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全民健康素養,響應“健康中國2020”目標,早在2008年我國衛生部就頒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要求中國公民積極獲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應用這些信息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因此,醫護工作者包括醫護學生向公民普及醫藥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強中國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識、自我保健知識、自我保健能力十分重要。雖然目前各級醫療衛生部門及相關單位都在進行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但目前來說由醫學院校的護生進行家庭健康教育促進家庭成員健康素養與行為的報告還未見。為了解護生家庭成員的健康素養與行為狀況,提高護生家庭成員的健康素養,特組織護生作為家庭保健員進行家庭健康干預,以求探索出提高健康素養的新路徑。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1級護理專科4個班的195名護生的家庭成員作為研究對象,指定1位護生為1個家庭的保健員。共有195個家庭574人,其中男280人,女294人;農村382人,城市192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下175人,高中及中專342人,大學及以上57人;年齡15歲~69歲;高血壓139例,糖尿病35例,腦卒中54例,冠心病79例,高血脂107例,慢性氣管炎74例,超重122例(肥胖根據國家衛生部疾控中心規定,BMI≥24kg/m2為超重),以上疾病均經正規醫院確診。
1.2 方法
1.2.1 實施方法 實施前召開護生動員大會,簽署“家庭保健員志愿書”,進行家庭保健員培訓。①培訓內容:在對家庭成員健康素養調查的基礎上,以衛生部頒布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為依據,結合常見疾病的防治及護理知識。專業課教師上課時有針對性的培訓護生的健康狀況評估技巧、護患溝通技巧、知識灌輸及行為訓練技巧,并將其作為課程考核內容之一。②培訓方法:鼓勵護生之間進行健康素養知識的交流,開展同伴教育;鼓勵護生參加社區義診、養老院送愛心、暑假健康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以強化其家庭保健員的能力。鼓勵護生在節假日及寒暑假時,利用各種宣傳手冊畫報及廣播、電視、網絡等傳播媒體進行健康干預。
1.2.2 調查方法 根據《2009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設計護生家庭健康素養調查問卷,于培訓前后對家庭成員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包括4部分:①人口學基本特征,即被調查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曾患過什么慢性疾病等;②健康知識,即正常血壓值、脈搏數及關于健康基本概念的理解等;③健康技能,包括遇到火災、煤氣中毒、動物咬傷等的處理辦法,能否正確使用體溫計等;④健康行為,即關于刷牙、食鹽量、吸煙、飲酒的行為、食物超過保質期的處理情況等方面。然后以衛生部發布《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作為答案標準,對家庭成員的答題情況進行判斷。為了解護生型家庭保健員對慢性病的影響,分別在干預后的第4與第8個月對慢性病的臨床生理指標進行統計。
1.2.3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培訓前后健康技能掌握率比較 (n=574) 人(%)

表2 培訓前后健康知識正確率比較(n=574) 人(%)

表3 培訓前后健康行為形成率比較(n=574) 人(%)
在干預后第4個月與第8個月對慢性病病人的臨床生理指標進行統計,見表4。臨床生理指標參照評估標準:血壓<140/90mmHg(1mmHg=0.133kPa);空腹血糖<7.0mmol/L;超重為BMI≥24kg/m2。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9mmol/L~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6mmol/L~3.3mmoL/L,總膽固醇3.35mmol/L~6.45mmol/L,三酰甘油1.5 mmol/L~2.2mmol/L。

表4 8個月內常見慢性病的臨床生理指標比較例
3.1 護生成為家庭保健員具有可行性 2011級護生通過一年半的專業知識學習,已初步掌握了常見疾病的防治方法和健康保健知識及技能,她們是一個巨大的群體,是可充分利用的資源。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其家庭成員進行健康干預,保證了家庭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護生從自己及自己家里做起,從親朋、鄰里做起,可以充分發揮親情、地理優勢,經濟、合理、可操作性強[1]。此外,為提高社區家庭的健康素養,可充分利用社區中家庭之間的交往很多,相互影響較大,來進一步擴大其影響范圍。
3.2 護生作為家庭保健員進行健康素養干預具有有效性 在家庭生活中習慣有很大的共性,一個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所有家庭成員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會導致代謝綜合征,最后會誘發心腦血管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但可通過改變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進行有效地防治和控制[2]。本調查結果表明,護生型家庭保健員可以促進家庭成員健康素養與行為,提高了家庭成員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健康技能的掌握率、健康行為的形成率,提升了常見慢性病病人的血壓控制率、血脂控制率、血糖控制率、超重體重控制率。
3.3 彌補了社區-家庭、醫院-家庭型健康教育資源的不足 目前來說我國絕大多數的家庭健康保健工作都是通過社區或醫院的醫務工作者采用直接或間接的形式實施,也就是社區-家庭,醫院-家庭型健康教育。然而目前困擾中國基層衛生事業發展、慢性病綜合防治、全民健康素養提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社區基層人員短缺,業務素質低下、工作責任心不強[3]。社區-家庭型的健康教育完全開展起來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醫院-家庭型的健康教育僅僅面對的是來到醫院的病人,而不是所有人群。為彌補目前家庭健康保健員短缺的情況,發動醫學院的學生如掌握有一定醫學保健知識的在校護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對自己家庭及親朋鄰里進行健康干預,以提高家庭成員的健康素養水平,是一個簡單、經濟、有效、可行的方法。
3.4 以用促學,培養和提高了護生的綜合能力 護生作為家庭保健員,在實施促進家庭成員健康素養與行為中,首先需從自己的家庭成員中找出存在的健康問題,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家庭健康教育的設計和干預。通過這次活動,護生們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了家庭中存在的健康問題,提高了家庭成員的素養,提升了家庭的健康水平,既增加了她們的成就感,提高了她們作為家庭保健員的權威性,還以用促學,激發了她們的學習興趣與潛能,鍛煉了護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她們的溝通能力、自學能力及臨床實踐能力。
今天的教師已不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要引導、幫助護生掌握相關的技能和促進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目前我國的護理健康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盡管人們的健康意識增加,而健康教育能力仍然滯后。為適應新的醫學模式和不斷增加的健康需求,護理教師需要改革教學模式,將傳統學科型的“填鴨式”教育轉變為“工作過程引領的突出健康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在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利用案例導入、PBL、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全真或仿真實訓等新的教學方法,教會護生給病人開健康處方、編印健康教育小報或手冊,制作幻燈片、錄像,舉行專題講座、情景教育、實物教育等宣傳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護理辦法,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習慣、自我保健方法等。
[1] 喬麗蓬.醫學生進行家庭健康教育的實踐[J].健康教育,2007,8(4):245-246.
[2] 陳潔,杜雪平.家庭保健員在社區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31):3553-3555.
[3] 何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社區項目實踐的不足與建議[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9,25(3):27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