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國祥
陳光標近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踐行核心價值觀,公眾人物要帶頭》,并為此接受媒體采訪。他稱,此次自己主動投稿,目的是“盡我所能促進正能量?!倍嗄陙?,他對中國慈善事業的貢獻,業內及全社會均公認,但其“高調”方式卻為人所詬病。
筆者曾以為,國人對此應持包容態度,因為中國慈善事業剛起步,民間慈善更為不易。讀過陳光標的這篇文章,筆者意識到,我們是否“低看”了陳光標的“高調”?
迄今為止,如果只知道陳光標頭上的“慈善”標簽,認為他只是為了名利,就不算真正認識他,只能算一個普通的圍觀者。目前國內沒有誰像陳光標一樣,把慈善的力量推廣到這樣多的領域,持續這么長時間,產生過這樣廣泛的影響。他主動接受媒體采訪、微博即時發布、壘錢墻、堆錢山、改姓名、挑戰冰桶記錄,甚至教育小兒子,“哪怕你只捐了兩毛錢,你也要到處說?!薄瓣愂巷L格”比他的慈善本身更吸引眼球。
現在看來,他是把自己的得失置于腦后,想以己之力撬動更多社會力量,做大做強中國慈善;以自己的熱情觸發人們心中善良的激情;以自己的行為示范,響應政府主張,捍衛公序良俗。
重新認識陳光標的“高調”,要清晰三點:首先,陳光標說過“為人要低調,做好事要高調”,他的做法最終有利于社會,他可以質問“有誰能說出我做過哪一件壞事?!保黄浯?,我們要要記住,灌溉和潤澤大地的,除了潤物無聲的細雨,也離不開聲勢浩淼的狂風暴雨;再次,當人們習慣了低俗娛樂、惡搞文化的高調時,怎能苛求正當的社會行為內斂和含蓄?
筆者認為,當正能量不夠強大時,社會需要陳光標式的人物,不僅要做慈善,而且與公眾分享,理直氣壯地為社會健康發展搖旗吶喊。正如他的文章所說:“作為公眾人物,當祖國和人民有需要的時候,更應主動站出來,盡己所能,奉獻愛心,為激發社會正能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