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雷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秘書長)
2013年,氯堿行業在面臨著主導產品產能過剩、資源能源制約趨緊、下游消費增長趨緩的環境下,繼續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行業規模進一步擴大,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技術進步取得新的進展,但行業整體效益仍處較低水平,多年來快速發展帶來的產能過剩問題仍是行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統計,2013年底,全國燒堿生產企業176家,產能3 850萬t,同比增長3%,其中離子膜法燒堿3 640萬t,占比94.5%,隔膜210萬t,占比5.5%。2013年,燒堿新增產能361萬t,退出247萬t,其中退出離子膜燒堿111萬t,退出隔膜燒堿136萬t,燒堿實現凈增能力114萬t。全國聚氯乙烯生產企業93家,產能2 476萬t,同比增長5.8%,其中電石法2 033萬t,占比82%;乙烯法443萬t,占比18%。2013年,聚氯乙烯新增產能286萬t,退出151萬t,其中退出電石法聚氯乙烯139萬t,退出乙烯法聚氯乙烯12萬t,聚氯乙烯實現凈增能力135萬t。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全國燒堿產量2 854萬t,同比增長6.5%,行業平均開工率74%。全國聚氯乙烯產量1 530萬t,同比增長14%,行業平均開工率62%。
2013年聚氯乙烯市場表現疲軟,產品價格全年基本在6 300~7 100的低價區間徘徊。僅在第二季度出現了一輪價格的小幅上漲,總體來看,充裕的貨源供應量與下游低迷需求間的不平衡,是造成PVC價格難以提漲的重要原因。臨近年底,電石和乙烯法2種工藝的PVC 價格走勢迥異。由于進入傳統消費淡季,需求不振繼續拖累著電石法PVC 的價格下滑;乙烯法PVC 則受到原料供應緊張,企業開工不足的影響,市場價格有所提漲。2013年國內聚氯乙烯市場價格走勢圖見圖1。

燒堿市場方面,由于2012年整體價格處于相對的高位,進入2013年以后市場呈現明顯的下滑走勢。隨著新增產能的陸續釋放,燒堿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是造成市場價格快速下滑的最主要因素。2013年9月前后,隨著進入燒堿傳統銷售旺季,燒堿價格開始有所反彈。但氧化鋁、造紙以及印染、紡織等下游耗堿行業表現仍顯疲軟,盈利狀況不佳,對于液堿價格水平的拉動效果較為有限。臨近年底,由于江浙及山東地區受節能減排、限電等階段性政策的影響,當地企業開工不足,燒堿市場貨源短缺的預期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國內燒堿企業的提價意向,但整體來看,市場貨源供應過剩的局面仍然是制約價格提漲的主要原因。2013年國內燒堿市場價格走勢圖見圖2。

2013年中國燒堿進出口市場呈現出“液堿減少、固堿增加”的趨勢。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液堿累計出口量為130.2萬t,同比減少17.9%。全年國內燒堿市場價格雖自高位滑落,但尚處于成本線上,產品具有一定利潤,因此企業外銷積極性不高,出口貨源不足是液堿出口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固堿出口方面,全年固堿出口量達到77.1萬t的水平,同比增加56.4%。市場分析,2013年固堿出口量有所增長主要是由于國內價格相比國際市場較低的價格水平所形成的競爭優勢。
聚氯乙烯方面,2013年,國內PVC 純粉出口表現相對突出,全年累計出口65.6萬t,較去年同期增長69.9%。相比國際市場價格,國內出口價格相對較低,企業出口意向較強,是2013年PVC 出口有所增長的重要原因。進口方面,全年進口量相比2012年有所下降。分析來看,國內PVC 供應充裕,價格維持低位是進口量維持目前水平的重要原因。
乙烯基原材料在2013年分別均略有增長。2013年,EDC 進口量累計達到65.8萬t,同比增長18.1%,由于受到貿易商囤貨以及海關通關手續的影響,造成EDC 月度進口數據波動較為明顯。VCM 方面,雖然受到乙烯價格波動的影響,VCM 月度進口量出現一定波動,但全年VCM 進口量相比去年保持了15%的增長。市場分析,由于原料波動對VCM 價格有較大影響,國內企業的采購周期相對穩定。VCM采購量的增加也從側面反映出企業開工率的提高。目前來看,受較高乙烯成本的推動,乙烯基原材料進口價格仍處于相對高位。2013年全行業主要產品及原材料進出口統計見表1。
根據氯堿協會對70家重點企業的統計顯示,2013年1-11月份利潤總額-6.5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3.08億元有了進一步增長,虧損家數達到35家,虧損面50%。
2000—2012年,燒堿能力的年均增速是13.7%,2010—2012年,燒堿能力的年均增速是10%,而2013年的增速是3%;2000—2012年,聚氯乙烯產能的年均增速是18%,2010—2012年,聚氯乙烯能力的年均增速是9.6%,而2013年的增速是5.8%。以上數據說明行業產能的高速增長已經接近拐點,隨著新增產能的逐步理性和退出產能的不斷增多,行業規模增速將明顯放緩。
目前,氯堿協會已形成了氯堿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研究報告,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將化解過剩產能與規模、區域、工藝以及環保、安全、能耗、清潔生產等方面指標更加量化、具體化,與生產許可證、安全許可證、環保評價等緊密結合。同時,行業今年將修訂氯堿行業準入條件,提高門檻并細化環保、安全、能耗等方面要求,同時將甲烷氯化物和聚氯乙烯糊樹脂等重要氯產品納入進來,更加有效地控制無序新建,保持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表1 2013年全行業主要產品及原材料進出口統計表 單位:萬t
2013年10月10日,在日本熊本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召開的 《關于汞的水俁公約》 外交全權代表大會上,通過了《關于汞的水俁公約》文本和大會最后文件,包括中國在內的參會各國代表分別在最后文件和《關于汞的水俁公約》上簽字。針對氯乙烯議題和原生汞礦的關閉問題,公約明確規定,用于氯乙烯生產的原生汞礦關閉時限為公約對我國生效后15年。聚氯乙烯用汞工藝作為允許用途列入公約案文中,未設淘汰時限。到2020年,乙炔法聚氯乙烯單位產品的汞使用量比2010年下降50%。在新建用汞工藝設施方面,公約文本中明確不得在公約生效后新增用汞工藝設施。
作為用汞量大的行業,氯堿行業要高度重視履行《關于汞的水俁公約》的問題,以“減量化,無汞化”的工作路線為重點,從源頭減少汞的使用,控制生產過程中汞的流向和減少末端汞的排放。2014年是電石法聚氯乙烯汞污染防治工作的關鍵一年,按照《產業結構調整目錄》(2011版)的要求,2015年底前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裝置,全部用低汞觸媒替代高汞觸媒。當前的首要工作重點就是做好低汞觸媒的推廣應用,在2015年全行業實現應用低汞觸媒。同時,密切關注和大力推動無汞觸媒研發和應用,以促進無汞化和原料路線多元化為轉方向和調結構的重要抓手,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當前行業發展特點,加強對行業內節能降耗、清潔生產新技術和工藝研發進展和推廣應用的跟蹤和支持。重點關注和推進國產化離子膜、氧陰極離子膜燒堿生產工藝、乙炔和二氯乙烷催化重整技術、氯化氫催化氧化制氯技術、聚氯乙烯專用料的技術進展和應用情況,鼓勵支持新技術的工業化推廣和應用。進一步加強對行業碳排放研究和減排技術的跟蹤了解。
貿易救濟措施是維護健康有序市場的重要手段,2013年行業進行了四氯乙烯產品的反傾銷申訴工作,目前已經取得初裁勝訴。同時,協會組織行業十家出口企業聯合進行了印度PVC 反傾銷復審的應訴工作。聚氯乙烯糊樹脂也在加強與主要進口公司的溝通協調,維護國內市場有序。對于行業主導產品聚氯乙烯,在2003年以及2009年兩次應國內多家骨干氯堿企業的申請要求,商務部對于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和臺灣地區的進口聚氯乙烯產品進行了反傾銷調查和復審,并兩次裁定對涉案國家(地區)的進口產品征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該反傾銷措施即將于今年9月到期,目前行業正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產業安全和正當利益,避免海外低價貨的傾銷,維護健康穩定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