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瑤

你OUT了!——很多人一聽這話就緊張,但偏偏又常被如是“宣判”。
的確,時代變化太快:信息更新,電子產品更新,生活態度更新,流行名詞更新……往往城中又有新詞冒出而你卻一無所知,你才沮喪地發現,不知不覺間,自己又OUT了。
但也有人,非但不懼OUT,還愿意主動置身于流行之外。他們不發微博,不玩朋友圈,不看秀,不追大片,也不太關心風口浪尖上的種種熱聞八卦。他們不愿稀里糊涂地被所謂的“流行”耗費元氣、掌控生活,而更希望自在坦然地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節奏。
主動OUT,你可愿一試?
血淚盤點:有多少次,你曾被無情宣判太OUT!
還記得美國長盛不衰的真人秀節目《天橋驕子》
(《Project Runway》)中,主持人海蒂·克拉姆每每在宣布被淘汰選手時,那句令人傷心欲絕的“You are out”么?這是一個人人怕落伍、怕過時、怕被淘汰的時代,但偏偏天不遂人愿,好像每時每刻都有許多人理直氣壯站出來,指手畫腳對你大喊:“你太OUT啦!”
那么,就讓我們含淚盤點一下——那些我們曾被無情宣判為“奧特曼”的時刻吧……什么,你還以為“奧特曼”是那個沒事打打小怪獸的咸蛋超人?!Outman啊,你可真是太OUT了!
你只用郵件、電話、QQ之類的方式和朋友、家人、同事、客戶溝通交流?
OUT!今時今日,你只有思路清晰地說出Twitter就是微博,Orkut是Google的交友網站,Flikr是用圖片視頻記錄的博客網站,LinkedIn是個事業發展關系網,那才算跟得上時代潮流……
你手機的主要功能是語音通話、多媒體短信,有時再來幾通視頻對話你就覺得很高精尖了?
OUT!以上這些功能只能算“基本配置”。你還應該知道的是,3G網絡速度最快每秒傳輸數據可達14MB,如果信號夠好,用手機下載一部小電影,或隨時隨地在線搜索并收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分分鐘搞定。
你還在通過收聽廣播獲知路況信息?
OUT!“某路段通過時間約需要10分鐘”,多抽象啊!潮流人士都是不經意間一點擊手機就了解實時路況,然后氣定神閑指導你:“別走那條路了,特堵,幾十米的車龍都排成了Z字形。”
你還在某浪、某狐、某Q等處寫博客?
OUT!現在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做法是“翻墻”寫博客!然后,“翻墻”看博客也變得高貴冷艷起來了。
你還不知道Urban Outfitters的心水小物和Goyard的包包?
OUT!前者是一個偏日系的美國連鎖店,以許多掛日本吊牌而中國制造的小物出名,衣服、長相可愛的書、Lomo相機、搞怪玩具等都深得文藝青年喜愛;后者則是一個有超過150年歷史的法國品牌,突然躥紅的原因是,它質地精良而成本比LV低很多。
你的旅行還是毫無新意地重復著海島游溫泉游高原游山川游以及各種名勝景點游?
OUT!現在流行去南極潛水、登珠峰拍照以及隨博物館組織的考古旅行團去做一下拿小刷子刷去古物表面塵土這件事。
你還在立志做溫良恭儉讓、賢淑真善美的傳統型小女人?
OUT!“蘿莉臉漢子心”才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以及,他們都說有點兒壞的女人更吃香。
你還在和一群好姐們吃喝玩樂各種廝混?
OUT!難道你不知道,現在有個能調情不越界、嘴賤心善任人欺的親密男閨蜜才好意思在人前顯擺么?
……
“奧特曼”出鏡:OUT還是IN,我說了算!
“奧特曼”出鏡人物一:
維舟,32歲,培訓師
最近一年來維舟經受著一種奇怪的壓力:越來越多的人問她“你有沒有微博/微信?”然后便是詫異地追問:“你為什么不用?”她其實覺得這是個毫無道理的問題,但直接反問“我為什么一定要用?”似乎又顯得無禮,于是她只好用“自黑術”把對方疑問背后的潛臺詞直接道破:“因為我OUT嘛。”于是皆大歡喜。
同樣的句式還有:“你為什么不買輛車/把手機換了?”是的,維舟不開車,手機是一個已使用了五年多、市面上早已不再銷售的Nokia——它勉強能收發彩信、攝像頭基本是擺設、不能聽音樂也不能上網,更別說下載APP插件了。事實上,維舟對汽車或智能手機談不上“反對”或“抗拒”,只是沒有達到強烈渴望擁有的程度:老Nokia已能滿足她對手機的需求,正如出租車通常也已能滿足她對汽車的需求一樣,她覺得那就夠了。
“有時候‘多功能對我來說就是多余的功能,”維舟說,“也許有一天我會換手機、買汽車,但那是因為我需要,而非因為不得不遵循消費社會的時尚或潮流律令。”
對話維舟——
LOVE:來,請第101次接受這樣的“無禮”提問吧:你為什么不玩微博?
維舟:標準答案——因為OUT唄,嘿嘿。其實別以為我是倒行逆施食古不化的老頑固,不了解怎能有發言權?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入流”一些,我也曾嘗試走進微博的世界,看一看轉一轉;但我看到的是人們把自己片刻的情感、即時的感觸,轉化成符號語言扭織成一條一條博文——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缺乏秩序的地方,我不太喜歡。此外我也擔心自己的時間從此變得更碎片化,直至個人精力和注意力無法由自己掌控,所以我不玩。
LOVE:但在大多數人都“微博客”“朋友圈”的時代,你不參與,不怕被遺忘或邊緣化嗎?
維舟:前不久我帶一個團隊到莫干山做培訓。那里山清水秀如世外桃源,奇怪的是很多人在如此美景中仍寧愿做“低頭族”,一有空閑就對著手機猛刷,沉浸在微博、微信中等著被“朋友”評論被“朋友”注
視,卻連當下都沒有好好享受,也忽略了正坐在身邊的活生生的朋友。
有人覺得“朋友圈”多才代表人脈廣。但我想,一個人的精力就只有那么多,應該花費到真正熱愛的人和事上去——我不玩微博微信,但從沒擔心過和真正的摯友感情變淡。
LOVE:你覺得自己算是主動OUT于潮流嗎?
維舟:其實啊,這個世界更新得越來越快,快得你都來不及下載。你以為你馬不停蹄地接收了最全面、最潮流的種種信息,但世界這么喧囂,有些東西只是在精彩地謀殺你的時間,娛樂你的時間而已。我對潮流沒有任何意見,只是希望它不要把我的生活塞滿,不要使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我要主動拒絕其中的一些——如果這算主動OUT于潮流,那就是吧。
采訪手記——
這個時代,信息像雪片一樣紛紛揚揚,但因為人們的心像不安分的爐灶,接收到的東西往往來不及沉淀就變成水蒸氣飄散而去,最終還是在焦渴中不知所得。既然這個世界快得都來不及下載,不如就讓我們如維舟般收起一些浮躁的好奇之心,踏實下來、沉靜下來,自己去判斷和選擇自己的所需,不急不躁、不追不趕。
“奧特曼”出鏡人物二:
Nicole,29歲,廣告設計
作為一個與時尚產業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人,Nicole卻有一種難得的、被同事稱為“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淡定。這個眉清目朗的漂亮姑娘平時穿得最多的是各種白色棉質T恤和講究細節的白襯衫,正如她所喜愛的歐陽應霽一樣。
大學畢業初入行,Nicole也曾是時尚雜志的擁躉,眼巴巴追著潮流指南添購衣物,迷戀各種Bling Bling釵裙環佩。沒想到后來真正漂洋過海到時尚之都深造,她的“潮流觀”完全變了樣:在紐約,把最新潮流單品一件件披掛上身絕不是好品位;人們更追求簡單經典的款式——不花俏、質地好、裁剪一流,穿五年十年都不會過時。
為了增加一點個人色彩,Nicole會給她的白T恤和白襯衫們改改領子或袖子;出席重要場合為表示禮貌和隆重,她會搭配上好的裙裝和皮包,一點不會失禮;不主張奢華,但細節必須顧及:白T恤領口易走形,她就買來專門的烘干機細心“伺候”,保持它們的挺括和版型。有人覺得她古怪,有人覺得她單調,也有人覺得她不同尋常。Nicole并不在意這些評價,“以前總覺得‘潮流是一道護身符,只要對它亦步亦趨就可以永不落伍;而現在,簡單舒適就是我自己的潮流。”
對話Nicole——
LOVE:在你的圈子里,OUT和IN是出現頻率很高的兩個字眼吧?
Nicole:是的,出現頻率太高,以至于我都害怕看到這兩個字了。它們真是言簡意賅地表明了不少設計師和時尚編輯對潮流的理解:IN是流行起來的、應景的,必須跟從;OUT則代表已過時的,出局的,絕不該再待見。所以潮流說“要回歸嫻淑”,時尚雜志就教你“尖頭高跟鞋OUT了,有教養的圓頭鞋才IN”;潮流抬出希區柯克電影里的悶騷貴婦,時尚雜志又告訴你“圓頭鞋OUT了,只露一個腳趾頭的魚嘴鞋才IN”;后來潮流又大搞“走近科學”:金屬質感、太空奇幻全招呼到身上腳上,時尚雜志趕緊又喊“魚嘴鞋OUT了!前仰后合走路打飄能整出太空步的鞋才IN”……總之鞋舒不舒服,腳不知道,“IN”才知道。
LOVE:那么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個字眼的呢?你不太跟隨大眾眼中的潮流,所以——你覺得自己OUT嗎?
Nicole:上個周末我和老公去了趟高碑店,精打細算淘換了一批心水老家具——當時我心中就暗想,那些低價OUT這些家具的舊主人會不會想到若干年后,它們在北京城會變得如此之IN呢?
其實,我不太認可急于給事物貼標簽的做法——從發布會回來就著急忙慌把一大堆東西都OUT,這樣做培養出的不是真正的時尚者,而是容易盲目沖動的購物狂。有人覺得我的襯衫T恤無趣又過時,但我自己認為它們有趣又經典;白T恤穿得發黃后,我就裁剪好用它們擦窗子擦桌子,或者送朋友們做抹布——美國時尚界現在正有個很IN的設計理念叫RECYCLE(循環利用),這樣看來我算是這種時尚的踐行者了:你說,我到底是OUT還是IN啊?所以我想說,不要太在意這些“標簽”,也別怕被別人貼上OUT的標簽。那又怎樣呢,自得其樂最好。
采訪手記——
在我們的生活和發展中,確實總有一股力量,讓我們過于沖動和急切地OUT一些東西,IN另一些東西。時尚如此,城市、文化概莫如此。
正如Nicole在高碑店淘到的那些老家具,若干年后它們得以風光再現,但卻已無法真正復原:高妙的手藝早就被OUT得一去不返,它們的價值被重新發現得太晚。而我們的生活,不該總是因盲目的揚棄而經歷如“文藝復興”般的反省,更不該因為“潮流”的一句話,就讓那些對我們而言有趣、生動、意義非凡的東西,在“黑暗的中世紀”失傳吧?
OUT與否,標準在你心。所以,別管別人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