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士婷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100)
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是當前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目前,全人類社會正在經歷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如何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是目前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我國政府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關于氣候變化、資源節約與管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以及促進生態保護和修復等關于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戰略。河北省省委、省政府也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制定了《河北省關于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了“天藍氣爽、水凈河暢、地綠山青”等“生態立省”的發展戰略。生態環境作為秦皇島市各項產業發展的生命線,是我市的立市之源,若我市不能加大力度改善生態環境,那么文化鑄市、旅游興市、開放強市及打造美麗港城等戰略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本文以生態環境指標體系構建為主,整合河北省11個地級以上城市生態環境的數據資料,將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各項指標具體分析比較,通過綜合評價,剖析秦皇島市生態環境指標構中存在的問題,以通過本研究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參考。
生態環境是支撐人類生命系統的整個自然系統的統稱,生態環境的主要成分是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同層次的生物所組成的生命系統,是關系到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復合生態系統。
早在20世紀90年代,國際層面關于生態環境研究已出現于不同領域、不同等級、不同衡量標準。如,Pickett E.T.和ZurliniG.通過生態、經濟、社會彈性力評估,說明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結構內涵;1991年-1995年,加拿大國家環境與經濟圓桌會議課題組設計建立了新型指標體系,闡述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質;美國西雅圖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把經濟、環境、文化及社會發展有效地結合起來,分解出若干專題,有效地顯示各要素間的依賴關系。國內層面,許多學者及機構則圍繞城市的可持續性、生態城市建設與生態安全等方面研究城市生態環境指標體系及其評價方法。如,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提出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運用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QI)的評價體系,對湖南省104個縣級以上區域做出評價;葉亞平提出由生態環境質量背景、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及人類對生態環境的適宜度需求三部分組成的省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蘆彩梅建立的山西省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制約層、要素層、指標層三個層次;王麗霞采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目標層、基本因素層、指標層三個結構層次。
綜合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生態環境評價領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在不斷拓展和深入。國外側重實證研究,側重以真實數據說明問題,國內較為側重理論和模型的研究。目前國內外城市生態環境評價及建立指標體系方面的研究頗多,但指標評價體系仍不能統一。筆者認為,生態環境研究應基于不同自然資源背景,結合區域的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現狀,設計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從資源學、環境科學、社會學等角度進行研究。
本文結合生態環境概念及國家環??偩钟?008年~2010年不斷推出的生態示范區、生態市及生態文明城市考核指標體系,構建了包含3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33個三級指標的城市生態環境指標體系。城市生態環境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上述指標體系構建中,指標選取遵循如下原則:(1)全面性。選取指標時,盡量考慮到指標能全面覆蓋各評價要素,盡可能不出現遺漏,這樣才能保證評價結果不出現偏差。(2)明確性。從評價各要素出發,選取的指標應具有代表性,能充分反映各要素本質特征。(3)客觀性。各項指標數據的選取,以公開發表的客觀信息為依據,能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性。
本文以河北省11個城市生態環境基礎數據為例進行綜合評價,各指標原始數據均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河北省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及《中國城市競爭力年鑒》等。
本文首先采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模型中每個指標的權重值;然后,通過構造兩兩判斷矩陣以及層次單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方法得出每個評價指標層的權重;最后,通過二級指標的加權評價值計算綜合評價值。因篇幅有限,數據從略,得分如表2所示。

表2 河北省11個城市生態環境一級指標及綜合評價值

表3 城市生態環境水平分級
根據國內外城市生態環境水平的五級分級法 (如表3),結合表2河北省生態環境綜合評價值結果可以看出,秦皇島生態環境整體發展水平已位于I級水平區間,在該區間生態環境的提高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在自然環境和經濟環境方面,秦皇島市仍不及唐山市。在本省11個地級城市中,秦皇島市生態環境發展水平較高。
在上文指指標體系的實證研究中發現,秦皇島市在8項二級指標的得分中,自然資源、環境資源、環境品質、城市發展水平、居民生活質量五個方面在全省中占據較大優勢,得分較高;在環境改善投入、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看,得分較低。
從經濟環境角度看,秦皇島市在生態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社會方面的建設,而且應注重經濟的同步發展。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對自然環境改善的投入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必然會導致消耗生態資源,所以二者需以政府為主導,科學統籌,平衡發展。在經濟可持續性發展過程中,秦皇島市立足“旅游興市、產業強市”角度,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同時,應注重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及能源的綜合利用率,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速率,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極大降低生態環境的退化程度。在環境改善投入、環保業發展、環保從業人數方面,秦皇島市委市政府應加大環境改善力度,加大環保從業人員數量,培養專業的環保人才。強化水資源治理、防治工業污染等,最大程度上避免破壞生態環境。
[1]PiekettS T A,Cadenasso M L,Grove J M. Resilient cities:meaning,models, and metaphor for Integrating the ecological,soeio2economic,and Planning realms [J].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9).
[2]Zurlini G,Zaccarelli N,petrosilloI.Indicatingretrospective resilience ofmulti2scale patterns of real habitats in a landscape[J].Ecological Indicators,2006, (6).
[3]NRTEE,National Round Tabl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Pathways to Sustainability:Assessing Our Progress.Tony Hodge etal.eds[J].Ottawa:National Round Tabl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