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云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如今已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在2013年,中國繼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利用外國直接投資名列世界第二,跨境直接投資位居世界第三,并進入世界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與其他非公有制經濟類型企業一起,中國私營企業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5年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壯大的過程,大力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
私營企業的貢獻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中國私營企業在就業、投資、經營、進出口等方面對中國經濟貢獻巨大。
中國私營企業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成為中國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1990至2013年期間,中國私營企業吸納的就業人員從170萬人增加到1.25億人,占全國就業人員的比重從0.26%上升到16.27%。其中,2013年城鎮、鄉村私營企業吸納就業人員分別達到8242萬人、4279萬人,占城鎮就業、鄉村就業的比例分別達到21.55%、11.05%。
私營企業成為重要的投資者,也是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來源之一。按照登記注冊類型,2006至2013年期間,私營企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從1.93萬億元增加到12.12萬億元,占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從17.52%上升到27.16%,占內資企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從19.43%上升到28.58%。2013年,中國擁有私營企業數量達到1253.9萬戶,其中投資者人數達到2485.7萬人,占私營企業就業人數的19.85%。
私營企業經營良好,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1998至2013年期間,對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來說,私營企業數量從1萬個增加到19.5萬個,占全國的比重從6.46%上升到55.3%;私營企業資產從1487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7.48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的比重從1.37%上升到20.55%;私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從1846億元人民幣增加到32.97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的比重從2.88%上升到32.04%;私營企業持續盈利,其利潤從67.25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9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的比重從4.61%上升到33.23%;私營企業資產利潤率從4.52%增加到11.94%,銷售利潤率從3.64%增加到6.33%。
私營企業進出口規模不斷增加,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一支生力軍。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中國對私營企業沒有放開貿易經營權,因而私營企業幾乎沒有對外貿易。2013年,中國私營企業出口和進口分別達到8633億美元、4368億美元,占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39.06%、22.39%。一般貿易成為私營企業最重要的貿易方式,2013年私營企業一般貿易出口6305億美元,占其出口的73.03%,占全國一般貿易出口的57.97%;2013年私營企業一般貿易進口達到2614.56億美元,占其進口的59.86%,占全國一般貿易進口的23.56%。不僅如此,中國私營企業還是全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2013年,中國私營企業貿易順差達到4266億美元,遠超過全國259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水平,私營企業一般貿易順差達到3690億美元,而全國一般貿易呈現222億美元的逆差。
私營企業發展的動力
短短30多年內,中國私營企業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之一,有許多原因。一是中國多次進行改革,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多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進行了國有經濟改革,鼓勵和支持私營經濟發展。例如,1999年9月,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05年2月,國務院出臺《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二是市場競爭給予私營企業公平的機會,促進了其創新和發展。中國進行改革和開放,實施了“抓大放小”、并購重組、租賃承包、出售破產企業等方式,國有企業逐步從一些競爭性領域退出,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類型企業進入,其資源配置效率明顯提高。給予公平的市場準入機會,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要素價格上漲的情況下,中國私營企業不得不挖掘其潛力,從要素驅動走向效率驅動,近幾年甚至走向創新驅動。2011至2013年期間,對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與發展(R&D)全時當量從345095人/年增加到523551人/年,占全國的比重從17.8%上升到20.99%;私營企業申請發明專利數量從29210件增加到50653件,占全國的比重從21.66上升到24.69%;私營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從41366件增加到74757件,占全國的比重從20.57%增加到22.29%。
三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通過要素流動和有效配置,特別是技術人員和研發隊伍轉移到私營企業,大大地促進了私營企業發展。中國無論是進行國有企業改革還是引進外國直接投資,都使一些要素轉移到了私營企業,私營企業由此得到了大力發展。中國進行大力改革國有企業過程中,無論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相當多國有企業的研發隊伍、技術人員主動和被動地轉移到了私營企業。例如,中國一汽、二汽的一些技術人員被分離出來,加入了吉利汽車等私營企業,并成為其研發隊伍的先鋒。在引進外國資金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的技術人員進入了中國的私營企業。
因此,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中國自然而然就涌現出自己的跨國私營企業,最明顯的就是華為公司。
總體來看,中國私營企業正在穩步發展,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力量,也體現了中國的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