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灝
[摘 要]20世紀前半葉,歐洲先后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磨難。在戰后條約的基礎上,歐洲分別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安全體系:“凡爾賽體系”和“雅爾塔體系”。這兩大體系均為世界大戰的歷史產物,卻在維護國際秩序方面有截然不同的表現。通過對凡爾賽體系與雅爾塔體系作一歷史比較,對于建立未來“國際新秩序”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凡爾賽體系;雅爾塔體系;國際聯盟;聯合國
凡爾賽體系與雅爾塔體系均為世界大戰的歷史產物。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后,歐洲地區先后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安全體系,一個被稱作“凡爾賽體系”,一個被稱作“雅爾塔體系”。這兩種安全體系都是在戰后條約的基礎上形成的。凡爾賽體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戰勝國在歐洲與亞太建立的新的全球秩序的總稱,國際聯盟是這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雅爾塔體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國際關系新格局,聯合國是這一國際體系的重要支柱。這兩個體系的本意都是建立持久的和平,然而在維持戰后國際秩序方面卻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結果,是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后,新老帝國主義重新瓜分殖民地和爭奪世界霸權的產物。一戰結束后,戰勝國于1919年6月在巴黎最后簽訂了對德和約《凡爾賽和約》。《凡爾賽和約》與隨后與其他戰敗國簽訂的和約《圣日耳曼和約》、《納伊和約》、《特里亞農和約》、《色佛爾和約》一起構成了協約國列強在戰后歐洲、非洲、近東建立資本主義國際關系新秩序的基本框架,即凡爾賽體系。[1]從1918年1月威爾遜提出“十四點綱領”起,到1920年8月色佛爾簽訂最后一項條約止,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創建了一個不同于1914年的國際秩序——凡爾賽體系。很顯然,凡爾賽體系的確立是很倉促的。凡爾賽體系是戰勝的協約國大國根據一戰后的實力對比和各自的利益相互討價還價的結果。它建立在戰勝國相互妥協,對戰敗國掠奪,對弱小民族和國家奴役,對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運動敵視的基礎上的。凡爾賽體系只是暫時緩解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分歧,但并未從根本上消除彼此的矛盾。一戰后,“凡爾賽體系”僅僅維持了不到20年的和平局面,歐洲便又身陷戰爭的泥淖之中。
1939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全世界人民反對德、意、日法西斯的擴張、侵略的偉大斗爭,它的爆發是一戰后世界經濟、政治、軍事、意識形態等各種矛盾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有了凡爾賽體系帶來的教訓,以蘇、美、英、中為主的反法西斯國家在戰爭還進行之時就為戰后國際秩序的構建進行了磋商。1941年8月,羅斯福與丘吉爾就在紐芬蘭附近海域上的一次會晤中擬定了《大西洋憲章》,這是“第一份預見戰后建立普遍和永久的國際安全體系的英美文件”,從而拉開了創建國際新秩序的序幕。[2]在二戰進行期間及結束前后,反法西斯國家不僅進行了廣泛的輿論宣傳,而且采取了卓有成效的行動,期間召開了一系列重要會議包括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1951年9月在舊金山與戰敗國日本簽訂《舊金山和約》為止,戰后國際秩序的基本框架——雅爾塔體系正式宣告形成。從《大西洋憲章》到《舊金山和約》,歷時整整10年。雅爾塔體系最大限度地反映全球人民的愿望和輿論的要求,具有良好而穩定的和平基礎,為二戰后較長時間和平的國際秩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凡爾賽體系與雅爾塔體系是二十世紀世界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兩個國際體系,但兩個體系的不同歷史命運是由其內在的諸多因素決定。首先,“凡爾賽體系”在安全問題上只關注自身的安全,而忽視別國的安全,特別是一些小國往往成為大國政治的犧牲品。反觀“雅爾塔體系”成功地解決了中小國家的安全問題,從而使實現了持久的和平。[3]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截然不同,具有反法西斯的正義性。凡爾賽體系本質上是帝國主義分割世界的體系,而二戰后形成的雅爾塔體系要比一戰后形成的凡爾賽體系有其歷史進步性。除此以外,兩大國際組織的作用也影響了兩大國際體系的命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證明一戰后形成的國際聯盟無力協調各國之間的關系以維護世界和平。國聯的失敗除了有其歷史原因之外,主要是它內在的缺陷所造成的。首先,它從來不具有真正的世界性。美國從未參加國聯,德國1926年才被接納,1933年便退出。前蘇聯1934年加入,1939年又被開除。其次,國聯在處理國際事務中采取全體成員國一致的原則,這一原則似乎是體現了成員國一律平等的精神,但實際運作卻使國聯無法行事陷入困境。二戰后成立的聯合國吸取了國聯失敗的教訓,聯合國成立時有會員國51個,迄今成員已達191個,幾乎世界上所有的主權國家都加入了聯合國,確立了五大常任理事國一致原則。
通過對凡爾賽體系和雅爾塔體系的比較,我們對二十世紀的國際秩序歷史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20世紀前半期的凡爾賽體系從它建立之始就包含著復雜的矛盾和嚴重的結構缺陷。[4]因而它不僅沒能消除戰爭,反而又引爆了一場新的世界大戰。20世紀后半期的雅爾塔體系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在和平與發展問題上作出重大貢獻,實現了體系創建者的最初設計和夢想。當然,雅爾塔體系也并非盡善盡美。所以,世界人民才迫切盼望著有一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出現。世界不能沒有“秩序”,“秩序”不能拋棄人民。
參考文獻:
[1]程早霞.凡華體系與雅爾塔體系解體原因比較分析[J].學術交流,2005,(11):176-179.
[2]曹勝強.20世紀國際秩序的歷史研究——凡爾賽體系與雅爾塔體系之比較[J].世界歷史,1997,(01):22-30.
[3]高碩,孫子東.從凡爾賽到雅爾塔——試析近代歐洲安全體系[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3):131-134.
[4]陳世陽,夏歡.凡爾賽體系解體的原因分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04):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