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
單色釉,又被稱為“一色釉”、“純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內所含化學成分的不同,不同種類的單色釉瓷器燒成后會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單色釉瓷器以其質地迥異的胎體和美不勝收的釉色,曾經在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拍場“小清新”
2014年10月8日,香港蘇富比2014秋拍現場,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龍紋罐”,以5000萬港元起拍后,經多輪競價,以9420萬港元的高價成交,創造了新的清代單色釉瓷器的拍賣紀錄,成為香港本季的秋拍一大亮點。
此件“御制粉青釉浮雕龍紋罐”以“云龍海水”的圖案為主題,罐上雕有雙龍,長龍雙目炯炯,輪廓分明,龍軀盤曲在洶涌浪濤之中,造型栩栩如生。最迷人的是其釉色的質地,色澤青綠淡雅,釉面光澤柔和,如玉般瑩潤,為青釉中最佳色調之一。
與其他種類的瓷器相比,單色釉瓷形態清雅、用色單純,既沒有復雜的圖案紋飾,也沒有豐富的色彩搭配,但是卻具有另外一種令人如癡如醉的美,一直受到有品位的藏家青睞,從2008年開始便屢屢在眾多國內外大型拍場亮相,并獲得較為可觀的成交價格。2009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芭蕉葉紋鏤空“纏枝牡丹圖”長頸膽套瓶,以4770萬元成交。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一只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雙魚百壽圖如意耳瓶”拍出8860萬港元,創下當年清代單色釉瓷拍賣價之最,這一記錄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被此次秋拍的“御制粉青釉浮雕龍紋罐”近億港元的高價打破。
單色釉的黃金時代
在收藏市場上無論是商家也好,還是收藏家也罷,一直以來都對單色釉瓷器珍愛有加,“可以說從中國瓷器誕生之日起到現在,單色釉瓷器都是我國陶瓷藝術寶庫中一個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家級資深陶瓷鑒定專家張寧在談到單色釉瓷時如此評價。
張寧進一步補充:“中國瓷器的瓷釉在燒造工藝上,有一個終極追求目標,那就是達到像玉一樣的效果。而如果能夠將一件瓷器的瓷器釉燒得像玉一樣美麗,那就算是達到了最高境界。”在陶瓷界歷來有一種說法叫“美釉如玉”,說的就是好的瓷釉摸起來會像玉一般細膩溫潤,而要達到這種效果在工藝上也有著極高的要求。
目前藝術品市場上單色釉以清代的居多,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對宋瓷鐘愛有加,對宋代五大名窯都有仿燒,工藝造型和釉色把握都達到極高水準。張寧認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單色釉瓷器品質是繼宋代的另一高峰。這一時代的瓷器往往是在宋代單色釉瓷器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創新,清代單釉色涵蓋了紅、黃、藍、綠、紫等十余種色彩,如松石綠、豇豆紅、孔雀綠、胭脂紅、天藍等都是清代著名的釉色。無論是在工藝水準還是藝術成就上都大有趕超宋瓷之勢。
燒制工藝難 存世量少
單色釉存世量稀少,拍場上流出的基本是官窯器,單色釉過去也基本是宮廷使用,民間的存世量很少。由于燒制的難度很大,可以說燒制單色釉是一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事情。
單色釉以色彩及釉質取勝,但相比于青花、粉彩,它的燒制難度也更大。比如豇豆紅、檸檬黃等顏色,要求燒制的匠師對窯火溫度的把握非常嚴格,一定要有資深的經驗。談到單色釉燒制難度之大,華辰拍賣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甘學軍深深感慨:“要通過人為燒制出通體統一的釉色,對于溫度和釉的要求可以想象有多高!不同于粉彩、青花可以通過繪制花色去彌補一些缺陷,單色釉的形成過程可以說是需要天人合一的境界。這種不可把控的燒制技術在官窯中都是很高的難度級別,民間燒制出單色釉的幾率就更低了。”
對此北京匡時拍賣公司瓷雜部主管孔超也有同感,他介紹說:很完美的單色釉瓷幾乎都在各大博物館,民間流通很少,這塊資源確實很稀缺。從《清宮檔案》和清宮造辦處的記載來看,相對于常見的青花、粉彩,單色釉在當時就因難度大,所以燒造很少,因為通體一色釉色,要求色澤勻凈,有一處燒壞了,就無法進貢了。另外很多單色釉在當時用作禮器、祭器,本身就比實用器數量要少,要求也高,觀念上也會認為用作禮器和祭器的瓷器門類是工藝水平最高的精品。
藏家的審美影響市場
藏家的審美一定是經過從簡到繁,從繁到簡的過程,當看盡漂亮花哨的器物后,一定會追求更高的審美,大凡若簡的單色釉似乎成了最好的選擇。相當于明代家具,最好的材質、最好的設計和最好的工藝做出最簡潔的家具,單色釉在當時也是將最好的技師、最好的陶土、最好的胎、最好的釉、最好的火候、最完美的器形集于一身。
目前清三代的單色釉開始成為拍場常客,并且屢屢拍出不俗的成績,對于有興趣投資單色瓷的買家,孔超建議說:“如果單純從投資角度,當然是越名貴越好,比如黃釉、胭脂紅等,如果作為入門級的藏家,可以考慮一些略有破損的單色釉,因為單色釉后期修補永遠不可能補出原先一樣的顏色,所以破損會導致一件器物的價格下跌很多,也許一件完美的單色釉需要一千萬,而有一條沖線可能就只到30萬,建議藏家無需介懷器物的不完美,如果出于內心的喜好和長期的投資,可以考慮進行這種性價比高的收藏,畢竟全美的器物都集中在博物館里和大藏家手里。”
藏家個人的審美情趣也左右著單色瓷的市場,甘學軍舉例說,比如一場的預展現場上只要是黃釉的,沾宮廷氣的,一定就會吸引相對更多藏家的關注。從現在單色釉瓷器價格來看,以青釉瓷成交價最高,甜白、紅釉為上,黑釉最低。
值得關注的雍正單色釉
從近兩年拍賣市場觀察,清代彩瓷(特別是斗彩)成交率下降,青花瓷尚維持原狀,而單色釉瓷已經成為了瓷器市場的一大熱點,特別是清三代單色釉的市場前景,專家一致表示頗為看好。傳是拍賣古董珍玩部經理徐東認為,清三代單色釉存世量相對較少,并且真偽判斷有一定的難度,藏家在選擇單色釉時會有一定的戒備心理,導致單色釉的市場相比青花、粉彩的市場有些落后。徐東說:“近幾年,清三代單色釉價格上漲,不僅是由于市場不斷有精品出現,藏家的鑒賞水平也逐步提高,還有一些瓷器資深鑒定人士幫助一些藏家進行挑選,目前價格還處于洼地,可以作為一個投資方向。”
目前整個瓷器價格還在緩慢的平穩上升,清三代單色釉未來升值空間大,目前高價成交的清三代單色釉多數均在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成交。此前單色釉零星散落在各拍場專場中,目前大家把單色釉作為一個門類來了解,可以提高單色釉的價值。
縱觀拍賣數據,清乾隆時期的單色釉拍出高價的較多。徐東表示:“清雍正時期的單色釉可以多加關注。雍正時期是清代制瓷的鼎盛時期,以造型豐富、品種多樣而著稱。雍正時期較短,相對于乾隆、康熙時期,瓷器的存世量也更稀少,但是雍正黃釉在釉色上有所創新,燒制出了多種新釉色。雍正一朝的黃釉瓷以檸檬黃釉瓷最為出名,檸檬黃釉杯子、菊瓣盤,在市場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