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石
[摘 要]從我國佛教的發展中可以看出在金代時,佛教在上京地區得以廣泛的傳播,雖然金代在我國佛教發展史上并不具有十分重要性,但其佛教與南宋相比具有自身的堵多特點,所以文章通過對金初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對金代上京地區佛教的傳播和發展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金代;佛教;上京;傳播;發展
女真族是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其成建立金朝以后,無論其行政區域、政治制度還是經濟形態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同時也使女真人精神世界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特別是其信仰的改變。這時的女真人很大一部分聚居在上京地區,上京地區是金代歷代皇帝都非常重視的政治要地,盡量這一地區與中原相距較遠,但在金朝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上京地區無論是經濟、政治和文化都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由于在上京地區也有中原人來往,一部分女真人接觸到佛教,從而從信仰薩滿教轉向信仰佛教,在上京地區佛教得以廣泛開展起來,對當時的金代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金初佛教的傳入及發展
對于佛教在何時傳入金國,可以追溯到金國成立這前,當時在太祖反遼后,由于遼國大片的土地并入到金朝,這樣原居住民信仰,而且金太宗在滅遼后,看到佛教對其安定遼民具有較大的作用,所以開始興建了凈土寺,所以在金初的佛教是承承遼佛教開始的。而且在金朝占領燕京后,為了籠絡燕人,則大力提倡佛教。而且金太宗每年都會設齋會,舉行飯僧活動,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女真人充薩滿教而改信仰教,好多女真人為了能夠消災求福,也多舍男女為僧尼。而且部分禪僧也因金代之初大興佛教之機獲得很多施舍。可見金初佛教勢力發展相當可觀了。針對于當時大興佛教的環境下,金太宗為了防止佛教實力過大而影響其統治,則下令“禁私度僧尼”,對佛教采取了即保護又限制的政策。而且在太宗之后及金末以前這種宗教政策一直沒有改變。由于金初的佛教是由遼、宋相相會合而形成,所以整體上的金代佛教,不僅包括密宗、凈土宗,同時還包括禪宗和律宗,將遼和宋的佛教融合于一域,所以盡管整體上金代佛教發展并不是很大,但由于其宗派較多,所以也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
二、金上京佛教的傳播情況
在金朝成立初期,由于還存在著對外作戰,大量的女真人都處于戰爭階段,但建立初期的金朝僅憑借本族人的力量還無法與遼朝進行對抗,所以阿骨打需要聯合一切力量來進行抗遼,宣布“自破遼兵,四方來降者眾,宜加優恤。”在此期間所充實到上京的人員中不能排除存在有僧徒和佛教信徒的可能性。所以到了金太宗統治時上京就有了興建佛寺的記錄了。在金太宗統治時期,佛教開始在上京傳播開來,并逐漸得以興盛,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上京的佛教徒數量非常多。熙宗本人就是一個佛教徒,他為了慶賀太子濟安的誕生興建了儲慶寺,并在濟安病重時與裴滿皇后到寺中“流涕衰禱,曲赦五百里內罪犯”。在濟安死后又“命工塑像于儲慶寺,上與皇后幸寺安置之”。海陵王的嫡母徒單太后也是佛教信徒,她積極地支持佛教活動。天德三年寶嚴大師“優蒙東宮太后旨請,住興王寺,開演〈大華嚴經〉講,聚徒二百余人”。其他在思想上受到契丹和漢族宗教文化影響的部分女真上層人士也成為了佛教的信仰者。此外還有為數眾多的普通百姓也成為了佛教的信徒。
第二,這一時期上京地區的佛寺和僧人在逐年增加。除了太宗時期就已存在的慶元寺外,有記載的還有儲慶寺、寶勝寺、上京釋迦院、興王寺、延圣寺。有些寺院的規模宏大,其中不乏身份顯貴的高僧,如寶嚴大師,還有延圣寺因佛覺大師和晦堂大師這兩位禪師而出名,以及被熙宗派遣建立儲慶寺的名僧海慧等等。上京佛教信徒之眾和佛寺數目之多以及高僧對佛法的宣揚,極大地推動了上京地區佛教文化的傳播。世宗統治時期佛教在上京繼續發展。自天德三年海陵下詔遷都,故此后隨著金朝都城的南移,上京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但是作為金源之地,在金朝國力強盛之時,統治者還是會相對地重視該地經濟和文化發展情況的。尤其是世宗一向倡導以“女真為本”,他在位期間重新修復上京的宮殿和城墻,并于大定二十四年巡幸上京,使上京再一次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大定三年,寶勝寺住持寶嚴大師被世宗“敕賜紫衣詮國大德”,這說明了世宗對地處上京的寶勝寺還是十分重視的。
另外,世宗還在其他地區興建佛寺,如大定二年在燕京敕建大慶壽寺,以玄冥禪師豈眞公為開山師祖,并賜錢二萬緡、沃田二十頃以充寺產。世宗還在山西盂縣建慈氏院、清涼院兩所寺院。雖然世宗沒有在上京修建佛寺,但他對佛教的態度使得此時金朝統治區域內的佛教傳播和發展不會受到太多的抑制,其中自然也包括上京的佛教發展。
章宗至哀帝的統治時期,由于這一時期金朝的統治開始由盛轉衰,尤其是章宗統治后期,自然災害頻發,邊疆戰事不斷,政府開支巨大,百姓的負擔日益沉重,為了增加財政收入,金庭把度牒、師號和僧尼名額公開出賣,對佛教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在金被蒙古滅了之后,此后上京便成為了蒙古的轄地,佛教在該地區的傳播只能在原有基礎上勉力維持。
三、結束語
在金代,上京地區作為金初期的京城,所以在這個時期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在諸多皇族成為佛教徒后,其利用手中的權務和資財有效的推動了上京地區佛教的發民展,使其在短時間內就形成一定的規模。但金代上京地區佛教的發展與金政權的興衰息息相關。隨著金政權遷都后,上京地區失去了都城的地位,再加之金政權日益衰落,從而導致上京地區在佛教形成一個高潮后開始趨于平淡,但對于上京地區的居民來講,佛教則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德朋.近三十年來金代佛教研究述評.中國史研究動態.2012-08-20.
[2]華方田.遼金元佛教.佛教文化.200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