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不斷深入,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力度的不斷加大,腐敗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抑制。腐敗案件多以濫用公權、貪污受賄、利益交換等違法違紀現象居多,因此如何積極地從源頭上防范和治理各種腐敗問題,健全各項體制、機制、制度,減少各種腐敗行為的發生,是擺在各級黨組織面前十分緊迫的重大課題。
一、腐敗行為的主要易發環節
(一)權力的監督不嚴格。
當前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在權力監督和制約機制尚不夠健全、完善的情況下,導致一些權力失控、失管,少數掌握一定實權的個別領導及部門充分利用手中權力,大搞權力尋租,謀求小團體、部門利益和個人私利。也有一些干部憑交情、拍腦袋作決定,甚至搞幕后交易、暗箱操作,引發各種弊端,從而導致“專權獨斷、以權謀私、持權撈錢”等權力腐敗行為的發生。
(二)財務處置不規范。
財務處置,也是一道容易導致領導干部跌跤的門檻。有的違反財稅政策法規,借口改善和提高單位部門福利,以截留稅收返還、以費用發票從下屬參控股公司套取資金等不正當手段獲取資金,搞帳外帳,私設“小金庫”,然后以各種名目暗地瓜分;有的違反公司財務制度,將單位資金擅自外借或進行理財。
(三)管理制度存有漏洞。
企業在發展、體制調整過程中,容易出現制度不完善、程序有漏洞的情況,給部分別有用心的人的腐敗留下“后門”。這些制度漏洞一方面為犯罪提供了機會,一方面誘發人的犯罪動機。尤其是在企業轉型或體制調整過程中,個別企業領導缺乏必要的監督,個人的權利無限擴大,給腐敗留下了可乘之機,也有些權力部門,利用該階段監管監督不到位,或調整后不確定因素等原因,鋌而走險利用漏洞,損害企業謀求私利。
(四)思想觀念存在誤區。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企業越來越多的融入到市場經濟和市場競爭中,形形色色的現象及觀念不斷取代傳統觀念,部分領導干部沒有及時提高自身思想覺悟修養,產生了一些消極思想,其手段由過去的單一走向復合,行為由以往的隱蔽逐步公開,許多人已經見怪不怪。致使少數領導干部在一些易發生腐敗問題的環節上,放松警覺,放縱自我,最終身敗名裂。
綜上所述,腐敗案件頻發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放棄理想信念,追求金錢享樂。二是法制觀念淡薄,放松自我約束;三是權力運作不規范,教育管理不嚴格;四是體制不健全,機制不完善。
二、源頭防腐的對策與措施
腐敗成因的復雜性決定了消除腐敗現象單靠哪一種措施都難以完全奏效,只有積極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構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企業自身發展要求的防范體系,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違法、違規等腐敗案件的發生。
(一)加強思想教育工作。企業的各級黨委、紀委必須把黨風廉政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落實,建立健全經常化、規范化的思想教育機制。以領導干部為重點,以道德觀念為主要內容,加強示范和警示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
(二)強化制度建設工作。規范制度建設是源頭治理最主要的手段,通過深化程序審批管理、財務資金管理、物資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從重點部位及關鍵環節入手,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覆蓋到位、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推動權力沿著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軌道運行。深化程序審批制度,嚴格按內控體系執行,并不斷完善、補充,進一步規范事權。按照“合理、高效、責任、監督”的原則,進一步加快審批流程,提高制約監督有效性,不斷補充適應新形勢的把關制度。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人事權。以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和群眾參與程度為著力點,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從制度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
(三)加大監督力度。創新監督機制,改進監督手段,形成監督合力,確保監督到位。堅持和完善巡視、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領導干部廉政及履職情況,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突出監督重點,對重點部位及關鍵點實行經常性的監督,并積極做好事前介入;加強領導班子內部的監督,加強信訪舉報有效手段,充分發揮及調動員工監督功能,保障企業員工直接行使民主監督權利。
(四)提升案件查辦力度。紀檢監察及辦案人員素質直接決定查辦水平及質量,也是直接關系到紀檢監察的威懾力量,對反腐倡廉源頭治理的保障作用尤為關鍵。
加強紀檢監察組織隊伍建設。企業領導人員要進一步加強對紀檢監察工作的領導,營造必要的條件和良好的環境,按照精干、高效和有利于工作的原則設置工作機構,配齊配強工作人員,建立獎懲機制,調動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確保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的健康發展。當今的違紀違法案件呈現多領域、高頻發及違紀主體多元化、作案手段隱蔽化、智能化等特點,依靠傳統的單一的辦案方法,這就要求辦案人員開闊視野,豐富的專業知識,才能保證查辦案件工作的順利進行。
反腐敗的源頭治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紀檢監察部門和相關部門保持有效的溝通,加強團結協作,形成齊抓共管源頭治理的良好局面,為建設和諧企業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簡介:于泓君(1966—),男,吉林松原人,大學,吉林油田公司紀委(監察處),政工師,紀檢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