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向美國乘用車輪胎出口量創新高
據Tire Business網站報道,根據美國商務部以及橡膠制造商協會(RMA)的數據,2013年中國大陸面向美國市場的乘用車輪胎出口量創下了歷史新高。
2013年中,美國整體的乘用車輪胎進口量也創下歷史新高,同比提升13.6%至1.437億條。
相比之下,2013年美國市場進口自韓國(同比下跌16.4%)、日本(同比下滑8.7%)與巴西(同比銳減37.1%)的乘用車輪胎均出現下滑。
中國大陸去年向美國市場總計出口了4,600萬條乘用車輪胎,超出了2008年創下的3,960萬條的紀錄;同期中國面向美國的輕型卡車輪胎出口量也同比激增了75.8%,達到528萬條。
上海“落地”兒童安全座椅
地方性立法加快
3月1日,上海兒童安全座椅立法正式落地實施,根據規定,未滿12周歲的孩子不能被安排坐在副駕駛座位,未滿4周歲的孩子乘坐私家車,應該配備并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這是國內首個兒童安全座椅地方立法。
不過與國外發達國家兒童安全座椅超過90%的普及率相比,中國差距依然明顯。數據顯示,目前兒童安全座椅在中國的使用率不足1%,遠低于歐美國家的使用率,中國兒童交通事故發生率和死亡率遠高于歐美國家。
專業人士呼吁,在中國汽車市場迅速發展的現在,交通安全問題遠遠滯后于汽車的增速,其中包括兒童的乘車安全。
保時捷將其CEO穆倫任期延長五年至2020年
保時捷董事會日前宣布,該公司續簽了與CEO穆倫(Matthias Muller)之間的雇傭合同,將其任期延長到2020年。
從2015年1月1日起,保時捷CEO穆倫將展開他在這一職位上的新任期。他最初于2010年接替魏德進(Wendelin Wiedeking),成為保時捷CEO。
穆倫于1977年首先加入了奧迪汽車,1993年被委以奧迪A3車型研發的重任,兩年后開始承擔起奧迪所有產品的研發管理;2003年,穆倫開始負責奧迪與蘭博基尼的產品線,四年后則被調任至大眾。
除了保時捷CEO的職務以外,穆倫在該公司戰略與企業發展董事長的聘任合同也被延長了五年,且新任期同樣將于2015年1月1日起生效。
福特擴張在華研發力量
南京中心員工再增50%
福特汽車日前表示,正在擴大中國的研發設施,追加南京研發中心的投資,將員工數量提升50%以上,并興建新的試車跑道。
福特中國CEO羅禮祥(John Lawler)表示,福特汽車工程研究(南京)有限公司(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enter,簡稱REC)的擴張是“福特全球產品研發最優先重點之一”,“REC是福特全球八大研發中心之一,使得我們的全球團隊能夠將針對當地消費者的洞察力,包括中國和其他亞太市場,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產品研發項目中。”
福特此次計劃將南京研發中心的員工總數提升至2,000人,截止時間為2018年。
法拉利將采用渦輪增壓引擎
此舉為20年來首次
據英國路透社近日報道,意大利豪華超跑制造商法拉利為其最新款的超跑California T搭載了一款渦輪增壓發動機,這一舉措是20多年來的首次。因為歐洲新的排放標準,對豪華車制造商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要求車輛在不損失性能的情況下,降低排放量。
法拉利表示,這款新車的油耗將比自然吸氣式版本減少15%,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將從299克毎公里減少為250克每公里。而且,只需3.6秒就可以實現百公里加速,比2012年款California快了0.2秒。這款車的售價還未最終敲定,但不會超過上一款California的18.5萬歐元(折合人民幣156.14萬元)。
提升車輛本土化 本田在巴西設立新研發中心
本田汽車近日宣布,該公司位于巴西蘇馬雷(Sumaré)的新研發中心已經投入運營,未來將幫助該公司滿足巴西市場消費者的具體需求,提升車輛的零部件與技術本土化水平。
新研發中心耗資1億雷亞爾(約合4,280萬美元)建成,目前已經雇傭了近300名員工,主要分布在工程設計、采購以及研發等部門。
新建成的蘇馬雷研發中心是本田在日本、美國之外的主要研發中心之一,配備了兩套底盤測功機以及污染物排放系統,這些設備除了進行耐久性測試、排放與耗油量測試之外,還能夠被用于開發零部件、發動機與傳動系統。
歐盟2015年前普及車載緊急呼救系統
據美國媒體AUTOEVOLUTION近日報道稱,隨著車禍事故數量的增長,歐盟決定實施一項新的舉措,2015年前在歐洲所有車輛當中普及eCall緊急呼救系統,該舉措預計將減少死亡人數。
eCall緊急呼救系統會被安裝在駕駛車輛上,如果車輛不幸發生車禍,緊急呼叫系統會自動呼叫最近的急救中心,因此將會大大縮短急救時間。另外,受傷的人萬一無法說話,失去意識或只是驚嚇過度,該系統也都能輕松發送出“最基本的數據。”有了這個,操作員能準確獲取事故現場的位置并且立即開展援助。
歐盟委員會實際上認為,緊急呼叫系統一年可以挽救2500多個生命。
長安自主轎車兩年內在俄建廠
產能達10萬輛
2013年,長安自主轎車在海外共銷售1萬輛,其中俄羅斯市場占據了近10%的市場份額。根據長安相關規劃,未來兩年內將在俄建立年生產10萬輛轎車的組裝生產基地,屆時將投產CS35、逸動等熱銷車型。
目前,國內自主車企紛紛向海外市場擴充,而俄羅斯成為首選國家。奇瑞、力帆、吉利等國內車企均在俄羅斯建有整車組裝廠,并在當地有著不錯的表現。在上述品牌進軍俄羅斯市場取得成功后,長安自主在兩年內將加入到這個行列,增強海外市場的銷量。同時除了長安外,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重慶恒通客車,也在計劃進入俄羅斯市場銷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