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木
周錫瑞的《葉:百年動蕩中的一個中國家庭》以一個安徽省中等家庭——葉家為個案,考察了其歷經晚清、民國與共和國三個重大歷史時期的生活史。之所以選擇位于安徽安慶的葉家,源于葉家長輩留下的大量珍貴的私人手稿等獨家文獻。這些文獻構成了該書的重要資料來源。
葉氏家族的發展途徑貫穿了中國近現代百余年歷史,幾乎經歷了期間所有的重大歷史事件,而他們的興衰也常常決定于這些歷史事件的發展。因此,這一“葉”的百年悲歡離合,雖不能讓我們窺得中國近現代化轉型中聚散離合的全貌,卻也能一“葉”知百年,讓我們感知當中的滄桑。
晚清時期出仕發跡
直到晚清時期,葉家才真正開始走向顯赫,這始于葉家的一個重要成員葉坤厚的發跡。1802年,葉坤厚誕生,他雖幼年就受到儒家正統的教育,但在科舉考試中卻多次失利。1838年,他赴京會試未中,但意外地獲得了在河南做地方官的機會。自此,他官運亨通,蔭及子孫。
19世紀中葉,清王朝內部發生了以太平天國起義為主的大規模運動,同大多數中國家庭一樣,葉家也遭受了運動的沖擊,大部分族人都逃離了世代的居處——安慶。葉坤厚帶領全家在安慶北部的一座山上度過了幾個月與世隔絕的避難生活后,于1855年,帶領全家逃往陜西。
然而,這樣的動蕩,也給葉家帶來了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尤其是為葉坤厚和兒子葉伯英提供了一個通往財富與權力的仕途之路。他們如同曾國藩、李鴻章一樣組織地方團練,為扶持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其時,一批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保守主義者試圖在不顛覆中國傳統價值觀與社會制度的基礎上改造清政府,改良社會,延續王朝統治。他們父子又順應了洋務運動的潮流,受到了朝廷和皇家的信任。
在此后的幾十年中,葉家兩代人中共有五個男性成員得到了清政府賜予的官職。其中葉伯英升職最快,被提拔為按察使,還受命在直隸任職,頂頭上司是曾國藩。后來,他還擔任過陜西省按察使、布政司、巡撫,成了葉氏家族中最顯赫的人物。
古人以出仕為榮,葉坤厚及葉伯英的發跡,不僅為安徽葉家奠定了輝煌堅實的基礎,也為以后北遷天津的后世子孫樹立了榜樣。
民國時期轉型實業
盡管葉家以成員出仕為榮,且一直以此為家族目標。然而,隨著葉坤厚與葉伯英這兩位為清王朝盡忠職守,一生致力于儒家倫理教化與經世致用的舊式官員先后逝世于19世紀80年代末期,葉家也在晚清新舊交替的大時代中發生了不可逆轉的代際變遷。
在國家政治風云際會之時,葉家的子孫們在政治上的不同選擇以及不同的遭遇,促使這個家族成員開始遠離政治。民國期間,這個家族在仕途上最有成就的當屬葉伯英之孫葉崇質。他因受到袁世凱的信任,于1911年被任命為直隸巡警道,掌管天津的治安,因而也揭開了天津葉家的帷幕。
然而,民初政治變局引發的亂象橫生,令人惶恐不安,加上其堂兄葉崇榘因反對袁世凱,于1913年被槍決的打擊,更讓葉崇質意識到了政治的殘酷性。他開始從政治生活中抽身出來,轉而經商并培養其下一代。
棄政從商后的葉崇質將家安在了天津城北靠近安徽會館的地方,并與他的母親、妻妾和眾多的兒女生活在一起。他起初是輔佐周學熙實業集團興起,隨即又自立門戶,謀求更為長遠的穩定發展。應該說,葉崇質在商業上是相當成功的,曾一度擔任了中國工業銀行總裁,并有了自己的實體經濟。
然而,時勢比人強,隨著他所依附的周學熙的倒臺,以及軍閥混戰的爆發,他的命運也急轉直下。1930年,葉崇質去世,失去了家庭重心,這個舊式家庭的舒適及與世隔絕開始迅速改變,而巨大的時代車輪開始把年輕一代帶往不同的方向。
失去父親的葉家兄弟,在前途上有了各自的選擇。除老大葉篤仁繼承父業外,葉篤義從南開大學畢業后被保送燕京大學主修政治學,1934年畢業后在天津從商。1933年,葉篤莊考入了南京的金陵大學農學院,但一學期之后就離校返家,隨后考入東京帝國大學農實科。
葉篤莊在日本求學時,葉方(原名葉篤廉)和葉篤正先后考入清華大學。1937年,葉方離開了被日軍占領的北平,以中共黨員的身份前往山西參加抗日戰爭。葉篤正的女朋友是中共黨員,后因政治觀點不合,于1938年分手,葉篤莊勸他重回學校讀書。1938年秋天,葉篤正進入西南聯大,其后又出國深造。
方實(原名葉篤成)1936年從南開大學畢業后考入國立北平大學法商學院在讀時,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政治活動中。葉家的小兒子葉篤慎留在了淪陷區。他從小被嬌慣,長大后喜歡曲藝,后拜了一位相聲大師為師,并取了藝名葉利中,學習說書、相聲和曲藝。
可以說,葉崇質本人的轉型,衍生出家族的轉型,不僅是家族中心的地區轉移,還是家族發展道路的根本改變——從科舉致仕到實業科技。
共和國時期柳暗花明
如果將國家比作一株主干,生活其中的人便是它的枝葉。當時間到了1949年,中國這株主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先以家族為單元的社會結構被打破,依附于家族的個體在這歷史的洪濤中,就像散落的葉子般隨波逐流,葉家的年輕一代當然也無法逃脫。
改革開放前的共和國,其政治運動一波緊接一波,而具有“顯赫家族”背景的葉家兄弟無一幸免地被卷入了這些政治風波?!胺从疫\動”中,葉篤義被劃為右派并撤職,第二年被派往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習,“文革”中,他又被關進秦城監獄;“文革”中,作為遼寧省宣傳部副部長的葉方受到了多次批斗,“四人幫”倒臺后,才有機會回到北京,而方實被指控為新華社的“走資派”,后來下放到五七干校,去山西挖井;葉篤正則被視為“資產階級,科學”的倡導者,雖然1969年被放了出來,但打掃廁所一個月后,被安排在食堂的廚房工作。
葉家兄弟中最難轉變的是葉篤莊,在思想改造運動中,他的家庭出身、他早先與美國人的來往經歷受到許多質疑,被勒令反復交代。“反右運動”開始后,他受到批判,被劃為右派。1958年秋天,他被秘密逮捕,1962年5月底被釋放,一個月后被再次逮捕,并作為美國間諜被判刑十年?!拔母铩遍_始后,被下放到安徽省一個勞改農場,直到1975年12月才被釋放。
盡管如此,他們依然是一個大家庭,在困境面前,他們始終共進退,并在“災難”過后,各自的境遇有了柳暗花明的轉變,逐漸步入佳境。遭受迫害的葉氏兄弟,自1968年到1978年期間,先后都恢復了工作,且有了更高的成就。比如葉篤正于2006年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如今,葉氏子孫的生活比自己的父母更加多樣化,而且他們的足跡遍布了中國和全世界的更多地方。只是經過磨難和時代考驗的葉氏家族,正如奮進中的中國一樣,依然憑借其獨有的韌性繼續開枝散葉。
(摘自《法治周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