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梅
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練習設計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但是,長期以來,在傳統教學中,我們為作業所累:學生做得累,教師改得累。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要大力研究語文練習的設計,積極改進家庭作業,讓中學語文作業突破應試教育的框架,走出“課內損失課外補”的怪圈。
一、作業的形式走向多樣
作業形式往往體現著老師的教學思路,一次好的作業有可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造成影響,俗話說:“作業騰塊地,學生就多片天”,在作業新形式上做積極的探究嘗試,絕對是有價值的。
“短期作業”,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傳統作業”。它是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和補充,在培養學生有效知識方面功不可沒。因此,常規意義上的“短期作業”不可少,問題是教師如何對枯燥乏味的作業進行革新,讓作業設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順應語文學習的規律。
所謂“長期作業”是相對“短期作業”而言的,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發展,以作業為載體的學習活動。由于這種作業是圍繞某個主題展開的。并不單純是書本知識的再現,而是運用課本上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相對來說,它并不像“短期作業”那樣在短時期內就可以完成,它具有時間跨度較長的特點,因此,我們將這種作業稱之為“長期作業”。
現行的中學語文教材在課文后增加了“語文實踐活動”,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語文實踐”的思想。讓學生們在語文實踐中,通過談一談、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演一演、問一問、查一查、做一做等活動,不斷鞏固知識,擴大視野、開拓思維、提高能力。
如:“查找式作業”。為了深入理解一篇課文,擴大知識面,可讓同學們利用網絡或工具書去查找有關參考資料。
二、作業的內容走向綜合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輔相成,這是語文教學的理想,而綜合性學習是實現這一理想的橋梁。為此,我們在設計作業的內容時,要從過去較為簡單的鞏固性質,發展為綜合、實踐、拓展等多功能的綜合體。
(一)知識的綜合運用。我們許多教師學科的疆界涇渭分明,表現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上,都是清一色的分科作業。這是一種偷懶的做法。因為要布置這樣的作業,教師只需把這一篇課文研磨透就行了。教師之間也要加強合作,把幾個學科在知識上相關的內容綜合在一起布置作業,或者把學科不同而思考方法相似的內容放在一起,綜合設計作業。從而使相關知識的學習互相促進,各種思維方式融合,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二)能力的綜合訓練。綜合性學習是學習方式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適量的綜合性作業,對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有益的。例如:每上語文課時,課前我都安排一名學生進行“三分鐘”演講,演講的內容只要思想健康,積極向上,弘揚真善美的都行,每位演講者都非常珍惜站在這臺上的三分鐘,盡情展示自己的演講才華,臺下的學生認真仔細地聽著臺上同學的演講,聽后抓住主要內容進行概括、點評。這種教學模式對演講者來說,既訓練了他們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也訓練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對臺下聽的學生來說,既培養了他們善于傾聽的好習慣,也增強了他們概括、分析的能力。
三、作業的完成走向自主
現代教學以人的發展為最高原則,從而逐步實現由依賴性學生向獨立性學習、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的過渡。因此,“自主”應當成為作業設計的重要原則。
(一)題目的自主選擇。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多樣化的可選性作業類型。讓學生針對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作業,這就是作業超市。例如:在學習完《鼎湖山聽泉》一文后,我設計的回家作業是:①如果你喜歡朗讀,請找一段優美的音樂為課文配音;②如果你喜歡寫詩,就請你寫一首贊美鼎湖山美景的小詩;③如果你喜歡畫畫,就用你手中的筆把鼎湖山的美景選一個角度畫下來。這樣的作業設計,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改善了作業效果,學生享受到了做作業主人的快樂。
(二)作業的自主設計。自主作業是讓學生變換角度,從被動作業轉為主動作業,教師則讓出一定的位置,賦予學生一定程度的設計權,例如:我教完《飛紅滴翠記黃山》一文后,我讓同學們設計課外作業,學生設計的作業有:①當一回導游,為游客介紹美麗的黃山景點;②搜集、理解、朗誦寫山的詩詞歌賦;③游過黃山的同學,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游黃山的經歷和感受;④去網上下載黃山不同景點的圖片,讓大家欣賞感受黃山鬼斧神工的造化。我把這些作業進行了完善和補充,組織了一次有聲有色的“黃山一日游”專題活動,收獲頗豐。
四、作業的批改走向對話
我們常看到一些學生在做作業時,一臉的無奈;教師批改作業時,一臉的嚴肅。學生作業本上那惡狠狠的一個叉,那冷冰冰的一個成績,把師生距離拉得很遠很遠。
我們為什么不能換一種方式?讓作業成為師生對話的平臺,讓普通的作業活動成為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重要方式。為此,我每次作業的后面增加一個欄目——對話角。在這里師生共同進行交流溝通。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的才華、學識、風度和修養,體驗到民主的氛圍、平等的交往、純真的情趣和進步的快樂,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心智發展和人格的完善。例如:一個學生寫作文不動腦筋,完全抄襲作文選上的作文,我沒有簡單地訓斥他,而是在對話角寫上這樣的一句話:你這次的作文寫得真不錯,如果是你自己原創的,那可真讓人佩服,希望你今后不斷努力,寫出更多、更好的習作”,沒兩天,對話角里很快有了回話:“對不起!老師,我知道你已看出我的這篇作文是抄襲的,可你為了給我留面子,沒點穿我,我很慚愧,我一定會按你的話去做,盡快提高寫作水平,做一個誠實的人。”
總之,讓作業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讓它在有效地發揮監控、鞏固、反饋作用的同時,成為展示學生知識、能力、個性、情感的舞臺,讓學生在此追夢、圓夢,讓夢想隨著作業一起飛翔。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近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