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曦 徐惠
高職院校由于其獨特的特點,大學生的價值觀也表現出相應的特征,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價值觀的現狀,應培養大學生抓住本質的能力,通過教育引導和實踐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價值觀的現狀
1.對自身的價值觀缺乏準確的自我認知。價值觀是指人們關于什么是價值、怎樣評判價值、如何創造價值等問題的根本看法,價值觀是大學生確立目標和選擇行為方式的決定性因素。價值觀通常隱藏于具體行為的背后,不容被直觀地觀察到。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人才,在教育過程中突出程式化、操作性的技能訓練,缺少分析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所以高職院校大學生對自身進行全面、客觀認知的能力較弱,對隱藏在自己行為和選擇背后的世界觀缺乏準確的自我認知。
2.對價值觀的重要性缺少充分的重視。高職院校大學生相對普通高校大學生欠缺人文素養,自卑感強,抗挫折能力較差,功利思想較重,偏重個人利益的短期行為,不少學生的個人價值取向徘徊在高尚與實惠之間,普遍對價值觀的引導作用沒有充分的重視。個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便具有相對穩定性,如果任由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價值觀自由形成而不加以引導,將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
大學生與社會有了較多的接觸,由于所處環境和交往圈的變化,價值觀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同時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念會不斷地受到新價值觀的挑戰,在大學生與社會的不斷磨合過程中,個體的價值觀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外界的影響。
3.認識不到價值觀也有對錯之分。隨著思想多元化的發展,價值觀的種類越來越多,價值觀之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大,對于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做不同的選擇,從而體現出不同的價值觀。鑒于此,很多大學生認為價值觀沒有對錯之分,究其根源在于忽視了價值觀的核心部分:是非觀。部分大學生將價值觀與個性混為一談,將錯誤的價值觀歸結為個性使然,對一些錯誤的認識和舉動用“這就是我的個性”來搪塞。
二、正確的價值觀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意義
1.幫助大學生做出正確的學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面窄,實現可能性大,也是大學生順利完成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和保障,對大學生群體而言,學業生涯規劃往往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準確地講,學業生涯規劃應該是“選定”的而非“制定”的,在學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擺在大學生面前的是一個可供選擇的“客觀選擇題”,而非需要“無中生有”的“主觀題”,價值觀最大的作用在于甄別好壞、區分正確和錯誤,此時正確的價值觀能幫助大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大學生很多時候面臨的不是“不知道該怎么做?”而是“不知道該怎么選擇”,很多大學生甚至在“二選一”的選擇題上犯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2.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受高等職業教育方式和特點的影響,高職院校的部分大學生相信個人的發展完全取決于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與個人的品質和價值觀無關,這是存在于高職院校大學生身上的典型錯誤認識。價值觀本身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如學習觀、消費觀、戀愛婚姻觀、人際觀等,它們在大學生人生發展的不同時期和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們的總和決定了一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價值觀的塑造必然是一個充滿實踐的過程,這有助于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直接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3.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高等職業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所以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評價高職院校的重要參考指標。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預期值過高,不愿意到基層、偏遠的基層去工作,期望一踏入社會就獲得舒適穩定的工作,不愿從事艱苦的行業,造成就業的困難;還有部分大學生將收入高低作為衡量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在工作中缺乏敬業精神,缺少基本的職業道德,造成在職場中舉步維艱,晉升機會少。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沒有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三、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1.培養大學生抓住事物本質的能力。在哲學上,本質指某類事物區別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質,而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對事物本質的體現。例如,黨的十八大報告用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友善這一基本的價值觀,馬克思概括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從根本上揭示了人類的傳承性和社會性,人是一種必須依賴于集體的動物,這就必須要求我們友善。所以,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質,才能理解、接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習慣將目光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少揭示事物本質的耐心和哲學基礎。根據筆者的了解,目前高職院校的“兩課”教學基本不包含哲學內容,所以高職院校要加強“兩課”教學團隊的建設,在教學中加入哲學思維的訓練,幫助學生形成辯證思考的良好習慣,這對高職院校大學生自覺抵制錯誤的價值觀,接受主流價值觀,從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價值觀需要教育引導。高職院校不能因為強化專業訓練而淡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反地,應該不斷拓寬大學生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和途徑,提高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靈活性,因時而變、因勢利導地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可以通過重點對大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的教育,讓他們在學生群體的價值觀教育中發揮先鋒隊的作用,延伸價值觀教育的縱深,將價值觀教育深植于學生學習、生活、娛樂的時時刻刻,形成由點到面的良好局面。
要注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形式上的創新,充分重視網絡媒介在價值觀教育中的優勢,積極利用其覆蓋面廣、傳播快、形式新穎、接受程度高等特點,形成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網絡機制。在已有傳統價值觀教育的形式上,大膽創新,將價值觀教育延展到學生公寓、食堂、操場等課外場所,設置一些情景開展情景引導,逐步減少枯燥、乏味理論教育的比例,增加案例教育,改直截了當的價值觀教育為和風細雨、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
充分利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優勢,聘請相關企業的管理人員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借助他們豐富的生產、管理、經營經驗,通過將蘊含企業文化的實際案例引入課堂,提高學生的興趣,提升價值觀教育的效果。
3.價值觀需要踐行。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體、公益活動,寓教于樂,在具體活動中踐行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進而提升大學校園的文化建設,培養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滋養良好的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校園大環境。
結合高職院校重視技能訓練的實際,將價值觀教育蘊藏于技能訓練之中,重視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和學生校外實訓實習機會,同時,大力發展以專業為背景的社團,讓大學生通過專業社團自主地開展專業實踐,在強化大學生遵守章程、熟練操作、精通業務等理念的同時,養成他們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從而實現踐行價值觀的目的。充分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對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作用,根據各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主題和方向,充分調動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際效果,讓大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社會,在與社會的碰撞中,提升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2012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指導項目(2012SJDFDY132);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江蘇城市職業學院2012年“十二五”規劃課題(12SEW-Q-094)]
(作者單位:鎮江高等專科學校 江蘇省鎮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