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捷
最近參加了一些單位的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聽到各位班子成員進行了中肯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甚感欣慰的同時,也有一絲擔憂。
擔憂來自少數領導干部的自我批評。這些自我批評基本上有一個固定模式,先是通過談認識、舉例子,說明自己絕對不敢碰也不會碰法紀的高壓線,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頭腦清醒,守住了底線;后面話鋒一轉,批評自己有時觸及了低壓線,在小事小節上尚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思想上的重視并采取措施加以改進。
言下之意,自己在主流上是好的,大錯沒有,只是有時在小事小節上有點疏忽。再思忖一下,我們就能發現,在發言者的潛意識里,高壓線不能碰,碰不得。低壓線,無關緊要,偶爾碰一碰,出不了大問題。在我看來,這正是令人擔憂之處。
低壓線真的可以碰嗎?小事小節真的可以不管不顧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些忽視“低壓線”危害的人,很有可能會因為常碰“低壓線”而導致提高了耐壓性、增加了僥幸性、失去了警惕性,最終鋌而走險,挑戰“高壓線”,到頭來大節失守、身敗名裂。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小事小節,關乎全局整體、關乎民心向背。一個群體的形象依靠這個群體中的每個個體來共同塑造。從這個意義上講,公職人員的形象,就代表黨和政府的形象。公職人員小事不周、小節不保,在群眾的眼里,就是一個機關一個部門的形象不好。長此以往,積少成多,老百姓心中的那桿秤就會偏,再危言聳聽一點,我們的執政之基可能就軟了。
廣大公職人員,無論職務高低、職權大小,都要擰緊思想上的總開關,既不碰“高壓線”,也不碰“低壓線”,要真正做到“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切實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為集體添彩,為黨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