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石首市久合垸鄉位于石首西南、湘鄂兩省四地交界處,現有基層黨支部34個,黨員945名。近年來,久合垸鄉黨委充分調動村黨支部、流動黨員,破解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難題,共同演繹出一部亮點紛呈的“黨建大片”。
黨委主導,統攬全局
為了充分挖掘流動黨員這座金礦,鄉黨委制定三部曲:第一部,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第二部,吸引流動黨員回歸創業;第三部,選聘村黨組織名譽書記。三部曲層層遞進,使久合垸鄉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循序、規范、有效。
經統計,久合垸鄉外出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貴陽、廣州、杭州、武漢這4個城市。于是,鄉黨委先后在這4個城市成立流動黨員黨支部,由他們定期與流動黨員聯系,將流動黨員凝聚在黨組織周圍。流動黨員中有大量成功人士,他們擁有大量的信息、技術、資金、人脈優勢,鄉黨委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優化創業環境,吸引一批流動黨員返鄉“歸巢”、投資興業;在全鄉17個村選聘村黨支部名譽書記,積極幫助村級謀發展、惠民生。
舞臺搭建好,巧定角色之后,還需配套嚴格的監制。鄉黨委制訂一系列制度方案,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作出具體規定,建立健全“重點保護制”、“跟蹤服務制”,明確名譽書記的選聘對象、工作職責,確保選聘工作開展有成效。
支部擔綱,步步為營
“何建斌,1票,王漢中,1票,張中德1票……” 2013年2月15日,更名垸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熱鬧非凡。村里的40多名黨員聚集在此,推選本村的名譽書記。最終,張中德以35票當選。面對這一結果,村里的群眾歡欣鼓舞,張中德當眾表態:“感謝鄉親父老對我的信任,我一定不負眾望,盡我所能,建設家鄉,報答父老。”
流動黨員廖慶燈決定回鄉創辦龍泉農業,殷家洲村“兩委”班子立即成立專班,全力投入土地流轉工作之中,拆遷房屋7個,遷墳370多座,流轉土地1000畝;丁仕祥受到鼓舞,決定回鄉創辦高端景觀苗木基地,蝦市咀村“兩委”班子成員日以繼夜,僅用一周時間順利流轉1000畝土地。此外,對企業工商注冊、項目爭取落地、品牌樹立乃至市場銷售等方面都組成專班進行“保姆式”服務。
村黨支部定期向流動黨支部寄送黨報、黨刊等各類學習資料,發放給流動黨員鼓勵其利用業余時間開展自學;利用流動黨員集中返鄉的春節、清明假期,組織他們集中上黨課,座談思想、生活、工作情況。組織開展慰問幫扶等活動,切實幫助外出流動黨員把留守在家的孩子、老人等家庭成員照顧好,使流動黨員在外安心工作,無后顧之憂。
先鋒領銜,好戲連臺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名流動黨員就是一面流動的旗幟。貴陽市流動黨支部書記趙昌平在一次參加朋友聚會時,聚會人員與酒店服務員發生口角,雙方僵持不下,眼看沖突一觸即發。趙昌平當即挺身而出,以一名流動黨支部書記的身份進行調解,用黨員的黨性約束聚會人員,化解了一場即將爆發的群體斗毆事件。
流動黨員雖身在他鄉,卻始終情系故里。名譽書記楊勝幫助村里明晰發展思路,規劃出一套時間明確、任務明確、措施明確的整改“線路圖”;趙奇個人出資15萬元,完成村級公路建設,安裝路燈,接上自來水,并且每年為群眾繳納2萬元路燈電費;周忠祥利用自己在水利系統工作多年的優勢,多方奔走,向上級爭取了130萬元的農水建設項目資金。這種關心家鄉父老,服務家鄉發展的事跡在久合垸流動黨員中比比皆是。
在鄉黨委的大力感召和傾力扶持下,一大批在外務工經商的黨員紛紛返鄉創業,呈現出“群鳳”爭相“歸巢”的喜人態勢。杭州流動黨支部書記廖慶燈投資5000萬元回鄉創辦龍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流轉1000畝土地發展現代化生態農業園;廣州市流動黨支部書記成冬來投資5000萬元回鄉創辦湖北綠城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西江村名譽書記丁仕祥投資3000萬元創辦了湖北心語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湘鄂邊第一個高端花卉苗木景觀基地;畢家蕩村名譽書記肖良凱受到鼓舞,也回鄉流轉500畝土地,發展黃桃苗木基地,下一步還將建成3000平米蘑菇培育房,成立福友專業合作社,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