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松杰
摘 要:學生體質水平25年來的持續下降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重視,黨十八大三中全會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指示,體育工作者有必要對問題的根源、改進策略、學校體育教育的職責和校外體育鍛煉等問題進行探討和梳理,以求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方向,落實措施,切實改變學生體質下降問題。
關鍵詞:體質水平;下降;體育課;課外鍛煉
中圖分類號:G80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5.024
社會在進步,國家在發展,可惜學生體質在下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25年來的持續下降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早在2007年就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和重視,國家有關部門多次頒發了關于增強青少年體質,加強體育鍛煉的文件和意見,教育部也大力推行陽光體育活動,各地方政府也加強了教育投入,場地設施、體育器材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行了長達15年的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加大了體育中考的力度,但是這些都無法阻止學生體質水平下滑的腳步。學生體質下降問題成了長期以來的熱點話題。
一、學生體質下降的根源在哪?
大家都知道學生體質下降的直接原因在于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以及體力活動的時間和機會在連續減少。沒有運動,沒有體能付出,哪有體質提升?那么什么原因導致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以及體力活動的時間和機會減少?這些時間和機會都去哪兒了?
對此許多專家學者都進行過科學的調查分析,總結研究,一些報刊雜志、電視電臺也進行過專題報道,大家的意見相當統一,概括地說,主要由以下幾點原因造成:一是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都去準備文化知識的學習和作業;二是安全責任的影響,現在的家長、老師最怕學生受傷、出事,體育傷害責任認定無法可依,學校迫于安全壓力,盡量讓學生遠離風險較大的運動項目,傳統的長跑項目如男子5000米、女子3000米不見蹤跡,一些單雙杠、山羊跳馬等健身器材成了擺設,學生課間被“禁足”,把孩子“圈養”在教室;三是社會文明發展所帶來的影響,生活越來越舒適,樓房越來越高,人口越來越密集,交通越來越發達,車輛越來越多,污染越來越重,網絡越來越發達,休閑娛樂活動越來越多,但是學生體育活動空間越來越少,人越來越懶惰,體力付出機會越來越少。
二、在目前的社會大環境和教育體制下,有何改進良策?
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這句話精辟地指出了要想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必須保證體育課和課外鍛煉,提高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的質量和效率,讓學生在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提升。簡單的一句“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要做好它絕非易事,因為在現行教育環境、社會背景下,需要各方面做好大量的準備、保障工作。
今年六月份,教育部體藝衛司王登峰司長在全國學校體育聯盟(體育教育)大會上指出:“要破解學校體育難題,有效遏制學生體質下降必須落實以下三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是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作為對學校教育水平、地方教育發展水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考核依據,提高體育在各級領導思想中的地位;二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學校體育、衛生、安全法律法規和保險保障制度,消除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的后顧之憂;三是有效實施體育教學改革,集中解決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
這三方面的改革正是針對前面所說的三點影響原因提出的,前兩項改革只要我們思想觀念改變,領導下定決心,在短期內可以到位,第三項體育教學改革才是最核心的改革,是一個長效措施,它的落腳點就在于體育課和課外鍛煉。前面兩個方面改革只是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只是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開展保駕護航,真正能夠發展學生身心健康、增強體質的還得靠體育課和課外鍛煉。
三、學生體質健康的重任全在學校體育教育嗎?
既然說真正能夠發展學生身心健康、增強體質得靠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那么學生體質健康的重任全在學校體育教育嗎?也就是說只要學校體育教育工作做好了,學生的體質肯定上升了嗎?對于這個問題,筆者不敢茍同。
上好體育課,利用體育課增強學生體質,這是學校體育的任務,是體育教師的核心工作,我們完全能做好,也必須做好,對此責無旁貸。而對于強化課外鍛煉,這項任務就不能完全壓在我們學校體育教育上了。因為課外鍛煉指的是體育課以外所有的一些體育鍛煉活動,它包括了在校內參與的“早操、大課間活動、體育活動課、運動隊訓練、校運動會”等體育活動,更包含著“校外體育活動”。 學生在校時間內進行的所有體育鍛煉活動,我們體育教師完全可以進行組織、指導和干預,并且也是義不容辭的,這也是體育教師的工作范疇之內。教育部規定中、小學生在校時間不得超過7小時和6小時,目前教育體制下,留給我們體育教師做文章的時間一般只有“每天一小時”,正如教育部提出的確保學生在校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況且這里的“每天一小時”還包括了體育課的時間。
但是對于校外體育鍛煉活動,并不在于我們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工作職責之中,至少不在于我們體育教師的掌控之中。而對于正處在成長發育期的中小學生來講,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運動時間還遠遠不夠,這就需要向校外體育鍛煉要時間、要質量。經過核算,每一個學生一年之中在校時間一般都在190天左右,也就是說一年中有175天時間不在學校,那么這每年將近二分之一的時間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如何保證?他們的鍛煉質量和效果如何得到保障和強化?近日,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在北京等10省(區、市)對6至69歲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活動及體質狀況進行抽樣調查的結果。調查表明,在6至19歲兒童青少年中,參加校外體育鍛煉達到規定標準的比例僅為28.6%,明顯運動不足。校外體育鍛煉的嚴重不足,已經成為學生體質下降重要因素。而學生在校外的體育鍛煉又不在我們體育教師的掌控之中,那么學校體育教育能承擔起提升學生體質水平所有責任嗎?答案顯然是不能。endprint
四、該如何保證學生校外體育鍛煉?
校外體育鍛煉作為課外鍛煉的主要部分,對促進學生體質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期,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師資等各方面的條件根本無法與現在對比,每周的體育課也只有2節,營養狀況更無法與現在相比,但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身體素質個個比現在的孩子好多了。少年時期的我們每天下午兩點半就放學回家,把書包一放,每家的孩子都像一頭頭放山羊一樣,爬山爬樹、玩泥巴、玩水、玩追逃,田野里、山坡上、溪坑邊、灘涂上、村落中到處是我們瘋玩的身影;一大群小男孩夏天一到就整個下午泡在水庫里嬉水玩耍,一直到太陽下山,家人喊吃飯了才戀戀不舍上岸回家。可見如今孩子最缺乏的就是校外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場所、興趣和氛圍了。如果能保證學生參與校外體育活動時間,提供他們活動的場地和器材,激發他們鍛煉的興趣,營造全民運動的良好氛圍,那么強化校外體育鍛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為了保證學生校外體育鍛煉,第一,要不折不扣地執行減負工作。這是保證學生鍛煉時間最有效舉措。通過減負把學生從作業堆里、培訓輔導班里解放出來,有足夠的時間參與體育活動。可惜只見每年下發減負意見通知文件,不見課業、作業的減輕,各類違規違法行為并沒有得到遏制,各地教育部門執行力度還有待于加強。
第二,要免費向中小學學生開放各類社會體育活動資源。這是學生參與課外鍛煉的基礎保障。個別地區政府和體育部門在前幾年為了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爭創體育強市,實施了體育資源向社會開放活動,要求學校、社區以及其它各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在假期、休息日向學生和社會人士開放,取得了較好效果。只要進一步解決資金、管理、協調等一系列問題,擴建和開放更多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課外鍛煉的場地不成問題。
第三,要組建更多校外學生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鍛煉興趣小組,積極開展課外鍛煉活動。當學生融入到一個團隊中,在同伴的影響、帶動下,體育鍛煉的氛圍會更濃,興趣會更足。我們學校體育教師要發揮應有的作用,做好組織、策劃和宣傳工作,協助學生創建興趣愛好類的學生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鍛煉興趣小組,教給學生安全、科學的鍛煉方法、運動技能,合理安排活動內容,培養鍛煉骨干積極分子,把更多學生吸引到健康向上的體育鍛煉活動中來。
學生體質下降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是多方綜合性的因素造成,但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突破口還在于學校體育教育,核心落腳點還在于我們體育教師。盡管學校體育工作任務重,困難大,但大有可為。作為體育教師要敢于擔當,不能一味等待、埋怨,積極投身到體育教學改革之中,做好本職工作,爭取學校體育在教育大環境中有所改善,協調好各種關系,把學校體育與校外體育結合起來,健全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網絡,為學生體質健康盡自己最大的責任。
(浙江省奉化市新城實驗小學 315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