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理事長)
經過了八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氯堿工業當之無愧的全球氯堿第一生產大國。但在逐漸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產能增長過快、產品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偏低等一系列內生性問題制約著行業的健康發展。當前,中國氯堿行業正在處于關鍵的歷史轉型和變革時期,如何實現行業的轉型升級,科學發展,已成為關系到行業命運的重要戰略抉擇。
中國是氯堿生產第一大國。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國內燒堿產能達到3 850萬t/a,聚氯乙烯裝置能力達到2 476萬t/a,占到全球氯堿裝置能力的超過40%以上。
從2008年到2013年國內燒堿、聚氯乙烯產能增長和開工情況可以看出,中國燒堿、聚氯乙烯產能持續快速增長,裝置利用效率則在低位徘徊。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開始,國內燒堿、聚氯乙烯的產能基本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產能增速;至2012年開始,增速略有放緩,但由于前期積累的龐大產能基數,燒堿、聚氯乙烯的供應已處于過剩階段。
與龐大產能規模相對的則是持續偏低的裝置開工率。近幾年,燒堿產品的年均開工率徘徊在70%左右,聚氯乙烯的平均開工率僅為50%~60%。一大批閑置產能的存在和因裝置利用率偏低導致的運營成本增加,直接造成行業盈利能力下降和社會資源的浪費。目前,由于產能過剩問題導致的競爭環境惡化、行業效益滑坡已成為國內氯堿行業面臨的首要問題之一。2008年-2013年燒堿、聚氯乙烯產能、開工率對比圖見圖1。

圖1 2008年-2013年燒堿、聚氯乙烯產能、開工率對比圖
近年來,廣大中西部地區依托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電石法聚氯乙烯為核心的“煤-電-PVC”一體化大型循環經濟項目,PVC 產能向中西部地區集中也成為近幾年中國聚氯乙烯工業發展的顯著特點。至2013年底,西北五省、西南三省加上內蒙古地區聚氯乙烯的產能就已達到1 219萬t/a,占到目前國內聚氯乙烯總產能的近一半。但另一方面,由于聚氯乙烯的下游行業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地區。聚氯乙烯產品的主要生產地和消費地的不平衡使得大量產品需要遠距離運輸。PVC 產能和消費分布對比見表1。

表1 PVC產能和消費分布對比
進入2013年以后,由于行業產能供大于求的問題日益突出,燒堿、聚氯乙烯產品的價格全年基本保持在低位運行,行業盈利能力下降,半數企業處于虧損局面。2013年氯堿行業經營狀況統計表見表2。

表2 2013年氯堿行業經營狀況統計表
根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對全國70家重點氯堿生產企業經營狀況的統計數據進行的綜合分析來看,截至2013年11月,70家生產企業利潤總額為-6.57億元。其中,虧損企業數為35家,虧損面達到50%。雖然從全年不同時期的對比數據來看,至年底有企業出現扭虧,虧損企業數量有所減少,但氯堿行業整體虧損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緩解。可以說,目前中國氯堿行業已進入盈利能力較低的艱難階段。
2013年10月,在日本召開的《關于汞的水俁公約》外交全權代表大會上,公約文本正式通過,并開放供各國簽署。公約明確規定,用于聚氯乙烯生產的原生汞礦關閉時限為公約對中國生效后15年。聚氯乙烯用汞工藝作為允許用途列入公約案文中,未設淘汰時限,但附加了“到2020年,乙炔法聚氯乙烯單位產品的汞使用量比2010年下降50%”等幾個條件。公約要求,公約生效后嚴禁新增用汞的乙炔法聚氯乙烯生產裝置。
目前,電石法聚氯乙烯行業是中國用汞量最大的行業,約占全國汞使用總量的60%以上。這決定了電石法聚氯乙烯行業是中國開展汞公約履約工作最重要的領域。同時,電石法聚氯乙烯汞削減也成為關系到中國聚氯乙烯行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問題。
近年來,國內不斷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特別是涉及汞污染防治的政策日益趨緊,行業在低汞觸媒應用推廣以及汞回收技術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來看,由于國內生產企業的管理水平存在差異,影響了低汞觸媒的應用效果,應用低汞觸媒的裝置目前僅占到國內電石法聚氯乙烯裝置產能的35%左右。氣相高效汞回收、鹽酸深度脫析、硫氫化鈉處理含汞廢水等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和汞污染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的比例不高。此外,在生產中存在一定汞流失的問題,行業汞污染防治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當前嚴峻的形勢下,中國氯堿行業要實現戰略突圍、科學發展,除了化解過剩產能之外,還需要在推行責任關懷、加強行業自律、推進汞污染防治、加快技術進步和加強國際合作等諸多方面切實有效的開展工作。
化解過剩產能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管齊下,各方面共同努力。首先,控制產能增量,嚴格準入等相關政策控制新增產能。明確淘汰的落后裝置不得異地使用。對《氯堿行業準入條件》進行修改,提高準入的產能規模和相關指標數據。利用現有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政策平臺,引導行業發展;其次,調節存量,加快推動無競爭力企業的退出步伐。一方面,調整傳統行業結構,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退出機制,鼓勵落后產能的主動退出,促進行業的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再次,加快資產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立足東西部氯堿產品發展特點,西部地區重點發展規模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大型企業集團,鼓勵東部地區重點發展資產運作、優化重組、產品結構優化的大型產業集團;此外,建議政府要在財政、稅收等方面對產業結構調整和化解過剩產能加強引導和支持。
氯堿行業是現代經濟社會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但同時又是一個安全和環境風險較大、消耗能源和資源的行業。在當前行業的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依然突出,員工職業健康水平也尚待進一步提高的背景下,推行責任關懷是加強行業自律,保障產業發展的前提。
責任關懷倡議提供管理環境、健康和安全工作的框架,并倡導產品監管、社區意識和應急響應、預防污染、工藝安全、運輸安全和員工健康和安全。通過做好健康、安全、環保方面的各項工作,倡導綠色化工,使責任關懷真正成為全行業的一種先進文化,成為企業的行為準則,有效的提升氯堿行業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立足于履行《有關汞的水俁公約》中承諾的“到2020年電石法聚氯乙烯單位產品用汞量在2010年基礎上減少50%”以及其他約束性的要求,按照“減量化”和“無汞化”的技術路線,嚴格執行“兩步走”戰略。
圍繞汞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做好:第一,夯實工作基礎,完善制度體系。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數據統計,加快標準制定;第二,加強監督檢測,提升產品質量。推進企業轉型,做好監督檢測,跟蹤產品研發;第三,加大服務力度,完善服務體系。建立技術隊伍,做好咨詢服務,開展技術交流;第四,加強政策研究,提供技術支撐。制定準入條件,做好回收示范,爭取優惠政策。
延伸產品鏈,擴大下游產品的應用領域。據了解,國外燒堿產品產業鏈長,無機化學、有機化學領域的消費比例大于50%,中國該領域的消費比例小于30%甚至更低,產品的直接應用所占比例較大。“十二五”期間,中國將繼續限制高耗能產業的發展,新材料作為發展的重點,將帶動無機和有機化工產品的研發,對燒堿的需求將帶來新一輪的市場需求格局的變化。
注重提高關鍵設備和材料的制造水平。目前,中國離子膜法燒堿裝置生產能力已經占到國內燒堿總裝置能力的近95%。按照產業政策的要求,到2015年底前,國內隔膜法裝置將全部淘汰。屆時,與離子膜法燒堿生產直接相關的國產離子膜技術,是否能夠在技術性、經濟性、適用性以及產量上滿足國內燒堿生產的需要,將成為關系到行業發展甚至產業安全的重要問題。
加快清潔生產和節能降耗技術的研發應用。關注零極距電解技術、催化氧化制氯技術、氧陰極電解技術等清潔生產和節能技術的研發進展,支持新技術的工業化推廣和應用。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氯堿工業的發展也必將與國際競爭和國際合作相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和國際合作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此過程中,需要統籌利用國際資源,促進我國氯堿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以發展的眼光穩定現有市場份額的同時,爭取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作為負責任的氯堿生產大國,積極開展汞污染防治工作,履行《有關汞的水俁公約》并承擔相應責任;更為主動的參與到世界范圍內氯堿相關的新技術標準和貿易規則的制定,爭取在國際競爭中的話語權。
中國氯堿工業的發展正處在一個轉折的關鍵時期,行業發展已由快速規模擴張步入了調整時期。實現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科學發展刻不容緩。通過積極化解過剩產能,不斷提升技術進步,引領企業向中高端市場發展,增強行業的競爭力,正在成為中國氯堿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