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孫
我的善良與他人無關
老孫
同事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一個懷抱嬰兒的年輕女人。她先是問路,接著便面露難色地說:“我是來杭州旅游的,可錢包被偷了,能不能借點兒零錢坐車。”孩子聽了女人的遭遇,毫不猶豫地掏出錢包將幾枚硬幣遞了過去。女人連聲道謝,夸他是個善良的好孩子。
小家伙正準備將錢包放回兜里,又忽然想起了什么,主動問道:“阿姨,你的錢包被偷了,到了火車站怎么買票回家呢?”女人顯出一副無奈的樣子:“到時再說吧。”小家伙遲疑了一下,再次打開錢包,將里面的幾十元紙鈔也拿了出來,遞給女人:“這是我準備去買書的錢,也給你吧。”
女人顯然沒想到他會主動把錢包里的錢都拿出來給自己,但還是猶猶豫豫地接了去。孩子似乎還有些不放心,對她說:“要是這錢不夠買車票,我可以打電話讓我爸過來,他的單位就在附近。”女人連連擺手:“不用了,謝謝你啊,真是一個好孩子。”一邊說,一邊匆匆地抱著孩子離開了。沒錢去新華書店買書,這孩子來到單位,把事情的經過說給爸爸聽。同事贊許地摸了摸孩子的頭,又拿出幾十元錢讓他買書。
孩子一走,辦公室里就炸開了鍋。孩子被騙了,這一點大家意見基本一致。而爭論的焦點是,要不要告訴孩子真相?一種觀點是,必須告訴孩子真相,以免他再次受騙。而另一種觀點卻是,不要告訴孩子,否則,他的善心會受到傷害。大家各執一詞,似乎都有道理。
讓我驚訝的是孩子爸爸的態度。他說,自己也預感到那個女人可能是騙子,沒有說穿是因為不想挫傷孩子的善心。“這孩子只要看到乞討的人,都會停下來將自己的零花錢拿給人家。我也曾試圖告訴他,有的人是真的不能自食其力,有的人卻是因為好吃懶做,要視具體情況來決定要不要給錢,不然,你的愛心就可能被欺騙了。沒想到,孩子卻歪著腦袋反問:‘怎么分得清呢?我幫助他們,是因為我善良,與他是什么樣的人,有什么關系呢?’”同事感慨地說,孩子給他上了一課。善良是孩子的天性,是出自于他真誠的內心,不需要回報,也無關他人的態度。
(文心摘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