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原
據說現在全世界共有9個國家,總共擁有22艘航空母艦,其中12艘屬于美國。
上世紀40年代,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共擊沉日本19艘各種類型的航空母艦(包括輕型航空母艦);美軍損失了11艘航空母艦,英國海軍損失8艘航空母艦,納粹德國和法西斯意大利沒有航空母艦建造完工。
到1945年秋,太平洋上對日作戰的美國海軍各種類型航空母艦已達67艘(幾乎用航空母艦包圍了日本列島)。當日本代表在美國海軍“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簽署投降文件時,戰艦上空編隊飛行著1000架美軍戰機。
在那個結束世界大戰的秋天,全球海洋上航行著約150艘航空母艦,其中美國有97艘,另外還有幾十艘正在建造中。那真是一個航空母艦的黃金時代。
為什么今天全球的航空母艦數量,已經銳減到了1945年時的約1/10了呢?
在廣島、長崎投下的原子彈讓世人見證了原子彈的巨大威力。當時人們認為,一顆原子彈足以摧毀整個航空母艦編隊。一架攜帶原子彈的飛機的攻擊能力,相當于2萬架艦載飛機,或2000架B-29轟炸機。況且用導彈攜帶原子彈實施攻擊的前景已經出現——當時美國、英國和前蘇聯都用繳獲的德軍V-1、V-2導彈進行了多次試驗。所以1945年的秋天,既是航空母艦黃金時代的巔峰,同時卻也是它“最黑暗的時刻”。
在此后幾年,美國軍方和國會圍繞著航空母艦前景與原子彈的爭論非常熱烈,期間“美國號”航空母艦的報廢又給這種爭論火上澆油。關于航空母艦前景的悲觀論調,伴隨著戰爭結束帶來的形勢改變,導致美國海軍艦隊急劇裁減。短短兩年時間內,戰艦總數從約1500艘縮減到270艘。17艘航空母艦被報廢,許多在建造中的航空母艦下馬,還有大批航空母艦被封存起來,停泊在船塢中以待不時之需。
相傳赫魯曉夫曾有名言,認為在核武器時代,航空母艦已是“海上的浮動棺材”。在海洋上有著極為重大的國際性戰略利害關系的前蘇聯——俄羅斯,雖然前前后后也開工建造過多艘航空母艦,但大多難逃報廢、拆除、轉賣的命運,至今只有一艘尚在服役——“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它正是當年與“瓦良格號”一同設計建造的姊妹艦。
(摘自《現代閱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