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雷++尼合邁提?霍嘉
摘 要:新疆地區光熱資源豐富,地形平坦、地廣人稀,適合機械化統一作業,發展以農業為主的產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從而提高新疆地區的經濟效益。采用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可提高糧食產量、完善家庭農場制度,妥善利用資源,共同促進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新疆地區;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經濟效率
中圖分類號:F3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9-0136-02
1 家庭農場概述
家庭農場是土地公有制條件下的農村經濟組織形式的完善,同時也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升級版。它具有現代化農業的特征,是現代化農業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組織生產活動,以尋求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目的、利潤的最大化為目標,實現自我發展、自我經營、自我積累的科學化和規?;霓r業經營模式,獨立面對市場,承擔自負盈虧、自產自銷的風險。
家庭農場是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方向,是一種新型的農業經營模式,一種將家庭成員作為勞動力,以農業商品化、規?;?、集約化的生產經營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新的經營方式。
1.1 內涵及現狀
早在20世紀80年代,家庭農場就已經出現在我國,它繼承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優點,成為了向現代化農業過渡的一種有效途徑。家庭農場應社會進步的要求演變而來,為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且滿足現代化農業和傳統農業的需求,符合當前的發展狀況。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我國的農業生產得到了快速發展。
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新疆地區土地難以規?;?、土地利用率不高、土地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有助于土地經營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及生態環境的保護。
1.2 必要性
新疆地區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適合作物生長;同時又有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適合發展家庭農場,擴大經營,大力發展基層自主權。
發展家庭農場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實現農業機械化生產;有利于增強競爭力、促進農業的科技進步;有利于發展農業企業化,帶動新疆地區的經濟發展,提高新疆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新疆地區的和諧、穩定。
2 經營模式思考
不同地區的家庭農場根據其自身的經濟狀況各不相同,而經營模式的確立往往是穩定家庭農場的關鍵。
2.1 小型生態家庭農場的規劃與設計
將土地分為三部分經營:①種植區。以家庭成員為勞動力,大面積種植經濟作物,作為農場主的重要經濟來源。②養殖區。要求農場主的綜合素質要高,要懂經營管理和技術,根據生態原理發展飼養業,妥善利用牲畜的糞便作為肥料,帶來額外的經濟效益。③生活區。經營規模要適度,要有較高的生產力專業化水平,生活區可多發展生態節約型產業,自給自足,利用技術解決生活問題。
2.2 關于重要問題的探討
2.2.1 清潔能源的有效利用
家庭農場在運營過程中,對于清潔能源有了充分的利用。在溫室大棚上面可安裝太陽能灶,將清潔能源進一步轉化為熱能和電能,為溫室大棚提供洗浴和照明的能源,并且還能提供蔬菜生長所需的熱量,維持溫室內的濕度和溫度平衡;而在溫室大棚的下面可建立沼氣池,因南疆地區的日照時間較長,因此能夠保證沼氣池的溫度,并能有效解決沼氣池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情況下無法產氣的問題。家庭農場對于清潔能源的有效利用,不僅提高了經濟效益,而且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帶來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2.2.2 雇工制度的確立
家庭農場的營運模式與以往傳統的營運模式不同,而這也表現在雇工制度上。家庭農場的雇工制度主要解決了傳統雇工制度中雇工區域不穩定、流動性較大的問題。家庭農場雇工制度充分貫徹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并且在探索和創新新型雇工制度的同時,引入了身股概念,雇工所獲利潤在年薪的基礎上,還能以身股概念的方式從家庭農場的盈利中獲得分紅。分工比例的區分主要由雇工的服務年限、工作業績決定。以身股制度為核心的新型雇工制度并不僅僅局限于農場內部,更是國家在宏觀調控之下家庭農場的自覺行為。這對于新疆地區的穩定和開發具有重大意義。
2.2.3 資金的運營
家庭農場資金的運營屬于開發性較高的生產經營活動,而作為經營性生產方式的關鍵性要素,家庭農場的資金集約程度較高,并且已經與傳統的性質有了很大區別,投資規模普遍超過了農民家庭的負擔能力,因此,資金的運營問題極為重要。家庭農場的資金運營可以通過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為農場主提供大額貸款,以及通過保險公司提供的農業保險,為農場主提供生產保障。此外,民間基金會的積極引導也能夠提高農場主的資金運營能力,以此來促進家庭農場的發展。
2.3 典型地區的經營模式帶來的啟示
上海市松江地區家庭農場的產生是后工業化的產物,且有著家庭農場與現代工業相結合的必然性。不管是經營規模、經營期限,還是經營主體,上海松江地區的家庭農場都有著現代產業的特點和性質。松江地區家庭農場的發展也能夠為新疆地區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上海市松江地區家庭農場的出現得益于社會的變革和科技的發展,農民向非農就業轉型,解決了家庭農場的勞動力問題。土地規范化流轉也為家庭農場的規模化經營提供了基礎,而社會化服務的健全也讓家庭農場的產業化基礎更為扎實。從經營主體方面來看,松江地區家庭農場選用專業農民作為經營主體,以家庭為單位,采取夫妻共同經營的模式,并讓家庭農場的收益由各家庭的種糧大戶所得,已經具有生產秩序穩定的特點,并具備良好的市場核算能力。松江地區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為新疆地區家庭農場的經營提供了更多的經驗、啟示和思考。
3 結束語
新疆地區家庭農場的發展具有先天優勢,而家庭農場作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方向,也是新疆地區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模式,以家庭成員為勞動力,以農業商品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經營來增加收入,更有利于新疆地區的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亞萍,羅勇.關于新疆地區家庭農場的思考[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30(02):199-202.
[2]黃桂弟.發展家庭農場建設現代農業——來自松江家庭農場的思考和啟示[J].統計科學與實踐, 2010(08): 43-54.
[3]胡光明.對完善家庭農場經營機悄的思考[J].中國農墾,2010(03):36-38.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