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及時
田野上的雨
馬及時
一夜的雨,我看見田間消瘦的小溪豐滿了。板結的黑土,因雨的浸泡而潮濕疏松。
手扶鐵犁,父親驕傲了。他驕傲不僅因為他有一小塊土地,他驕傲是因為手里有沉甸甸的種子!
春雨過后的拂曉,田野薄霧消融,月淡天青,遠山染黛,小溪行色匆匆……
我聽見田間流動的雨漬對土地說:播種吧。
于是父親拋撒麥粒,黑色土地仿佛一方倒懸的夜空,瞬間亮滿璀璨的星星……
黎明,汗毛般的嫩芽兒,綠茸茸地覆蓋了土地充滿彈性的黑皮膚。
春雨又開始唱沙沙的歌兒。
放學歸來,走在彎彎的田埂上,幾縷細雨拉住我的衣角,借微風的聲音在我耳邊低語:
你看,因為我,生命在田野上站起來了!
(選自《東方少年》2006年第1期)
[陳志澤 賞析]
這幾年,散文詩的“百花齊放”似乎在漸漸變為“想象型”一花獨放,別的,就顯得有點稀稀落落的——特別是兒童散文詩,成了難得一見的花種。原因恐怕是因為它難出詩意,還有,兒童文學這個“小兒科”歷來就不太被作家們重視。值得慶幸的是,還是有知難而進的作家堅持為兒童們奉獻優質的精神食糧,馬及時先生就是兒童散文詩創作碩果累累的一位。在這里我滿懷喜悅將一首《田野上的雨》推薦給大家,祈望借此能推動一下今天不景氣的兒童散文詩創作。
緊扣兒童特性而又嚴格遵循散文詩創作的藝術規律,這是馬及時兒童散文詩創作的成功經驗。我們從《田野上的雨》就可以讀出活潑、跳躍,節奏歡快,具有兒童性格特征和兒童生活的濃濃氣息。
作品富有層次感地將兒童眼里的田間因為“一夜的雨”,小溪從“消瘦”變為“豐滿”帶來的變化展現得詩意盎然。兒童的觀察與發現最為敏感和細膩,父親的一舉一動自然在孩子的心里活靈活現。作品里,孩子感覺田間因為春雨發生了變化,也看出了這個大地的主人“手扶鐵犁,父親驕傲了”,并且自信地發現父親驕傲的原因。兒童散文詩至關重要的童心、童趣、童真流露了出來,他竟然聽到“田間流動的雨漬對土地說:播種吧”,兒童的,又是父親心理特點的統一、融合,讓我們完全接受了孩子聽覺的可信,并受到感染。精彩的兒童方式又是詩的方式的藝術想象也出現了:“黑色土地仿佛一方倒懸的夜空,瞬間亮滿璀璨的星星……”鮮麗的比喻,更是新穎、奇特的詩美的表達,既符合兒童的心理又吻合成人的感覺。“璀璨的星星”不但在夜空中是美的,恰切的,又準確地表達對于種子形象的詩意感覺,作者的捕捉可謂美妙!
“幾縷細雨拉住我的衣角,借微風的聲音在我耳邊低語:你看,因為我,生命在田野上站起來了!”不但有意象的創造,還營構出了動人的意境,兒童特有的情趣得到詩意地表達。
不說莊稼長出來了而說是“生命在田野上站起來了”,一個口語的、兒童方式的“站”字,極富動感,真切地寫出孩子眼里因為春雨帶來莊稼茁長的喜人景象,作品的內涵也得到深化。兒童散文詩,同樣可以寫出詩意,寫出哲理、寫出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