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
大學生從大學畢業到就業工作是從學業生涯到職業生涯、由理論向實踐發展的重要過程。特別是畢業后的第一年,大學生能否很好地適應職業,是否會存在職業適應困難?這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對今后工作的滿意度和職業的認可度。那么,作為用人單位的主體――企業,如何幫助新入職大學畢業生更好地適應職業?目前,企業都為新員工開展了哪些上崗培訓?這些培訓真正起到什么作用?新入職大學畢業生又是如何看待的?為此,我們對100位來自廣州民營企業的大學生進行了調查。這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學著不同的專業,但絕大多數都是從事普通的文職、行政管理、一線技術工作。
一、民營企業對新入職大學畢業生開展上崗培訓情況分析
上崗培訓是新員工了解企業發展狀況、管理模式、企業文化及崗位情況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為了更好地使員工適應新工作必不可少的第一道工序。但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中竟有33%的新入職大學畢業生從來沒有接受過上崗培訓,而且大多數是女性,這些女性絕大多數從事文員工作。為此,我們還專門訪問了其中一名女性,她的回答是:“公司認為文職員工工作非常簡單,一般都是打印、復印,送送文件,輸入一些數據,有時會協助主管做一些文案、報告,只要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反應不要太遲鈍就行了。公司一般都會覺得沒有必要對員工進行培訓,只是在面試的時候問你懂不懂這些,如果你說不懂,那么公司就不會招你,公司只想節約時間、節約成本。”
參加過上崗培訓的新入職大學畢業生中,有近53%的員工認為公司的崗位培訓對他們了解企業情況、工作崗位、更好地適應職業是非常有幫助的,近47%的員工認為有一定幫助,沒有一個新員工認為上崗培訓對工作沒有幫助。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對民營企業給予的上崗培訓的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
二、民營企業對新入職大學畢業生開展上崗培訓實施情況分析
調查顯示,在進入公司之后,有近16%的民營企業在這一年內沒有對新入職大學畢業生進行過任何培訓,有47%的民營企業對其進行了一次培訓,有37%的民營企業對其進行過3次以上的培訓。在通過與被調查者的訪談中,我們了解到曾接受3次以上培訓的新入職大學畢業生都得到不同職位不同程上的晉升。可見民營企業對有發展前途的新入職大學畢業生還是給予了更多的崗位培訓并為其提供了較好的發展平臺,由此可以看出,崗位培訓是很多民營企業對員工非常重要的激勵方式和手段。
在開展過新入職大學畢業生培訓的民營企業,其培訓時間最長的是7-14天(包括7天)有近34%,而66%的人都集中在7天以內,近17%的企業對新入職大學畢業生的培訓時間僅是1天。調查還顯示,有近82%的公司會選擇在職培訓,只有18%左右的企業選擇了脫產培訓。由此可見,民營企業對新入職大學畢業生的培訓時間一般不會太長,培訓內容一般也比較簡單,多是企業發展狀況、規章制度、企業文化等常識性問題,而針對崗位開展的比較專業性的培訓較少。
民營企業對新入職大學畢業生的上崗培訓形式也呈現多種多樣,近33%的民營企業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有15%的企業通過現場答疑的方式開展上崗培訓,有26%的企業通過案例分析,有26%的企業選用了實踐培訓。對培訓因素的調查中顯示,近32%的民營企業比較重視上崗培訓的環境,近25%的民營企業比較重視培訓教材的選用,而近41%的企業比較重視上崗培訓對新員工的實用程度和新入職員工的參與程度。就培訓內容來看,不同企業注重點也不一樣,有近44%的民營企業注重的是宣傳企業文化與價值理念,有近13%是注重管理知識,近19%是管理實踐,還有近34%是專業技術知識。由于不同企業開展上崗培訓的目的不同,企業注重培訓的側重點也不同。有近42%的企業是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力,近58%的企業是為了增強企業員工素質。調查數據顯示,沒有企業是為了單純的培訓而培訓,因此,民營企業開展上崗培訓一般比較注重培訓的實用性,在培訓的投入方面比較講究培訓所帶來的實際效益。培訓時間與培訓形式也是靈活多樣,培訓時間的長短、培訓方式的選擇要既能節約成本又能讓員工快速接受,民營企業上崗培訓一般追求效益的最佳化和成本的合理化。
三、新入職大學畢業生對民營企業上崗培訓的效果評價
上崗培訓的目的是企業通過培訓使新員工能夠更好地了解企業、更快地適應工作,從而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那么,實際情況如何呢?調查顯示,近53%的新入職大學畢業生認為企業開展的上崗培訓對其更好地適應現任崗位有很大幫助,近39%的新入職大學畢業生認為有些幫助,近8%認為有一點幫助,沒有員工認為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近54%新入職大學畢業生認為公司非常重視上崗培訓,有40%的認為是一般重視。但是對于上崗培訓的效果,有10%的新入職大學畢業生認為不太理想,有23%認為一般,有67%的員工認為比較理想,沒有員工認為公司對他們的上崗培訓是非常理想的。
為什么沒有新入職大學畢業生認為公司對他們的培訓是非常理想的呢?調查顯示,近82%的民營企業有明確的培訓制度或規定,有18%的公司沒有任何有關上崗培訓的規定。其中近75%的民營企業制定了年度培訓計劃,近25%的民營企業沒有此方面的任何規定,調查還顯示,近79%的民營企業對員工進行過培訓需求分析,而21%的民營企業從來沒有對員工進行過任何培訓需求分析。沒有培訓需求分析,如何知道企業與員工的根本需要,存在的根本問題,更不用談如何對癥下藥問題。因此,沒有對員工進行過培訓需求分析,談何培訓效果,更不用談員工對培訓的滿意度。
通過調查與對一些員工的訪談發現,部分民營企業對上崗培訓存在一定的誤解。不少民營企業認為“培訓是一種人力成本”, 應盡量減少,能省則省,并且希望能收到立竿見影的培訓效果。因此企業在上崗培訓方面的投入資金也是能少則少,還有些管理者認為“企業效益好,不需要培訓”。但相關報道顯示,世界500強的企業,平均壽命不到30年。事實上,企業在經濟效益好時,適當地增加培訓即人力資本的投資恰恰是為了保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計,有的民營企業認為“企業現在效益差,資金不足,所以培訓能少則少或者干脆不培訓”。結果往往是:“經營差――不培訓——經營更差”的惡性循環中。調查顯示,經常開展培訓的企業,員工對企業的認可度、忠誠度一般也較高,這可能是由于很多員工把企業給予的培訓認為是對自己工作的認可、對個人奉獻的一種尊重,因此,其發生跳糟的可能性也較低。
由于大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與企業真正應用的知識及實踐會有一定差異,因此,對新入職大學畢業生的上崗培訓是必不可少的。也許有些工作新入職大學畢業生可以在工作中去體會,去慢慢摸索。但是上崗培訓無疑可以減少新員工的摸索時間、提高其工作效率與其職業適應度,這對員工本身素質與能力來講也是一種提高。同時,上崗培訓也能更好更快地讓員工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做,哪些應該做,因此,上崗培訓可增強新入職大學畢業生對企業的認可度與對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現代社會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對人力資源的競爭,尤其是對優秀人力資源的競爭。大學生作為現代社會的知識分子,企業最有生命力與創造力的人力資源,也是企業最有可能去塑造培育的優質人力資源,因此民營企業要重視對新入職大學畢業生的培訓,才能真正提高民營企業的未來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者單位: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