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提倡以實驗探究為基礎,在探究活動中獲取知識,提高探究能力?;谶@樣的教學理念,結合農村初中化學教學現狀,可以靈活地將化學知識與農村蘊含的豐富資源進行整合,充分挖掘農村廣泛、開放、多樣的課程資源,將其與化學知識有效整合,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化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作為初中化學教師,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農村初中化學課程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有幾點膚淺的認識,現作如下歸納。
一、農村初中化學課程資源的優勢
由個人平時的教學實踐及結合農村的發展現狀可知,農村鄉土化學教育資源比較豐富(見下表)。
通過上述調查可以看出:初中化學教學與鄉土資源相結合有很多可挖掘的素材,只要根據地方自然環境、民族文化、田間地頭、花草樹木、風土水文等特點,因地制宜,都可以成為化學課堂探究的內容。
二、農村初中化學課程資源的整合與利用
根據農村特點,結合課堂所學內容,教師首先要提高開發農村課程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并能因地制宜,合理設計探究性問題,必要時還可以組織學生深入田間地頭,到大自然中去探究化學問題,提高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有效性,讓化學課堂能夠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服務于日常生活。這需要教師做好以下幾點:
1.提高教師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和能力
農村教師應深入生活實際,加強研究學習,從農村生活中尋找與課堂知識相關的知識,并將化學知識應用于農村生活實際;更重要的是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將傳統的以重視知識技能為教學目標的應試教育模式轉變為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為多維度教學目標的創新教學模式,真正讓學生掌握必備的化學知識,提高綜合素質。教師需要深入農村調查研究,掌握農村的課程資源,將學生熟悉的蘊含化學知識的生活現象帶入課堂中,真正實現化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2.將農村課程資源有效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
若抽象的化學知識僅停留于課堂學習中,學生會失去探究的興趣。如果將學生熟悉的農村生活實際有效地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將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探索與化學知識緊密相連,以此為課堂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的真正價值,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還會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化學現象,并將抽象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習關于“農業生產資源”的有關知識時,可以布置學生首先做好調查報告:調查化肥、農藥的使用情況;分析土壤結構,桔梗的有效利用情況;探究農藥化肥與水污染之間的關系;等等。利用這些富有探究價值的書本之外的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教學,可加強學生對農業生產資源的認識,增強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3.將農村課程資源有效融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情境,在情境活動中探究知識,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化學探究活動,并以此為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轉化為富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實驗,使學生獲取知識同時,還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如在探究“金屬與金屬材料”這一內容時,可以這樣設計探究過程:(1)組織班級每位學生收集被廢棄的舊金屬樣品。(2)通過必要的物理方法處理,探究你收集到的金屬材料的名稱、性質和用途,并將之寫出來。(3)將學生收集的金屬樣品集中歸檔,并為下面即將要開展的化學性質探究服務。這樣簡單地從實際生活出發,與所學化學知識有效整合,學生的探究熱情高漲。
4.將農村課程資源有效融入實驗教學中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將鄉土資源融入實驗教學是農村初中化學課程資源整合與利用的新課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農村實際相結合,有效開展實驗探究性活動。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時,可以布置小實驗:嘗試用家庭日常用品代替實驗藥品制取二氧化碳,用廢棄的礦泉水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并驗證其化學性質。這樣的家庭探究小實驗,結合農村實際為學生打開探究空間,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勇于創新的精神。
農村初中化學課程資源的整合與利用,讓豐富的農村課程資源為化學課堂教學服務,實現了化學學習的真正價值。
(責任編輯 羅 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