的講話[C].2012年5月7日.
Research on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ve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ZHANG Jun, MA Yue, WANG Bing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 ,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P. R. China)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 is an advanced ques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current propor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ed into productivity in our country and in universities is low. The main reason is the rigid scientific system and the laggard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the 2011 plan,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based on universities are good for the current scientific system in the design of scientific system.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is beneficial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system in universitie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firstly explained briefly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 and then analyzed the main difficulty in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in universities. We also analyzed the structure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and indicated that collaboration is its essential idea. Finally, we put forward several working points in the system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Keywords: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tructure system; main point; university management
(編輯 王 宣)endprint
6. 增加成果轉化體制的彈性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應當是中心成果轉化中應秉持的科學態度。所謂體制彈性是根據實際情況對中心體制所作出的前瞻性、戰略性調整。提出調整前瞻性,是因為體制調整需要充足的時間進行醞釀準備,進行試點觀察效果;提出調整戰略性,是因為體制調整關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整體問題,影響深遠。調整的內容主要是中心成員的增減和職能設置,鑒于中心成果轉化屬于超前的探索問題,在體制方面保留一定的彈性作為政策儲備是必須的。參考文獻:
[1] http://baike.baidu.com/view/8529821.htm,2013-01-23.
[2]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項目招標存“潛規則”[N]. 中國青年報, 2011年01月11日.
[3] 林露.武貴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四個原因[EB/OL].http://edu.people.com.cn/GB/1053/ 7124251.html, 2013-01-23.
[4] 杜占元.在“2011計劃”工作部署視頻會上的講話[C].2012年5月7日.
Research on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ve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ZHANG Jun, MA Yue, WANG Bing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 ,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P. R. China)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 is an advanced ques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current propor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ed into productivity in our country and in universities is low. The main reason is the rigid scientific system and the laggard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the 2011 plan,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based on universities are good for the current scientific system in the design of scientific system.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is beneficial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system in universitie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firstly explained briefly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 and then analyzed the main difficulty in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in universities. We also analyzed the structure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and indicated that collaboration is its essential idea. Finally, we put forward several working points in the system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Keywords: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tructure system; main point; university management
(編輯 王 宣)endprint
6. 增加成果轉化體制的彈性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應當是中心成果轉化中應秉持的科學態度。所謂體制彈性是根據實際情況對中心體制所作出的前瞻性、戰略性調整。提出調整前瞻性,是因為體制調整需要充足的時間進行醞釀準備,進行試點觀察效果;提出調整戰略性,是因為體制調整關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整體問題,影響深遠。調整的內容主要是中心成員的增減和職能設置,鑒于中心成果轉化屬于超前的探索問題,在體制方面保留一定的彈性作為政策儲備是必須的。參考文獻:
[1] http://baike.baidu.com/view/8529821.htm,2013-01-23.
[2]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項目招標存“潛規則”[N]. 中國青年報, 2011年01月11日.
[3] 林露.武貴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四個原因[EB/OL].http://edu.people.com.cn/GB/1053/ 7124251.html, 2013-01-23.
[4] 杜占元.在“2011計劃”工作部署視頻會上的講話[C].2012年5月7日.
Research on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ve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ZHANG Jun, MA Yue, WANG Bing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 ,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P. R. China)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 is an advanced ques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current propor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ed into productivity in our country and in universities is low. The main reason is the rigid scientific system and the laggard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the 2011 plan,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based on universities are good for the current scientific system in the design of scientific system.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is beneficial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system in universitie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firstly explained briefly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 and then analyzed the main difficulty in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in universities. We also analyzed the structure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and indicated that collaboration is its essential idea. Finally, we put forward several working points in the system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Keywords: collaboration innovative centers; scientif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tructure system; main point; university management
(編輯 王 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