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舒 葉霈智 太景偉 張秀良 尉曉然
1.桓興腫瘤醫院中醫科,北京 100021;2.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醫科,北京 100210;3.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藥劑科,河北石家莊 050000
中藥浸浴防治化療神經毒性舉隅
秦子舒1葉霈智2▲太景偉1張秀良1尉曉然3
1.桓興腫瘤醫院中醫科,北京 100021;2.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醫科,北京 100210;3.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藥劑科,河北石家莊 050000
奧沙利鉑、長春新堿及希羅達等多種治療惡性腫瘤常用化療藥物,所造成的神經毒性嚴重影響腫瘤患者生活質量。中藥浸浴治療在化療藥物相關神經毒性方面的療效較為突出,筆者根據前輩經驗,以補氣活血、豁痰化瘀、溫陽通絡為治療原則自擬“歸芎雙枝湯”,在臨床上加減運用,收效頗豐。
化療;神經毒性;中藥浸浴;痹癥
化療藥物的神經毒性可損傷神經系統任何部位,引起腦病、脊髓病、顱神經病、周圍神經病等多種神經性病變,其中發生率最高的是化療藥引起的周圍神經損傷,即化療藥周圍神經毒性,臨床表現以肢體遠端的對稱性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為主。初期常以指(或趾)端燒灼、疼痛、麻木等刺激癥狀為主,逐漸出現感覺減退甚至消失。奧沙利鉑、長春新堿,紫杉醇及希羅達等化療藥物所造成的手足麻木都歸屬此類。中西醫結合的多年臨床實踐提示中醫藥對神經毒性具有一定療效,筆者結合個人臨床經驗,在總結既往治療規律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新思路。
國內有研究報道認為,化療所致周圍神經毒性屬中醫學“麻木”“痹證”的范疇[1]。《素問·五臟生成》曰:“血凝于膚者,為痹”。汪機的《醫學原理》曰:“有氣虛不能導血榮養筋脈而作麻木者,有因血虛無以榮養筋肉,以致經隧澀而作麻木者。”[2]研究者認為,其病機為化療后峻傷氣血,氣虛失運,血虛不榮,瘀血阻滯而不榮四末,即氣血虧虛、瘀血阻絡[3]。治療以補陽還五湯加減。
有醫家認為化療藥引起的周圍神經毒性屬于中醫理論“血痹”范疇,相應治法從益氣活血角度論治者居多[4]。血痹一詞,源自《靈樞·九針》“邪入于陰,則為血痹”。指出病因為外邪侵襲,病位在陰血之中。《諸病源候論·血痹候》載:“血痹者,由體虛邪入于陰經故也。血為陰,邪入于血而痹,故為血痹也。其狀,形體如被微風所吹,此憂樂之人骨弱肌膚盛,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膚腠開,為風邪所侵也。診其脈自微澀在寸口,而關上小緊,血痹也。宜可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較為完善地說明血痹的病因為正氣虛損,外邪侵襲,壅塞氣血經脈,在臨床中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辨證治療,收效頗豐。
閻麗珠等[5]認為本病基本病機是由于化療藥物乃大毒之品,傷及人之陽氣,造成元陽虧損,溫煦不足,推動無力,而致瘀血阻絡,故以益氣溫陽活血法處方治療,結果提示益氣溫陽活血法有促進奧沙利鉑引起的周圍神經損傷盡快修復、感覺功能得到恢復的功效。
吳海良等[6]認為鉑類藥物導致的外周感覺神經毒性具有冷空氣或冰物刺激加重的特點,符合中醫認為化療后損傷氣血,陽氣不能達于四末,陰血內虛不能充盈血脈,故遇寒則營血凝滯,遂出現手足麻木或疼痛。故據《傷寒論·厥陰篇》云“手足厥寒,脈細欲厥者,當歸四逆湯主之”,使用當歸四逆湯加味聯合鈣鎂合劑。
正虛邪戀為目前中醫對周圍神經毒性的基本認識,正虛為氣虛、血虛、陽虛,邪戀主要為寒凝瘀血。
周圍神經毒性的病因主要分為內因和外因。“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氣所湊,其氣必虛。”正氣虛損是周圍神經毒性發病的內因,而仲景所云“風邪”則為外因。根據周圍神經毒性與血痹的相關性及在臨床中的觀察,筆者認為導致周圍神經毒性的內因除正氣虛損之外還應有內伏痰瘀之邪,因為不通和不榮均可導致四肢的麻木感覺;外因也不僅僅是“風邪”而是泛指六淫邪氣,臨床中患者除麻木之外常常有畏寒、燒灼、重濁、干裂等感覺,風為百病之長[7],常挾寒、火、濕、燥等邪氣,形成風寒、風熱、風濕和風燥等雜邪共同致病。故其病因應概括為:正氣虛損、內有伏痰瘀血和外邪侵襲三個方面。
化療中出現的周圍神經毒性與血痹的發病機制有一定的相似性[8]。由于腫瘤消耗和化療藥物損傷,腫瘤患者大多屬于正氣虛損的狀態[9]。大多數引起周圍神經毒性的化療藥物均由靜脈點滴進入人體,與血痹理論中外邪直中血分的病機不謀而合。最后外邪引動內伏痰瘀之邪留于四末,阻塞氣血經絡運行,導致麻木,并由于外邪的不同和個體差異而出現畏寒、燒灼、重濁、干裂等異樣感覺。
周圍神經毒性的病位在血分及四末經絡,《靈樞·九針》云:“邪入于陰,則為血痹”。李時珍云:“痰涎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經絡則麻痹疼痛”[10]。外邪直中血分是其發病的先決條件,引動內邪留于四末經絡是其最終病位所在。
結合筆者臨證經驗,分析化療藥物引起周圍神經毒性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四肢末梢麻木,并伴有畏寒、燒灼、干裂、重濁等感覺,其中以畏寒最為多見,偶有疼痛之感及皮膚顏色的變化。兼癥多見乏力氣短、自汗畏風、易于外感等氣虛為主的全身癥狀,舌質常見淡暗或有瘀斑等氣血虛損,痰瘀互結之象。其中氣血虛為本,痰瘀凝為標,氣虛不能運血,痰瘀絡阻,而見四肢末端麻木、感覺障礙;氣虛為陽虛之漸,陽虛為氣虛之甚,氣虛加重致陽虛,則四肢不溫,遇寒加重;痰瘀阻絡,而見皮膚紫暗,不通則痛。據此在臨床治療中以“補氣活血,豁痰化瘀,溫陽通絡”為綱,自擬“歸芎雙枝湯”,治療周圍神經毒性患者,療效頗佳。
“歸芎雙枝湯”由生黃芪、當歸、川芎、紅花、地龍、桂枝、桑枝、雞血藤、透骨草、伸筋草、清半夏、白芍為底方。全方在補陽還五湯的基礎上加減化裁,方中生黃芪、當歸、川芎為君,補氣升陽、益衛固表、養血活血;桂枝、紅花、地龍、清半夏、白芍為臣,溫通經脈,助陽化氣,通經活絡;雞血藤、透骨草、伸筋草為佐,補血、活血、通絡;桑枝為使,引藥歸經,達于四末。
在臨床治療實踐過程中,除手足麻木外,常有畏寒、沉重、浮腫等伴隨癥狀,在臨床上隨證加減治療,療效顯著。如伴有惡熱加地骨皮、丹皮、秦艽,以滋陰清熱;伴有畏寒加肉桂、艾葉、細辛,以溫陽散寒;伴有沉重感加木瓜、蒼術、黃柏,以化濕通絡;伴有腰膝酸軟加懷牛膝、川斷,以補腎壯骨;伴有手足皸裂加麥冬、玄參、生地,以滋陰養血;伴有疼痛加全蝎、元胡、徐長卿,以通絡止痛;伴有瘙癢加蟬蛻、地膚子、白鮮皮,以祛風止癢;伴有腫脹加澤瀉、益母草、車前子,以利水消腫。
諸藥合用,使氣旺血行,瘀祛絡通,活血化瘀而不傷正氣,從而使氣血健運,起到防治周圍神經毒性的目的。
4.1 病案1
患者薛某于2012年5月24日就診,右乳癌新輔助化療后,保乳術后,輔助化療后,局部放療+赫賽汀治療中。手足麻木明顯,自覺乏力,雙下肢酸重,飲食二便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舌底脈絡迂曲,脈沉細。經中醫辨證為:氣虛血瘀,痰濕阻絡。方用:生黃芪30 g、當歸15 g、川芎15 g、紅花15 g、地龍20 g、桂枝20 g、桑枝20 g、丹參15 g、雞血藤15 g、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老鸛草30 g、清半夏15 g、白芍15 g、木瓜15 g、蒼術15 g、黃柏15 g,7劑水煎浸浴。7 d后復診自述麻木酸重感有緩解,效不更方,共21劑后麻木酸重感基本消失。
4.2 病案2
患者龐某于2012年6月21日就診,基本情況:T細胞淋巴瘤Ⅳ期,紫杉醇+異環磷酰胺+美司鈉+地塞米松針化療后,伴脂肪肝、肝囊腫、膽汁淤積,左腎結石,右側睪丸鞘膜積液,椎體退行性改變。患者一般狀況欠佳,惡心、嘔吐時作,口淡無味,食欲欠佳,手足麻木,雙膝酸痛,下肢畏寒,口腔潰瘍,小便無力,大便干,舌淡紅,苔黃,脈沉細。經中醫辨證為:陽氣虛衰,痰濕阻絡。方用:當歸30 g、川芎30 g、紅花20 g、地龍20 g、桂枝40 g、雞血藤15 g、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清半夏15 g、白芍30 g、肉桂15 g、艾葉20 g、細辛10 g、制附片20 g,7劑水煎浸浴。7 d后復診自述麻木畏寒感無明顯緩解,原方加生黃芪30 g、肉蓯蓉20 g。7 d后復診自述麻木畏寒感緩解,效不更方,共35劑后麻木畏寒感基本消失,停藥后,化療中又曾出現手足麻木,按原方浸浴均獲良效。
國內臨床報道奧沙利鉑聯合化療導致的神經毒性高達90.5%[11],化療藥所導致的周圍神經毒性隨著化療時間和藥物用量的積累而加重,在臨床觀察中發現,化療在4個療程以上的患者,出現手足麻木的概率很高,程度很重,在治療中也是收效欠佳。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即未病先防,已病防變[12]。《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筆者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中藥治療周圍神經毒性,干預時間越早,療效越佳。故在已知化療藥物的周圍神經毒性發生規律的基礎上,提前應用中醫治療手段進行干預,能較好地降低周圍神經毒性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大量的臨床、實驗研究表明,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的減毒增敏作用效果顯著,此外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具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我國腫瘤治療的特色之一[13-15]。從中醫角度解釋周圍神經毒性的發病機制,在中醫學理論的指導下合理融入中醫藥治療,能最大程度地緩解腫瘤患者化療中出現周圍神經毒性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之,在臨床上對于化療藥物引起的周圍神經毒性的治療中,應以“歸芎雙枝湯”為主,因口服行氣活血藥物可能引起血象下降,而此類藥物在治療神經毒性中又必不可少,故以“補氣活血,豁痰化瘀,溫陽通絡”為基礎辨證論治,對于化療藥物引起的周圍神經毒性采用浸浴的方式盡早干預,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
[1]弓曉霞.補陽還五湯預防奧沙利鉑外周神經毒性的臨床觀察[J].河南中醫,2005,25(11):68.
[2]闞廣迪.古代醫家對“麻木”的認識[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5(10):59.
[3]婁彥妮,賈立群,鄧海燕,等.外用通絡散治療奧沙利珀化療致周圍神經毒性的臨床研究[J].北京中醫藥,2008,27(4),258-260.
[4]孔穎澤,徐珍,冷嘉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奧沙利鉑所致神經毒性的體會[J].河北中醫,2005,27(12):923-924.
[5]閻麗珠,周潔.益氣溫陽活血法治療奧沙利鉑神經毒性42例[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5):287-288.
[6]吳海良,田靜.當歸四逆湯加昧聯合鈣鎂合劑預防奧沙利鉑神經毒性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8,4 (2):162-163.
[7]陳玉萍,馬淑然,王樂鵬.“風為百病之長”機理探析[J].遼寧中醫雜志,2005,27(12):1584-1586.
[8]劉新平,左明煥.中藥泡洗治療奧沙利鉑所致周圍神經毒性35例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12,19(5):23-26.
[9]李衛東,花寶金.扶正固本治則中醫藥防治腫瘤復發轉移[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2,30(3):509-511.
[10]繆友文.從“痰”論治肌膚麻木證[J].江蘇中醫雜志,1986,(2):13-14.
[11]祝敬燕,徐還安,杜忠海.奧沙利鉑神經毒性防治研究進展[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8,21(2):177-179.
[12]熊正根.《內經》“治未病”思想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運用[J].湖南中醫雜志,2013,29(10):111-112.
[13]李忠,劉耀,李潔,等.中醫腫瘤學科現狀分析與發展思路[J].中醫學報,2010,25(1):10-16.
[14]師金鳳,李海龍,王紅蕾,等.黃芪及其有效成分防治消化道腫瘤的文獻評價[J].西部中醫藥,2014,27(8):44-46.
[15]趙航,戴瑋,張華軍.顧護胃氣法改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4,27(5):83-84,85.
The examp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th preventive treating neurotoxicity by chemotherapy
QIN Zi-shu1YE Pei-zhi2▲TAI Jing-wei1ZHANG Xiu-liang1WEI Xiao-ran3
1.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anxing Tumor Hospital,Beijing 100021,China;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ancer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210,China;3.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ourth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Chemotherapy drugs including oxaliplatin,vinblastine and xeloda,which are commonly used in treating malignant tumors,cause neurotoxicity which severely harms patients′quality of life.Chinese medicine bath is suggested to be of outstanding effects in treating chemotherapy induced toxicity.Base on the experience from senior physician,the author prescribed the decoction"Guixiong Shuangzhi Tang"with the treatment principle of buqi and activating blood, sweeping phlegm and resolving stasis,warming yang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making modification depending on different clinical condition,and achieved great effect.
Chemotherapy;Neurotoxicity;Chinese medicine bath;Impediment syndrome
R289.6
B
1674-4721(2014)10(c)-0153-03
2014-08-15本文編輯:李亞聰)
秦子舒(1986-),男,山東日照人,碩士,住院醫師,主要研究方向:中醫臨床在腫瘤患者治療中的作用,專業擅長:中醫藥外治
▲通訊作者:葉霈智,男,博士,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