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申燕偉+劉伏祥+臧慧+周玉+詹瓊+賀旭
摘 要:目的觀察PBL聯合LBL在醫專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教學效果。方法采取整體抽樣的方法選取我校2012級臨床專業140人,所有學生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接受PBL聯合LBL教學,對照組接受LBL教學。結果問卷調查顯示,與對照組相比PBL聯合LBL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參與能力、提高查閱資料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拓展知識面(P<0.05);實驗組考試成績及格人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PBL聯合LBL教學可以提高醫專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PBL LBL 人體解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b)-0152-01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課程,“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但隨著大學擴招,醫專生源素質下降,而人體解剖學內容多而復雜,知識點難懂,學生難以吸收,除此之外學時有限,因此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學習難度大,教學效果不理想。鑒于以上原因,探索一種適合醫專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研究觀察改良PBL聯合LBL在醫專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教學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取整體抽樣的方法選取我校2012級臨床醫學專業140人,采用隨機原則將所有學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教學均由同一個老師采用相同的教材教學,兩組學生的入學平均成績、年齡以及性別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實驗組采用改良PBL聯合LBL教學(人體解剖學總論采用LBL教學,人體解剖學各論采用改良PBL教學),對照組人體解剖學內容全部采用LBL教學。改良PBL教學班級學生10人為1個組,合作完成1個題目的課前相關材料準備。教學時隨機抽取其中1人進行展示,根據學生的表現打分。在此過程中強調該學生的表現成績代表該組所有人的平時成績,以此來增強其團隊合作能力和團隊凝聚力。LBL教學班級按教學計劃進度,以教師講授為期末考試時采取統一考題,對兩組學生人體解剖學期末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20%平時表現成績+20%實驗成績+60%卷面成績)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Prism GraphPad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數意義。
2 結果
2.1 問卷調查
對兩組140名學生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與對照組相比,PBL聯合LBL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參與能力、提高查閱資料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拓展知識面(P<0.05)。見表1。
2.2 考試成績
學期結課后進行期末考試,實驗組不及格人數10人,不及格率14.3%,對照組不及格人數21人,不及格率30%,兩組不及格人數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高考擴招,大中專醫學院校學生人數增加,但素質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人體解剖學作為一門橋梁學科,與臨床醫學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人體解剖學教學目標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PBL教學(問題為導向的教學)強調學生、問題和教師的有機結合,其中問題是基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導向。PBL教學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 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在醫學高等院校廣泛運用[1-2]。其主要步驟是提出問題、收集資料、解答問題,總結知識組成。LBL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科為基礎,以課堂講授知識為主。PBL教學和LBL教學具有各自的優勢,但是也有相應的缺點,具體表現為:PBL教學需要學生根據老師所給的題目查閱相關資料,學生不配合就無法進展;所需課時量大;不適合整個班集體開展,而是要把班集體的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而LBL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度,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本次教學方法改革中通過PBL聯合LBL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又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能力和查閱資料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面,期末考試成績也顯示PBL聯合LBL教學比LBL教學更具有效果。這表明PBL聯合LBL教學可以發揮互補優勢,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PBL聯合LBL教學可以在醫專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Koh G C,Khoo H E,Wong M L,et al.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uring medical school on physician competency:a systematic review[J].CMAJ,2008,178(1):34-41.
[2] 厲巖,馬建輝,雷紅英,等.綜合性大學醫科PBL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4):59-61.endprint
摘 要:目的觀察PBL聯合LBL在醫專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教學效果。方法采取整體抽樣的方法選取我校2012級臨床專業140人,所有學生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接受PBL聯合LBL教學,對照組接受LBL教學。結果問卷調查顯示,與對照組相比PBL聯合LBL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參與能力、提高查閱資料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拓展知識面(P<0.05);實驗組考試成績及格人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PBL聯合LBL教學可以提高醫專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PBL LBL 人體解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b)-0152-01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課程,“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但隨著大學擴招,醫專生源素質下降,而人體解剖學內容多而復雜,知識點難懂,學生難以吸收,除此之外學時有限,因此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學習難度大,教學效果不理想。鑒于以上原因,探索一種適合醫專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研究觀察改良PBL聯合LBL在醫專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教學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取整體抽樣的方法選取我校2012級臨床醫學專業140人,采用隨機原則將所有學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教學均由同一個老師采用相同的教材教學,兩組學生的入學平均成績、年齡以及性別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實驗組采用改良PBL聯合LBL教學(人體解剖學總論采用LBL教學,人體解剖學各論采用改良PBL教學),對照組人體解剖學內容全部采用LBL教學。改良PBL教學班級學生10人為1個組,合作完成1個題目的課前相關材料準備。教學時隨機抽取其中1人進行展示,根據學生的表現打分。在此過程中強調該學生的表現成績代表該組所有人的平時成績,以此來增強其團隊合作能力和團隊凝聚力。LBL教學班級按教學計劃進度,以教師講授為期末考試時采取統一考題,對兩組學生人體解剖學期末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20%平時表現成績+20%實驗成績+60%卷面成績)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Prism GraphPad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數意義。
2 結果
2.1 問卷調查
對兩組140名學生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與對照組相比,PBL聯合LBL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參與能力、提高查閱資料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拓展知識面(P<0.05)。見表1。
2.2 考試成績
學期結課后進行期末考試,實驗組不及格人數10人,不及格率14.3%,對照組不及格人數21人,不及格率30%,兩組不及格人數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高考擴招,大中專醫學院校學生人數增加,但素質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人體解剖學作為一門橋梁學科,與臨床醫學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人體解剖學教學目標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PBL教學(問題為導向的教學)強調學生、問題和教師的有機結合,其中問題是基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導向。PBL教學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 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在醫學高等院校廣泛運用[1-2]。其主要步驟是提出問題、收集資料、解答問題,總結知識組成。LBL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科為基礎,以課堂講授知識為主。PBL教學和LBL教學具有各自的優勢,但是也有相應的缺點,具體表現為:PBL教學需要學生根據老師所給的題目查閱相關資料,學生不配合就無法進展;所需課時量大;不適合整個班集體開展,而是要把班集體的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而LBL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度,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本次教學方法改革中通過PBL聯合LBL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又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能力和查閱資料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面,期末考試成績也顯示PBL聯合LBL教學比LBL教學更具有效果。這表明PBL聯合LBL教學可以發揮互補優勢,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PBL聯合LBL教學可以在醫專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Koh G C,Khoo H E,Wong M L,et al.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uring medical school on physician competency:a systematic review[J].CMAJ,2008,178(1):34-41.
[2] 厲巖,馬建輝,雷紅英,等.綜合性大學醫科PBL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4):59-61.endprint
摘 要:目的觀察PBL聯合LBL在醫專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教學效果。方法采取整體抽樣的方法選取我校2012級臨床專業140人,所有學生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接受PBL聯合LBL教學,對照組接受LBL教學。結果問卷調查顯示,與對照組相比PBL聯合LBL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參與能力、提高查閱資料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拓展知識面(P<0.05);實驗組考試成績及格人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PBL聯合LBL教學可以提高醫專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PBL LBL 人體解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b)-0152-01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課程,“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但隨著大學擴招,醫專生源素質下降,而人體解剖學內容多而復雜,知識點難懂,學生難以吸收,除此之外學時有限,因此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學習難度大,教學效果不理想。鑒于以上原因,探索一種適合醫專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研究觀察改良PBL聯合LBL在醫專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教學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取整體抽樣的方法選取我校2012級臨床醫學專業140人,采用隨機原則將所有學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教學均由同一個老師采用相同的教材教學,兩組學生的入學平均成績、年齡以及性別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實驗組采用改良PBL聯合LBL教學(人體解剖學總論采用LBL教學,人體解剖學各論采用改良PBL教學),對照組人體解剖學內容全部采用LBL教學。改良PBL教學班級學生10人為1個組,合作完成1個題目的課前相關材料準備。教學時隨機抽取其中1人進行展示,根據學生的表現打分。在此過程中強調該學生的表現成績代表該組所有人的平時成績,以此來增強其團隊合作能力和團隊凝聚力。LBL教學班級按教學計劃進度,以教師講授為期末考試時采取統一考題,對兩組學生人體解剖學期末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20%平時表現成績+20%實驗成績+60%卷面成績)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Prism GraphPad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數意義。
2 結果
2.1 問卷調查
對兩組140名學生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與對照組相比,PBL聯合LBL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參與能力、提高查閱資料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拓展知識面(P<0.05)。見表1。
2.2 考試成績
學期結課后進行期末考試,實驗組不及格人數10人,不及格率14.3%,對照組不及格人數21人,不及格率30%,兩組不及格人數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高考擴招,大中專醫學院校學生人數增加,但素質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人體解剖學作為一門橋梁學科,與臨床醫學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人體解剖學教學目標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PBL教學(問題為導向的教學)強調學生、問題和教師的有機結合,其中問題是基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導向。PBL教學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 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在醫學高等院校廣泛運用[1-2]。其主要步驟是提出問題、收集資料、解答問題,總結知識組成。LBL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科為基礎,以課堂講授知識為主。PBL教學和LBL教學具有各自的優勢,但是也有相應的缺點,具體表現為:PBL教學需要學生根據老師所給的題目查閱相關資料,學生不配合就無法進展;所需課時量大;不適合整個班集體開展,而是要把班集體的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而LBL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度,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本次教學方法改革中通過PBL聯合LBL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又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能力和查閱資料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面,期末考試成績也顯示PBL聯合LBL教學比LBL教學更具有效果。這表明PBL聯合LBL教學可以發揮互補優勢,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PBL聯合LBL教學可以在醫專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Koh G C,Khoo H E,Wong M L,et al.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uring medical school on physician competency:a systematic review[J].CMAJ,2008,178(1):34-41.
[2] 厲巖,馬建輝,雷紅英,等.綜合性大學醫科PBL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4):59-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