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說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輪胎就是汽車的四肢。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腳步的加快,節能、安全、環保日益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核心,也成為輪胎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全球首家實現子午胎系列產品100%綠色制造的輪胎企業,風神輪胎以節能、安全、環保的綠色輪胎,演繹車輪上的綠色風景。
掀起“綠色革命”
在汽車行駛中,能量會被各種阻力所消耗,其中,輪胎油耗占汽車油耗的20~30%。傳統輪胎滾動阻力較大,在增加油耗的同時,還增加了二氧化碳等廢氣的排放。因此,從節能減排的角度來看,輪胎也是一種污染源。
此外,傳統輪胎配方中必備的軟化劑芳烴油含有多環芳烴,輪胎在使用時會因摩擦揮發產生苯環等致癌物質。這些物質在離地面1米的空氣中飄浮,對身高1米左右的兒童直接造成危害,而長期與車為伴的司機也會受其影響。
基于此,2006年年底,歐盟通過了世界上最為苛刻的輪胎環保法規“REACH”法規,該法規對輪胎中的添加油做出了嚴格限制,要求從2010年1月1日起,所有進入歐盟市場的輪胎,其多環芳烴中苯并芘等8種有害物質含量總和必須小于10毫克/千克。
2012年11月1日起,歐盟綠色輪胎標簽化法案正式執行,這對輪胎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始實施強制性法令,對輪胎進行分級管理,從燃油經濟性、能耗效率等方面進行明確界定,以進一步提高輪胎使用的準入標準,促使企業加快發展綠色產品。
實行輪胎標簽制度,核心是推廣節油、環保、安全的綠色輪胎。具有低滾動阻力、低燃油消耗、出色的操縱穩定性、更短的制動距離、更好的耐磨性、可多次翻新等突出特性的綠色輪胎,逐步成為世界輪胎工業發展的潮流和方向。
而早在2005年,風神輪胎就在無任何行業約束標準的前提下,對可能在生產環節中產生有害物質的促進劑NOBS、硫化劑DTDM、防老劑A等全部進行了無害化替代。2008年,風神輪胎實現了出口歐盟市場的全鋼載重子午胎(TBR)100%綠色制造。
2011年5月,在國家沒有明確的輪胎產品環保法規要求情況下,風神輪胎再一次加大了綠色制造的步伐,在全球首家實現子午胎系列產品100%綠色制造,在全球市場統一按照歐盟REACH法規的環保標準生產和銷售輪胎,并在此基礎上降低了輪胎滾動阻力及汽車油耗,實現了風神輪胎綠色制造的根本性跨越。試驗數據顯示,風神綠色輪胎可使滾動阻力減小20%-25%,油耗降低5%。
在2011年7月9日于河南焦作舉辦的風神綠色輪胎全球上市發布會上,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對風神給予充分認可:“風神綠色輪胎必將對上下游、同行業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
2012年6月30日,風神輪胎綠色轎車輪胎上市,宣布風神輪胎進軍轎車輪胎市場。至此,風神輪胎全線進入綠色輪胎生產時代,一場輪胎界的“綠色革命”已然在中國掀起。
踐行“綠色承諾”
據了解,由于生產輪胎的環保芳烴油多為進口產品,輪胎制造企業使用環保芳烴油生產綠色環保輪胎,成本將大幅提高。加上我國至今沒有明確限制多環芳烴的使用,國內輪胎制造企業一般只在出口歐盟的產品中才使用環保芳烴油,在內銷輪胎中仍在使用普通芳烴油,造成了國內輪胎出口和內銷兩種標準。
“即使是具備技術和資金實力的外資企業,在中國銷售的輪胎也達不到歐盟REACH環保標準,這顯然是對中國市場的一種歧視。為什么我們出口的輪胎就是綠色環保輪胎,反而自己的國家不能享受綠色環保輪胎?”風神輪胎董事長王鋒反復強調的一句話是:“質量是根本,風神輪胎是一家有責任感的輪胎企業,我們必須對用戶負責,對社會負責,這不僅僅是一個承諾,更是良心的體現。”
正是有著這樣的思想,王鋒做出了當時直到今天都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決定:“要讓中國人同樣使用歐洲標準的輪胎”。近年來,通過無差別無歧視地投放綠色輪胎,風神輪胎率先實現了內銷和外銷產品環保標準一個樣,打響了國內綠色環保輪胎第一槍。
不是所有的輪胎都是無毒無害的,都是綠色的,風神輪胎不惜每年增加上千萬元的成本,應用綠色技術,推廣綠色制造,在中國、在全球踐行著綠色承諾。
“風神輪胎將子午胎全部置換成綠色環保產品,暫時會增加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但從長遠看,不僅可以改善生產工人的作業環境,更能大大降低車輛用油消耗,從而提高輪胎的綜合利用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周獻慧認為,風神輪胎在全球范圍內推廣綠色輪胎,充分體系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符合國際上行業推行的責任關懷要求,符合國家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有利于企業、有利于國家、有利于社會。
為確保原材料無毒無害,風神輪胎識別取消了污染型原材料的使用,采用低碳低排放無機原材料,采用創新產品設計及應用新生產工藝,生產過程達到低煙氣,低粉塵,低噪音和低能耗。所有的原材料廠家必須提供滿足歐盟環保標準要求的檢測報告,并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對原材料的環保指標符合情況進行有效的跟蹤監控。
在綠色輪胎產品的配方上,風神輪胎采用高填充比例的白炭黑來替代炭黑作為補強體系,利用自主研發的混煉技術實現了硅酸鹽無機填料的納米級均勻分散。另外,風神輪胎在綠色產品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堅持高標準要求,有效提高了輪胎的綜合利用效率。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努力,風神輪胎生產的綠色環保輪胎實現了低滾動阻力,節油耐磨,輪胎可利用率高,風神輪胎也成為國內極少數全鋼胎可翻新的企業之一。目前風神輪胎已與歐洲著名翻新工廠簽署了海外輪胎翻新增值戰略合作協議。
傳遞“綠色價值”
以人為本、促進和諧是全人類的共同美好愿景,風神輪胎用行動詮釋著自己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在發展的過程中,風神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一方面,加大環保資金投入,依靠技術改造、技術改進、嚴格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節能減排、治理污染,實現清潔化生產;另一方面,著手打造“綠色風神”,較早啟動了綠色發展戰略。由于使用超精細炭黑,采用氮氣硫化技術,并通過加深花紋溝深度及加大花紋塊強度等設計,風神輪胎綠色產品具有了優越的耐磨性能。2011年11月——12月,專業測試公司在浙江對風神轎車胎進行了累計3萬公里的實車道路測試,測試結果表明風神轎車輪胎適應于各種復雜路面,其耐磨性能優于市場同類產品,里程更長更耐磨。endprint
風神綠色輪胎采用含硅配方,改善了胎面橡膠的滯后性,降低了輪胎的滾動阻力并采用高硬度胎圈填充膠,提高了胎側部位剛性。2011年12月,風神轎車胎在江蘇大學進行的低滾動阻力試驗中,在同等氣壓、載荷及速度情況下,風神轎車輪胎比同類產品可實現3%-5%的省油效果。
風神綠色輪胎采用帶束層墊膠設計,有效降低了輪胎在使用過程中的應力集中效應,改善了輪胎高速性能,并使用低發熱碳黑,解決了輪胎在使用過程中因發熱引起的爆胎事故。
鑒于消費者青睞高科技與高質量產品的趨勢,風神輪胎已經將綠色科技作為產品策略的核心,不斷貫徹綠色制造理念,做到原材料必須無毒無害,加工過程對環境無影響,使用過程綠色環保,實現產品可循環使用。
王鋒曾經說過:“風神推廣綠色輪胎有3個理由:一是風神加快世界級制造、推動內涵式發展的需要,這是風神的價值觀;二是加快中國由輪胎大國向輪胎強國轉變的需要,這是助力實現強國之夢的舉措;三是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實現健康持續發展的需要,這也是為世界環境保護做貢獻的需要。”
2013年11月7日至9日,王鋒應邀出席聯合國第三屆“綠色工業大會”,并作了題為《實施綠色制造,引領轉型升級》的典型發言,國內僅有2家工業企業應邀發言。風神輪胎率先在全球實現了子午胎系列產品無差別無歧視100%綠色制造,風神輪胎的發展完全符合聯合國工發組織倡導的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風神輪胎創造的價值是綠色GDP,得到了聯合國層面的認可。
風神綠色輪胎的普及和推廣,逐步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結構調整,并將實現整個產業鏈的綠色升級。如上游產業中綠色環保原材料的生產領域,輪胎加工機械領域,都會逐漸與綠色輪胎生產相配套,與綠色輪胎制造接軌,同時逐步淘汰傳統、落后的輪胎原材料和輪胎加工機械產能。對于下游汽車產業來說,綠色、節油的環保輪胎勢必是綠色汽車必備的零部件,綠色環保輪胎給新型環保汽車帶來的不僅僅是安全舒適,更有節油、無毒無害等優異性能,從而可以極大促進國內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王鋒看來,輪胎的綠色環保是大勢所趨,風神輪胎經過近50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就是不斷地創新,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秉持:只要是趨勢性的、方向性的、符合風神價值觀的,風神有能力做又是客戶期待的,做得越早越好。”
“風神敢于擔當、勇于實踐,再領行業發展方向,但不能做綠色制造孤獨的踐行者。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輪胎生產企業加入到綠色輪胎制造的行列。”王鋒呼吁,國家、社會,以及上下游原料、汽車生產企業都要關注綠色輪胎的發展。
縱觀當前的世界,大到國家、行業,小到衣食、住行,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意識到了“綠色”的重要性,并且正在加入到行動中的行列。世界對“綠色”的需求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每一個領域中,從來沒有哪一個時代在如此迫切地呼喚綠色意識、如此迫切地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將意識化為行動,也如此迫切地希望讓綠色成為一種時尚。發展綠色產品既是企業的責任,也應是全社會的共識。只有加快輪胎產業的升級,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實現綠色制造,才能推動我國從輪胎生產大國跨入強國之列。
掀起“綠色革命”
在汽車行駛中,能量會被各種阻力所消耗,其中,輪胎油耗占汽車油耗的20~30%。傳統輪胎滾動阻力較大,在增加油耗的同時,還增加了二氧化碳等廢氣的排放。因此,從節能減排的角度來看,輪胎也是一種污染源。
此外,傳統輪胎配方中必備的軟化劑芳烴油含有多環芳烴,輪胎在使用時會因摩擦揮發產生苯環等致癌物質。這些物質在離地面1米的空氣中飄浮,對身高1米左右的兒童直接造成危害,而長期與車為伴的司機也會受其影響。
基于此,2006年年底,歐盟通過了世界上最為苛刻的輪胎環保法規“REACH”法規,該法規對輪胎中的添加油做出了嚴格限制,要求從2010年1月1日起,所有進入歐盟市場的輪胎,其多環芳烴中苯并芘等8種有害物質含量總和必須小于10毫克/千克。
2012年11月1日起,歐盟綠色輪胎標簽化法案正式執行,這對輪胎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始實施強制性法令,對輪胎進行分級管理,從燃油經濟性、能耗效率等方面進行明確界定,以進一步提高輪胎使用的準入標準,促使企業加快發展綠色產品。
實行輪胎標簽制度,核心是推廣節油、環保、安全的綠色輪胎。具有低滾動阻力、低燃油消耗、出色的操縱穩定性、更短的制動距離、更好的耐磨性、可多次翻新等突出特性的綠色輪胎,逐步成為世界輪胎工業發展的潮流和方向。
而早在2005年,風神輪胎就在無任何行業約束標準的前提下,對可能在生產環節中產生有害物質的促進劑NOBS、硫化劑DTDM、防老劑A等全部進行了無害化替代。2008年,風神輪胎實現了出口歐盟市場的全鋼載重子午胎(TBR)100%綠色制造。
2011年5月,在國家沒有明確的輪胎產品環保法規要求情況下,風神輪胎再一次加大了綠色制造的步伐,在全球首家實現子午胎系列產品100%綠色制造,在全球市場統一按照歐盟REACH法規的環保標準生產和銷售輪胎,并在此基礎上降低了輪胎滾動阻力及汽車油耗,實現了風神輪胎綠色制造的根本性跨越。試驗數據顯示,風神綠色輪胎可使滾動阻力減小20%-25%,油耗降低5%。
在2011年7月9日于河南焦作舉辦的風神綠色輪胎全球上市發布會上,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對風神給予充分認可:“風神綠色輪胎必將對上下游、同行業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
2012年6月30日,風神輪胎綠色轎車輪胎上市,宣布風神輪胎進軍轎車輪胎市場。至此,風神輪胎全線進入綠色輪胎生產時代,一場輪胎界的“綠色革命”已然在中國掀起。
踐行“綠色承諾”
據了解,由于生產輪胎的環保芳烴油多為進口產品,輪胎制造企業使用環保芳烴油生產綠色環保輪胎,成本將大幅提高。加上我國至今沒有明確限制多環芳烴的使用,國內輪胎制造企業一般只在出口歐盟的產品中才使用環保芳烴油,在內銷輪胎中仍在使用普通芳烴油,造成了國內輪胎出口和內銷兩種標準。endprint
“即使是具備技術和資金實力的外資企業,在中國銷售的輪胎也達不到歐盟REACH環保標準,這顯然是對中國市場的一種歧視。為什么我們出口的輪胎就是綠色環保輪胎,反而自己的國家不能享受綠色環保輪胎?”風神輪胎董事長王鋒反復強調的一句話是:“質量是根本,風神輪胎是一家有責任感的輪胎企業,我們必須對用戶負責,對社會負責,這不僅僅是一個承諾,更是良心的體現。”
正是有著這樣的思想,王鋒做出了當時直到今天都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決定:“要讓中國人同樣使用歐洲標準的輪胎”。近年來,通過無差別無歧視地投放綠色輪胎,風神輪胎率先實現了內銷和外銷產品環保標準一個樣,打響了國內綠色環保輪胎第一槍。
不是所有的輪胎都是無毒無害的,都是綠色的,風神輪胎不惜每年增加上千萬元的成本,應用綠色技術,推廣綠色制造,在中國、在全球踐行著綠色承諾。
“風神輪胎將子午胎全部置換成綠色環保產品,暫時會增加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但從長遠看,不僅可以改善生產工人的作業環境,更能大大降低車輛用油消耗,從而提高輪胎的綜合利用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周獻慧認為,風神輪胎在全球范圍內推廣綠色輪胎,充分體系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符合國際上行業推行的責任關懷要求,符合國家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有利于企業、有利于國家、有利于社會。
為確保原材料無毒無害,風神輪胎識別取消了污染型原材料的使用,采用低碳低排放無機原材料,采用創新產品設計及應用新生產工藝,生產過程達到低煙氣,低粉塵,低噪音和低能耗。所有的原材料廠家必須提供滿足歐盟環保標準要求的檢測報告,并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對原材料的環保指標符合情況進行有效的跟蹤監控。
在綠色輪胎產品的配方上,風神輪胎采用高填充比例的白炭黑來替代炭黑作為補強體系,利用自主研發的混煉技術實現了硅酸鹽無機填料的納米級均勻分散。另外,風神輪胎在綠色產品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堅持高標準要求,有效提高了輪胎的綜合利用效率。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努力,風神輪胎生產的綠色環保輪胎實現了低滾動阻力,節油耐磨,輪胎可利用率高,風神輪胎也成為國內極少數全鋼胎可翻新的企業之一。目前風神輪胎已與歐洲著名翻新工廠簽署了海外輪胎翻新增值戰略合作協議。
傳遞“綠色價值”
以人為本、促進和諧是全人類的共同美好愿景,風神輪胎用行動詮釋著自己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在發展的過程中,風神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一方面,加大環保資金投入,依靠技術改造、技術改進、嚴格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節能減排、治理污染,實現清潔化生產;另一方面,著手打造“綠色風神”,較早啟動了綠色發展戰略。由于使用超精細炭黑,采用氮氣硫化技術,并通過加深花紋溝深度及加大花紋塊強度等設計,風神輪胎綠色產品具有了優越的耐磨性能。2011年11月——12月,專業測試公司在浙江對風神轎車胎進行了累計3萬公里的實車道路測試,測試結果表明風神轎車輪胎適應于各種復雜路面,其耐磨性能優于市場同類產品,里程更長更耐磨。
風神綠色輪胎采用含硅配方,改善了胎面橡膠的滯后性,降低了輪胎的滾動阻力并采用高硬度胎圈填充膠,提高了胎側部位剛性。2011年12月,風神轎車胎在江蘇大學進行的低滾動阻力試驗中,在同等氣壓、載荷及速度情況下,風神轎車輪胎比同類產品可實現3%-5%的省油效果。
風神綠色輪胎采用帶束層墊膠設計,有效降低了輪胎在使用過程中的應力集中效應,改善了輪胎高速性能,并使用低發熱碳黑,解決了輪胎在使用過程中因發熱引起的爆胎事故。
鑒于消費者青睞高科技與高質量產品的趨勢,風神輪胎已經將綠色科技作為產品策略的核心,不斷貫徹綠色制造理念,做到原材料必須無毒無害,加工過程對環境無影響,使用過程綠色環保,實現產品可循環使用。
王鋒曾經說過:“風神推廣綠色輪胎有3個理由:一是風神加快世界級制造、推動內涵式發展的需要,這是風神的價值觀;二是加快中國由輪胎大國向輪胎強國轉變的需要,這是助力實現強國之夢的舉措;三是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實現健康持續發展的需要,這也是為世界環境保護做貢獻的需要。”
2013年11月7日至9日,王鋒應邀出席聯合國第三屆“綠色工業大會”,并作了題為《實施綠色制造,引領轉型升級》的典型發言,國內僅有2家工業企業應邀發言。風神輪胎率先在全球實現了子午胎系列產品無差別無歧視100%綠色制造,風神輪胎的發展完全符合聯合國工發組織倡導的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風神輪胎創造的價值是綠色GDP,得到了聯合國層面的認可。
風神綠色輪胎的普及和推廣,逐步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結構調整,并將實現整個產業鏈的綠色升級。如上游產業中綠色環保原材料的生產領域,輪胎加工機械領域,都會逐漸與綠色輪胎生產相配套,與綠色輪胎制造接軌,同時逐步淘汰傳統、落后的輪胎原材料和輪胎加工機械產能。對于下游汽車產業來說,綠色、節油的環保輪胎勢必是綠色汽車必備的零部件,綠色環保輪胎給新型環保汽車帶來的不僅僅是安全舒適,更有節油、無毒無害等優異性能,從而可以極大促進國內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王鋒看來,輪胎的綠色環保是大勢所趨,風神輪胎經過近50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就是不斷地創新,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秉持:只要是趨勢性的、方向性的、符合風神價值觀的,風神有能力做又是客戶期待的,做得越早越好。”
“風神敢于擔當、勇于實踐,再領行業發展方向,但不能做綠色制造孤獨的踐行者。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輪胎生產企業加入到綠色輪胎制造的行列。”王鋒呼吁,國家、社會,以及上下游原料、汽車生產企業都要關注綠色輪胎的發展。
縱觀當前的世界,大到國家、行業,小到衣食、住行,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意識到了“綠色”的重要性,并且正在加入到行動中的行列。世界對“綠色”的需求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每一個領域中,從來沒有哪一個時代在如此迫切地呼喚綠色意識、如此迫切地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將意識化為行動,也如此迫切地希望讓綠色成為一種時尚。發展綠色產品既是企業的責任,也應是全社會的共識。只有加快輪胎產業的升級,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實現綠色制造,才能推動我國從輪胎生產大國跨入強國之列。endprint
2013年底,天津宣布小客車限購,再度引起熱議。天津市政府的文件指出,對小客車限購,是為了“優化城市交通環境,緩解交通擁堵狀況,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實現機動車保有量的合理有序增長”,是按照《美麗天津建設綱要》的要求來做的。其實天津汽車機動車保有量并不多,只有236萬輛,千人均167輛,無論是總保有量和相對保有量在國內都不算最高,更不用說和國際大都市作比較了。然而2011年天津城區主干道路高峰時段平均車速為19.5公里/小時,低于20公里/小時的國際擁堵警戒線。
限車的城市越來越多,好像是因為車越來越多。地處大西北的蘭州,汽車保有量不過50萬輛,但是堵車水平可以比得上有500萬輛汽車的北京。問題不是汽車多少,而是城市本身出了大問題。
2012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1.27%,預計到2020年將達55%。聯合國人居署和亞太經社理事會《亞洲城市狀況2010/2011》調查報告稱,還將有1.5億中國人在未來10年間完成從農民到市民的空間轉換、身份轉換,中國正處于城市化引領經濟增長的門檻節點,未來10年是中國發展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的時期。根據國際經驗:城鎮化率在50%—70%時,“城市病”有可能集中爆發,大面積限車恰恰發生在城鎮化率超過50%的時候,這說明城市病進入爆發期,首先是特大型城市病倒,大城市開始出現癥狀,隨著時間推移,更多城市都會“發病”。
城市病的癥候群是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環境惡化、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等等,有關學者指出“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城市化進程中人與自然、人與人、精神與物質之間各種關系的失諧。長期的失諧,必然導致城市生活質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有655個城市希望“走向世界”,183個城市要建“國際大都市”,“一波波造城潮風起云涌,圈地規劃不厭其宏大、地標建設不厭其豪華,一番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之后,有時卻陷入形象上不叫好、經濟上不叫座的尷尬——發展中的城市如何防治‘城市病”。
國內經濟發展的最大弊病是GDP掛帥,城市發展的最大問題是盲目擴張,兩者相加,就造成了瘋狂的效果:滿城挖,滿城拆。有人寫道:也許,“北京”,這個地理名詞事實上代表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城市,一個是低調內斂,艱難而頑強的保持著傳統的老北京,另一個是張揚喧嘩,毫無禁忌地進行創新,渴望成功與矚目的新北京。北京的變化引起了我們復雜的感情,一方面,我們不得不贊嘆她今日的風貌,一個大都市所具有的繁華與壯觀,同時舊日優雅風貌的失去又令我們惋惜。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這是劉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美國社會學家、城市規劃師)的名言。毫無疑問,北京曾經是盛納中華文化最豐厚的“容器”之一。然而,容器破了,文化將何以保存?
《中國新聞周刊》寫道:在美國城市規劃師蘇解放的眼中,長安街到處充斥著洋建筑師那種青春期時的設計幻想。每一個建筑都是偶像般的“簽名”建筑,它們爭著標新立異。這些體量龐大、充斥著玻璃幕墻的“怪物”沒有統一協調的風格,讓城市顯得毫無章法,古都的歷史身份和特征被削弱得無以維系。
1948年12月,北京城兵臨城下,兩位解放軍干部登門拜訪梁思成,請他把有重要文物古跡和古建筑的地方在軍事地圖上標出來,這些將成為禁止炮擊區域。兩位客人告辭時強調說:“為了保護這些古跡,我們即使多付出更大的犧牲也在所不惜。”然而未毀于戰火的北京城墻卻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消失了。
大城市“得病”的根源,并不在“大”,而是在“大而不當”。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胡耀邦總書記就告誡北京市:城市人口不要超過1000萬,北京市領導沒把這話當回事,結果實際人口達到3000萬。國際上認為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很多問題都不好辦。但是竟然有人說北京人口可以達到5000萬。現在北京的煤、電、氣、糧食、蔬菜、肉類等都依賴外地供給,甚至要從幾千公里外調水,如果人口增加到5000萬,無異于是一場災難。
據《京津冀發展報告(2013)》藍皮書,2011年北京水資源總量為26.81億m3,按照2011年末常住人口近2019萬人,加上流動人口約240萬人,北京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119立方米,遠低于國際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重度缺水標準。北京市的水資源人均需求量約為345立方米,以此推算,北京市當地水資源只能承載667萬人,相當于現有人口規模的40%。
藍皮書指出:至2015年,在考慮所有指標均能同時滿足的條件下,京津冀地區人口承載力為8620萬人,在考慮各要素內部能夠相互補償的條件下,京津冀地區人口承載力為9800萬人。現實情況是,京津冀區域總人口2010年已超過1億達到1.04億。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1.12億,2020年將達到1.2億。
由于GDP掛帥,各城市忽視公共產品供給,造成道路擁擠、房價飛漲、看病難、上幼兒園難、就業難。國內許多城市都存在政府只賣住宅,忽視配套設施,造成人們在新建小區睡覺,到老城享受購物,到CBD工作的情況。金融、商業,政府單位多集中于城市中心,而居住區則多集中于城市外圍,這就形成了北京“潮汐式”的交通流量。
而所謂的限車,不過是給癌癥病人吃止痛片,能解決什么問題呢?從北京等已實行限購城市的情況來看,交通擁堵不僅沒有緩解,反而越演越烈,這說明限購并不能有效解決擁堵和污染的問題。緩解交通擁堵,根本措施還是要發展軌道交通,并且使軌道交通承擔至少60%以上的交通流量。
去年,霧霾籠罩了東部大部分城市,再度引起各方的重視。 但是,很多人把霧霾形成的原因歸結為機動車污染,這是很不負責任的。去年11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柯蔚藍女士在《中國大氣污染的現狀與分析》中指出:“有好幾個原因導致霧霾,交通可能是10%-20%左右,氮氧化物大部分來源是來自于車,交通方面也有油品質量的問題,如果油品含硫量比較少,就不會產生那么多氮氧化物的排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