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娟

近一段時間,白領劉女士愈發覺得自己的朋友圈跟以前不一樣了,仿佛一夜之間,微信朋友圈里充斥著做生意的氛圍——最開始是某些商家打折促銷和集贊送禮活動信息被頻頻轉發,逐漸地她的朋友里竟也有不少人在做產品代理、代購生意。而那些以個體戶身份做朋友圈生意的人自稱“微商”。
《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還發現微信朋友圈中商品銷售或代購的消息泛濫,不少微信用戶還驚呼朋友圈轉眼變成了新的“生意圈”。
全新“生意圈”
不僅如此,一些開實體店的賣家也開始嘗試走微商之路。《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在北京一商圈內購物時注意到,不少賣家會主動添加消費者的個人微信號,以方便通過朋友圈發帖向顧客展示新品。一些商戶還表示,維護這些老客戶的生意比新拓展一個客戶的成本要低。
有知情人士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透露,還有一種另類的微商,他們賺的不是產品銷售的錢,而是廣告費。比如某人經常發“姐姐在海外可代購”的營銷帖,事實上此人可能根本沒有姐姐,也壓根不做代購,只是幫某個代購商家發帖進行口碑營銷。
據了解,這類微商通過微信好友展開營銷,將廣告主的營銷帖精準覆蓋某種類型的朋友圈。電子商務觀察人士黃楚岳對此分析指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規律在微信朋友圈中已經得到檢驗。”在廣告主的需求驅動之下,也滋生了不少團隊作戰的朋友圈營銷公司,這些營銷公司發展出的“個體廣告公司”,“這些另類微商跟電腦PC端的‘水軍極為相似,不過質量更高。”黃楚岳講道。
開有淘寶小店的駱菲就是前述微商中的一個。她的個人微信號簽名是“XX面膜現貨”。據她講述,第一次把客戶加為好友,還是今年2月份時,“有淘寶客戶以售后咨詢為由加了我的個人微信號”,不過到今年4月份時,她已經有600個優質客戶兼好友了。“他們(客戶)喜歡微信這一交流和交易方式,覺得更為方便。”駱菲告訴記者。
駱菲發現,朋友圈營銷轉化率很高,交易全部是先錢后貨,付款方式是支付寶或者銀行卡直接轉賬,并且回頭客們十分青睞直接用銀行卡轉賬付款。駱菲說,現在她能從微信交易中月賺10萬元。“月賺六位數是純利潤。像我這樣的微商還有很多,我做得并不算好。還有朋友能一個星期賺幾十萬。”不過,她也表示:“做這行的越來越多,競爭壓力也在逐漸增大。”
跟駱菲不同,還有不少微商資產非常輕,例如,有的只做產品代理商,根本不需要注冊公司,也不需要開店,入行門檻低,一鍵轉發推廣便捷。這類微商發展迅速,多級代理的“一件代發”模式也由此誕生。
《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在某微商論壇看到,某不知名化妝品各省代理長年發帖招攬下級代理。有意思的是,招商聯系方式留的都是微信號,產品頗有“特供”微信營銷的意味。事實上,從多位微信用戶處了解到,微信朋友圈中常出現的營銷帖多為市面上少見的化妝品和快消品品牌。另外,各種海外代購也是朋友圈的特色。
經營秩序待厘清
綜合采訪以及微信自身調查的情況,《中國經濟信息》記者發現,朋友圈中推銷的商品有名副其實的真貨,但也有不少商家出售假冒偽劣商品,可謂魚龍混雜。“朋友圈變成大賣場也就罷了,可各種假貨橫行,真有點兒烏煙瘴氣了。”北京的陳先生曾一氣之下屏蔽掉這類朋友圈信息。
據陳先生講述,在微信上最為常見的假貨之一便是“新百倫”跑鞋,有用戶通過身為微商的好友買到上千元的跑鞋,事實上這種高仿品出廠價只有200多元,微信好友作為N級代理已經被層層加價。更夸張的是,有的直接標明是“高仿A貨”、原版1:1。
另外,來自工商局的調查發現,“朋友圈”代購維權困難。比如一些代購店收錢交貨之后便消失了;消費者買到假貨后難以界定該找誰賠償。根據相關規定,一旦微信“朋友圈”的商品交易出現商品質量問題或拒絕履約等消費糾紛,除非銷售者有明確的固定經營場所,否則消費維權將出現無源追溯的困局,即便是管理機構也無法介入處理;如果消費者在微信上直接轉賬購物且沒有聊天記錄,日后維權就更缺乏證據了。
不過,當前微商的生存現狀已經被納入了微信和騰訊的視野,騰訊方面也出臺措施進行整治,而微信官方的打擊方式則包括設置關鍵詞過濾,以及追蹤圖片出處等技術手段和接受用戶舉報核實后,封號、封設備等。黃楚岳強調,“微商‘小而美的生存和經營秩序正得到厘清。”
駱菲更告訴記者,事實上,2013年下半年微信已經封殺了部分微商,所以現在微商們發營銷帖也變得更有技巧、更為含蓄,例如只放圖不放文字,不放產品價格等。部分海外代購的微商還會在圖片上附加說明稱,請在聊天過程中不要出現敏感詞,如支付寶、轉賬、銀行、匯款等。“微信整頓假貨是好事,如果要求我開設訂閱號或者是接入微信支付都可以,但微信監管若出現誤傷情況,也應有一定的申訴重審機制。”駱菲建議。
盡管微商是通過移動互聯網為工具而形成的創業新模式,但從客觀上說,微信的快速崛起才最初開創了這一全新的市場名詞。“這種以微信為創業主體的新模式就像當年淘寶興起時一樣,都是從最初的邊玩邊賺錢即興趣,慢慢過渡或進化到最終要有一套完善的微商體系,用于維護公平交易和利益分配。”黃楚岳表示,微商當前風靡是符合市場邏輯和發展的,但微商誠信體系的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小而美”業態
無疑,活躍于朋友圈中的微商們,是微信生態中“小而美”商業業態的存在,盡管沒有得到微信的正式認可,卻也未被否認,“畢竟微商所代表的真實個人用戶正是微信的根基之一。”黃楚岳認為,微商們最初或是“無心插柳”成長起來的,但這一體系的健康狀態,卻關乎微信商業系統的未來。
對于駱菲而言,最初是從淘寶得來了生意口碑,然而“微信是我把生意做大的法寶“,經驗告訴駱菲這樣的微商們,在微信整頓并厘清微商秩序的同時,微商會逐漸發展壯大,并且有效增強這一“小而美”業態對移動端的影響力。
無疑,微信好友營銷、朋友圈轉發營銷是一種非常快速和高效的營銷通路,但并不是唯一的渠道。這點在艾瑞咨詢發布的報告中得到進一步剖析,雖然各類企業對微信營銷給予了較高期望,紛紛開展和籌備微信營銷,但對于絕大多數的中小商家而言,微信并不是拓展客戶資源的最有效工具。
對此,黃楚岳認為,“伴隨消費者對于移動互聯網的使用時間增多,不僅慢慢擠壓了PC互聯網,更讓因不斷發展的移動端而出現的微信成為了一個超級入口。”但在微營銷這一棋盤中的棋子眾多,除微信以外,微博、電商平臺、SNS社交網站、論壇、搜索引擎等社交平臺,同樣各有作用。
正如剛剛披露了C輪融資動態的口袋購物官方,在日前舉行的首屆微店大會上宣布了接下來的微商分銷計劃,并為微商與品牌商們搭建起了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這在口袋購物創始人、CEO王珂看來,口袋購物作為電商平臺,正在為諸多微商引流。未來微商們將獲得更豐富可靠的貨源,而品牌商們,則很有可能開辟一個大不同于現有形態的銷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