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暉
在我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教學活動需要面向全體學生,這已經成為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標.教學的目標就是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都能實現自我提高,進而提升自我素質.就初中數學學科而言,在很多學生眼中,其具有枯燥性與無趣性等特點.要使初中數學受到學生們的喜愛,教師需要利用分層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優化學生分層,促進初中數學教學
就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而言,衡量它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教學活動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初中數學教學目標在于對全體學生的數學素質進行提高,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學生的個人能力提高亦有著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不同,對于數學學習也具有不同的學習目標,這也正是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進行應用的必要性所在.在初中數學的分層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層次性劃分.對學生的科學分層,是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的基礎.只有將學生有效地分層,分層教學法才能對提高學生數學能力起到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層,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需要以學生對于數學的喜愛程度以及數學學習的自主性方法為基準對學生進行分層,使學生在學習積極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分層.其次,教師要從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出發對學生進行分層,主要依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層次的劃分.對于在課堂上能跟上教師思路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分在思維能力較好的層次,對于需要教師指導的學生,則要分在思維能力較差的層次.另外,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分析,科學地對學生進行分層.在初中數學的分層教學中,教師需要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的分層結果進行整合,使學生得到一個綜合性評價.教師最終可以將學生分為優秀層、中等層以及基礎層,利用不同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對學生進行要求,使學生不斷超越自我.
二、關注目標分層,促進初中數學教學
對學生進行分層的重要目標就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得以分層學習.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是分層教學的重點.只有教學目標得以分層,學生的不同學習任務才能得到實現.首先,教師要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學目標的設置,并將教學目標作為推動學生開展數學學習的重要動力.其次,教師要對課堂提問進行分層,利用不同難度系統的問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利用較有難度的問題對優秀層的學生進行提問,利用相對基礎的問題對基礎層的學生進行提問.這樣的分層提問策略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初中數學課堂學習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數學學習的成功體驗.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利用分層化的課堂練習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看自己是否達到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分層教學法的使用,就是為了使優秀層的學生更加優秀,使中等層的學生向著優秀層發展,使基礎層的學生找到上升的目標.
比如,在講解因式分解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基礎層的學生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形式與方法;要求中等層的學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找到因式分解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加強應用能力提高;要求優秀層的學生可以利用因式分解知識進行自主命題與活動設計.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從基礎層到優秀層,不斷加強作業的實踐性,減少基礎性.將教學目標的分層進行落實,才能使分層教學法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合理評價分層,促進初中數學教學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分層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評價這一過程進行分層化處理.在初中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情感因素對于其學習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而教學評價會對學生的學習觀產生直接的影響,科學的教學評價可以使初中學生找到數學學習的動力,利用更加積極的情緒開展數學學習.
在初中數學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不同的評價策略對學生進行情緒上的正確引導.對于基礎層的學生來講,教師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讓學生找到自己身上的優勢,找到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對于中等層的學生,教師也要以激勵作為基礎,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對于優秀層的學生來講,教師要對其進行肯定,但也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可以停滯不前,讓學生找到競爭的目標,不斷進行提高.教師利用分層評價策略,促進學生不斷進步,是初中數學分層教學中的必要環節.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是初中生的必修課,也是學生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可以使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