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紅
摘 要:土地資源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人類生存的根本,是一切生產和生活活動的基礎。土地資源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經濟發展的支柱,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長,農村土地整理嚴重不足等問題逐漸出現。該文將就農村土地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村 土地整理 問題及原因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b)-0231-01
1 土地整理的概念和內容
土地是社會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生產工具,由于千百年來生產力水平的不斷變化和土地使用途徑以及土地政策的制約,使得土地的屬性不斷發生變化。例如:土地數量、土地所有權、土地利用率、土地質量、土地產出率以及土地分布的不斷變化。土地整理一詞最早發源于瑞士和德國,隨后流傳到俄國、法國和加拿大等地,隨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整理的目標、內容、方法在不斷變化和調整。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和水平,國家會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戰略和規劃,對土地整理提出新的要求,對土地關系作出調整,使土地利用方式和結構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
土地整理就是為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和產出率,根據需求采取各種措施對土地資源、土地所有權、土地利用方法和土地分布情況進行整理、調整和分配,最終達到提高利用率和改善農業生態的目的。
2 我國土地整理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的土地政策的不斷變化和對土地整理的認識不足,使得土地整理開始較晚,發展時間不長,導致了土地整理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對土地整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土地整理涉及部門眾多,主要包括農業、林業、土地、交通、水利等,由于我國對于土地整理的制度不完善,各部門對于土地整理的責任制不太明確,導致很多部門并沒有對土地整理引起重視,對于土地整理的管理也缺乏專職人員,對待土地整理工作缺乏主動性和明確的措施,這使得土地整理工作難以開展。
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對于土地整理的法律管理我國尚未形成健全的法律體系,沒有從法律上對土地整理進行規定,很多土地整理發生的違法問題都難以解決。土地整理的過程中很多問題都會涉及法律問題,例如土地所有權變更、土地權屬重劃等,然而我國的土地整理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土地管理政策也不完整,雖然在法律制度的建設上我國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土地整理法律體系的完善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土地整理技術基礎薄弱。土地整理的綜合性和專業性的特點決定了土地整理需要專業的技術和科學的體系。土地整理是多種學科的結合,這里面包括生物、農業、水利、環境、計算機以及土建等,土地整理過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知識和技術,然而我國的土地整理技術基礎薄弱,缺乏專業和高端的技術研究,這就給土地整理工作的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提高土地整理技術對于土地整理工作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對土地整理投入資金不足。由于土地整理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所以完成這項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雖然國家已經設立了土地整理專項資金制度,但是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土地整理的實踐過程中,大多數需要依靠政府。然而經濟發展水平較差的地區缺乏固定的資金來源,沒有資金來源就導致土地整理工作難以全面實施。
缺乏評價體系和效益分析。土地整理的目的是實現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的同時維護生態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同實現是土地整理的最終目標。通過土地整理,社會效益將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土地的重視程度業將增加。但是對于土地整理的效果缺乏評價體系,所以,建立健全評價體系和效益體系能夠及時糾正土地整理中的錯誤,是土地整理工作更加完善。
3 土地整理產生的原因
土地整理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土地資源少,這導致了土地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要素。加之耕地面的后備資源不足,耕地面積的減少將會影響社會發展;同時,城市用地的不斷增加使得土地整理應運而生。加強土地資源的管理,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粗放型的土地增長方式與當前土地資源的銳減形成了突出的矛盾。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求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土地整理作為一項系統而專業的工作,對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起著重要作用。只有通過土地整理加強對土地工作的開展才能逐漸完善土地利用方式和制度。
4 解決土地整理存在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積極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政府部門對土地整理工作的管理。政府和相關部門針對土地所有權問題產生的糾紛和問題應該給予調節和溝通,明確土地權屬問題,以減少甚至避免矛盾的產生。加強土地管理才能切實對土地整理問題進行監督管理。
第二,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投入。積極開拓資金投入渠道,吸納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的投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籌集資金,例如征收土地增值稅,土地閑置費用,土地使用稅等各種費用。或者可以引入市場機制,將土地整理推向市場,通過招投標以及合作的方式協調企業和個人之見的利益,形成土地整理產業化。
第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實現有法可依。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土地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實現土地整理工作的有法可依。相關法律的出臺對于解決土地整理中出現的問題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為土地整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據,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
加強各個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土地整理涉及眾多部門,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對于工作的順利開展有重要作用。各級部門應該通力合作,做好土地整理工作的各個內容,并且制定相關政策,嚴格按照規定辦事,加強土地整理工作的監督。
此外,各級政府還可通過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以鼓勵企業和個人加強資金的投入。
5 結語
土地整理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加強土地整理工作的完善有利于我國土地的發展,不斷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同時解決土地整理中存在的問題能夠不斷完善土地整理,加快國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立芹,馮文釗,曾志遠.我國土地整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3(20):30-35.
[2] 馬晏駿,劉天輝,王成,等.論農村土地整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3):17-21.
[3] 盛鴻來.農村居民點土地整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業家,2014(2):70-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