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業新+聶良榮
一個僅由15名黨員成立的流動黨支部,卻成為了萬名江陵籍外出務工人員的“主心骨”;一個不足80平米的辦公陣地,卻成為了當地政府的“協調部”。2012年9月,經過湖北江陵和浙江黃巖兩地組織部門的積極努力,江陵籍流動人口黨支部在黃巖區南城街道正式掛牌成立。近兩年來,在兩地黨委的領導下,該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真情服務江陵老鄉,全力配合當地政府,積極開展維權、計生、維穩等工作,撐起了服務型流動黨組織一面旗幟。
維權,為了萬名打工鄉親
南城街道是臺州市最大的工業集聚地,也是最大的流動人口密集區,湖北江陵縣有近萬名老鄉在此務工,每年因工資、工假、工傷等引起的矛盾糾紛時有發生,但不少老鄉都為了“和諧”而選擇妥協,正當權益得不到保護。流動黨支部成立后,充分利用組織的力量及當地黨政部門的人脈關系,主動承擔起幫老鄉維權的重任。
江陵沙崗鎮朱某在一家企業做包裝工。2012年底,朱某年邁的母親病重急需回家照顧,此時年關逼近,離工廠放假僅一個星期,他去找老板請假結算工資,卻遭到老板冷言冷語回復:“請假可以,但工資必須到次年年底結算!”朱某聽罷,無力爭辯,含淚回到了出租屋。在鄰居老鄉的引領下,他找到流動黨支部求助,支部書記張義權得知情況后,迅速與朱某所在企業老板交涉。在電話調解無果后又親自到南城街道辦事處,找工辦反映情況,爭取主管部門支持,之后上門找老板協調,終于得到老板的批假,并結算了全部工資。
2013年7月,江陵縣熊河鎮老鄉李某,因工傷4個多月不能正常上班,所在企業未做任何賠付。李某多次找老板解決,每次都是無功而返,支部書記張義權得知情況后,迅速組織支委一班人,一方面幫助李某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另一方面向南城工辦通報情況,申請司法介入,通過法律程序,幫助李某解決了工傷賠付問題。
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支部成立不到兩年,接待老鄉來訪30余人次,幫助處理權益糾紛20余起,成為江陵籍外出務工人員的堅強后盾。
維生,為了五千育齡婦女
在南城街道近萬名江陵籍務工人員中,近一半是育齡婦女,這給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和育齡婦女生殖保健工作帶來極大難度。為此,江陵、黃巖兩地計生部門通力合作,以流動黨支部為依托,成立江陵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協會,由支部書記張義權兼任協會會長。
一年多來,協會同當地計生部門一道,開展“三送”服務。即“送政策”,建立流動人口之家,訂閱各種計生書報雜志,印制各種生殖保健小冊子,定期開展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知識宣傳、咨詢、座談等活動;“送檢查”,每年至少集中組織兩次環孕情監測及生殖健康檢查;“送健康”,建立流動人口避孕藥具免費供應站,為江陵籍務工育齡婦女免費發放藥品,免費“三查”、免費采取各種節育措施。確保了江陵籍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享受同等宣傳、同等管理、同等服務的待遇。
今年5月,江陵縣沙崗鎮周某的妻子因婦科病大出血急需做取環手術。當地醫院要求其提供原籍衛計部門的證明材料后方可施行,情急之下周某來到流動黨支部求助協會解決。會長張義權立即站了出來,一方面找南城街道計生部門聯系,通過他們與當地醫院協調,先將病人收治并施行手術;另一方面及時與江陵原籍衛計部門聯系,出具相關證明材料,通過傳真或電子郵件迅速提供給所在醫院和南城計生部門,使病人得到了及時救治。
一年來,協會在支部15名黨員的共同努力下,及時宣傳計生政策、及時反饋計生信息,服務江陵籍計生對象200余人次,成為江陵籍育齡婦女的“保護神”。
維穩,為了一方社會平安
在不足20平方公里的南城街道,匯聚了數倍于當地常住人口的外來務工人員,治安形勢十分嚴峻和堪憂,維穩工作十分復雜和艱難,打架、斗毆、賭博、黑車宰客等現象或事件時有發生。鑒于此,流動黨支部本著“老鄉管老鄉、老鄉幫老鄉”的原則,主動配合當地綜治部門開展維穩工作。
2013年,江陵縣熊河鎮建國村蔣某,不幸在溫嶺大荊鎮發生交通事故,雙方因賠償問題沒有達成協議。僵持一周后,蔣某及家屬召集江陵籍老鄉百余人到大荊鎮政府示威,他們拉橫幅、喊口號、圍堵政府大院,脅迫工作人員,甚至幾度發生肢體沖突,場面十分混亂。
作為受害方蔣某的老鄉,支部書記張義權被請去參與協調,他發現苗頭不對,當即予以制止。張義權先主動找到大荊鎮政府主要負責人亮明身份,了解事故處理情況,接著找到蔣某及家屬苦口婆心講道理、講法律,闡明圍堵政府、脅迫政府工作人員是違法行為,將會由原告變成被告,由受害者變成危害者的嚴重后果,要求他們不拉橫幅、不喊口號,撤離政府大院及辦公區域,到安全的地方休息,并在家屬及老鄉中挑選3-5名代表參與調處。蔣某及家屬采納了張義權的意見,并在當地政府的協調下,獲得了正當賠償,避免了一場流血沖突的發生。
在黃巖,客運市場一直是某些惡勢力爭奪的焦點。為此,幾個惡勢力之間不惜動槍、動刀械斗,導致當地治安秩序混亂、客運安全沒有保障,江陵籍務工人員返鄉困難。特別是春運期間,無牌、無照、無證“三無”黑車橫行,超員的、宰客的、疲勞駕駛的現象屢見不鮮,給返鄉農民工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鑒于此,流動支部主動與當地公安、交通、安監、運管部門聯系,聯合整治以春運期間為重點的客運市場,要求客運車輛定期檢修、手續完備;駕駛人員證照齊全、定期培訓;客運業主定期向流動支部上報營運情況;當地公安、交通、安監、運管部門定期檢查、聯合執法。從2012年底開始營運以來,沒有再發生類似爭斗事件和客運交通事故,當地社會治安形勢得到根本好轉,確保了江陵籍務工人員有序返鄉、安全返鄉。
“有困難找支部,要上訪找支書”,這是江陵籍務工人員只有在老家才能享受的權利,如今在異土他鄉也得到了實現。流動黨支部的建立是一種社會管理的創新,是廣大外出務工人員享受均等服務的需要,也是流動人口密集的地方維穩工作的需要,有利于“和諧社會”、“平安社會”的創建。
小小流動黨支部,他鄉撐起一片天!
十堰市茅箭區
建立5家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
近日,十堰市茅箭區的湖北華昌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武當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獲省批準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項目”是湖北省2014年人才工作傾斜基層“雙聘雙掛”行動的具體舉措。茅箭5家院士專家工作站建成后,將努力研發和轉化一批技術創新成果、培育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培養一批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茅箭“兩區兩中心”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秦祖成 伍柏樺 萬 俊)
石首
舉辦“洞庭湖生態經濟圈”建設培訓班
近日,石首市舉辦“洞庭湖生態經濟圈”建設專題經濟社會發展培訓班。國務院于今年4月22日正式批復《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石首市是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范圍內的33個縣市區之一。目前,石首市已提出將石首打造成為鄂南湘北區域交通樞紐中心、區域中心城市、區域產業發展中心、區域商貿物流中心、區域旅游休閑中心的發展定位,將努力把石首建設成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北翼中心城市和湖北長江經濟帶上重要節點城市,成為湖北搶抓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機遇的“橋頭堡”。(徐 斌)
宜城
行業“四自律”撬動勞資雙贏
宜城市在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中積極探索行業協會、企業、職工、各級工會“四自律”制度,盡力在企業的“最大公約數”與職工“最小公倍數”中尋找利益平衡。通過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職工的意愿在工資分配方案中得到體現,企業分配制度走向公開,職工社會保障得以落實。該市開展行業“四自律”以來,全市12個工資協商指導團92名指導團成員,共提出了包含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勤作息時間調整、職工休息休假權等共計45條意見和建議,提升了企業廣大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張志克)
南漳
念好“四字經”打通“腸梗阻”
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南漳縣把好問題導向,念好真、快、實、穩“四字經”,打通問題整改“腸梗阻”,確保整改問題擲地有聲,群眾拍手稱快。念好“真”字經,建檔銷號改。針對查擺出來的均衡教育、醫療衛生、水利建設等12個方面重點民生問題意見,細化為具體項目,形成整改項目庫。念好“快”字經,增速提效改。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辦公用房超標、公車私用、公務接待超標等問題,推行問題清單整改工作法。念好“實”字經,真抓實干改。集中開展吃空餉、人情風、基層組織制度標牌過多過濫清理等專項整治。念好“穩”字經,建章立制改。及時廢止不適用制度36項,完善出臺相關工作制度41項,修改群眾辦事不方便的規程450條。
(陳運前 林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