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郭永仙
湘湖之戀
福建 郭永仙
萬千流水都向往遠方,走向遼闊與蔚藍,走向博大精深。你駐守內陸,以海的形象,讓湖區兒女的童年有海的記憶。
一個充滿鄉村情懷的名字,低調、溫馨、親切;讀著你的名字,江南水鄉的氣味氤氳而來。湘家蕩,守著村莊,守著這里的祖祖輩輩。不老的鄉愁,從此有了難忘的牽掛。
沒有大海那樣宏闊,卻有與大海一樣氣度,終始放低自己,聚積山間所有流水,成就大海一樣胸懷。
風平浪靜時有靜水深流哲理;碧浪蕩漾時有風情萬種;洶涌澎湃時有壯士激烈;跌宕起伏時有詩意的平平仄仄。
千里煙波,道不盡江南水鄉無限風姿。樹林佇立水中,與木棧道相依偎,樹木與樹木的凝望,是往生與今生的握手!穿行在樹陰間,盈盈之水有柔情萬端,垂釣或者蕩舟,夕陽西下時,紅鯉般躍動的陽光,灑一湖禪意的告白;晚風輕拂之時,月光如仙女般臨波微步,飄搖的蘆葦似一支支操琴的手,彈撥一湖曼妙的小夜曲,所有的漣漪都是琵弦顫動。
浪漫月亮灣,浩蕩柔沙揮灑歡樂祥和。多少童趣、多少黃昏日子,多少青春年少,在這一灣細沙留下痕跡,就算風過無痕,畢竟來過了……
歲月無情,流走千古許多事。有情的歷史,總給我們留下一些美好的往事。
穿越時空,讓記憶抵達過往。走進600年前的相湖,讓我們遇見嘉興詩人懷悅,他會邀你到懷家亭館做客,共賞一湖曼妙景色。
走不出的是鄉愁。最愛的是故土的風物。話說一個江南春暖花開的日子,懷悅與友人蕩船湘湖,春風載著花香,撩撥詩人滿懷詩情,懷悅詩情蕩漾,深情詠出:“花氣醺人似酒醇,東風隨處掃香塵。不知畫舫琵琶月,載得南湖幾度春”(《春興》)。
這是一種快意生活,鷗鳥飛翔,魚兒歡躍。文人興會。岸上小路上有牧歸荷鋤者,炊煙裊裊;湖中銀網閃動,漁船唱晚,一幅湖區豐饒生活風情畫,講述人與自然和諧的故事……
雀墓橋,記載一個流傳千年的美好故事,為湘湖增添厚重歷史。這是一個美好而傷感的故事,傳說中的神鳥白雀,如祥靈之云降臨,湖區鄉人視為祥瑞之兆,敬白雀為百雀之母。白雀不食谷,專除蝗蟲……后來,白雀死了,善良的鄉人筑墓安葬。雀墓相擁的地方,年年風調雨順,稻米飄香。千百年來,鄉人不忘白雀帶來的吉祥,又在雀墓廟里塑起了白臉官的神像。播種及收獲時節,人們總要到雀墓廟的白臉神前燒香祭拜。小村熱鬧起來了,為方便人來畜往,廟側烏橋港中的渡口建起了雀墓橋。雀墓廟和雀墓橋相依,成了雀墓橋村。
湘家蕩,濃濃的鄉情揮灑不去,漁米之鄉不是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