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企業員工是商業秘密產生、流轉、使用、保護的特殊“載體”,也是商業秘密泄露最主要的風險源。據最高人民法院統計顯示,目前,我國企業單位90%以上的商業秘密泄密案件皆因員工跳槽引起。因此,加強員工管理,確保人才有序流動,是降低商業秘密泄露風險的根本性措施。
文章論述了由于種種原因造成企業商業秘密泄露,給企業造成損失的嚴重性并提出了多項管控和防范措施。
關鍵詞:商業秘密;核心員工;保密
商業秘密是企業的重要無形資產,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武器,掌握商業秘密意味著掌握很大的經濟利益。商業秘密的泄漏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目前很多國企員工因長期受計劃經濟傳統觀念影響,自上而下都非常缺乏“保密意識”。
多年以來,許多大型國企由于掌握核心技術和商業秘密的人員跳槽或退休而破產或被‘私有化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必需提高自己員工的保密意識和制定嚴格的保密制度才行。
“商業秘密”,是指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一般公眾不大熟悉,具有實用性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具體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所有的設計、程序、產品配方、制作工藝、制作方法、發展規劃、競爭方案、管理訣竅、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產銷策略、財務狀況、投融資計劃、合同談判方案、招投標中的標底及標書內容等信息。
商業秘密泄露或被侵犯的情形包括企業內部員工泄密、企業自身疏忽而泄密、企業以外的合作方或客戶泄露及不法企業通過不當方法獲取等途徑。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內部員工泄露企業商業秘密的比率高達 58%,尤其是核心崗位人員,掌握了企業大部分的商業秘密。一旦企業核心人員帶著商業秘密跳槽到另一個有競爭關系的企業,會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甚至毀滅性的打擊。當前,我國已進入商品經濟社會,國企與私企同臺競爭。有時私企采用行賄送禮、回扣提成等不正當手段參與競爭,往往使得有資質、資金、人力、技術、設備、質量都處于優勢的國企在競標中失敗。所以國企要想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建立及完善保密制度,加強對核心員工的管理,尤其是有關商業秘密保護方面的管理。具體保護措施如:
一、建立健全商業秘密保護機構和制度
首先從組織上確立保障,成立專門機構,或在法律部等相關部室下設專門小組,專人負責商業秘密的認定、保密制度的制定與實施。
保密制度至少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商業秘密的范圍;管理者及責任;商業秘密檔案管理;商業秘密的申報與審查;涉密人員的保密職責;處罰規定等等。
二、加強涉密文件的管理
加強涉密文件的管理,包括公文、書刊、函件、圖紙、報表、視頻、優盤、光盤、幻燈片、照片、錄音等。
對這些商業秘密的載體,必須嚴格管理,限制傳閱和復制。
按重要程度設定相應的保管期限,借閱、復制必須有登記記錄確保發散的范圍可控并能追溯到責任人。
三、對涉密人員的管理
1.優化核心商業秘密的管理,對商業秘密進行“肢解”,使其變成一個鏈條,安排不同的人員各司其職,多崗配合才能掌握全套的機密,未經有權機構批準,任何人不得打聽或閱覽商業秘密的其他部分。電子、科技行業一定要避免核心商業秘密掌握在一個人手上,一旦泄露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2.加強員工保密教育,使員工深刻理解企業文化,保密范圍、工作規則及違約的后果,使其認識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防止在客戶參觀、咨詢或洽談業務中泄密。比如,掌管合同章或公章的人員缺乏警惕性,被人鉆空子在蓋了公章的空白紙上添加內容引發的糾紛或訴訟。
3.健全員工人事檔案,如員工的學歷、專長及有無發明和研發成果等資料,一方面企業可用作委派其擔當重要職位的參考,另一方面,在以后和員工發生商業秘密相關的爭議時,供執法機關判定員工有無創作能力及是否泄漏企業機密等問題的依據。
4.與核心崗位員工簽訂‘保密協議。在崗期間必須嚴格遵守協議規定的保密制度、明確在崗服務年限,在勞動合同終止前或該職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后的一定時間內不得離開企業并接受企業對其工作崗位的調整。必要時可根據商業秘密的重要程度,給予跳槽員工適當的保密費,讓其按約定履行保密義務。保密協議還應限定員工離職后一段時間內不得進入競爭對手企業任職,或不得自主經營與本單位形成競爭關系的產業。
5.加強核心員工的離職管理。要求核心員工在離職前辦理交接手續,把其負責的企業商業秘密資料全部交予接手人。這一點比較難做到,自古“師傅教徒弟留一手”,如何激發員工主動的全盤交接工作內容和管理技巧除了要建立交接考核制度外,還需平時注重加強企業文化的宣傳,培養員工的工作責任心。
企業應運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商業秘密,避免由于商業秘密泄漏給企業自身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或法律責任,作為企業也有義務提高每個員工辨識和防范發生此類風險的法律意識,同時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的總結和創新出新的管理措施共同構筑企業對商業秘密保護的“防火墻”。此外,科學合理的薪酬管理和人才培養機制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員工的責任感和價值感被激發出來,才能真心主動的為公司的大局利益著想和出發。
參考文獻:
[1]《民事訴訟法》2012.8.31 第二次修正.
[2]《談談關于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培訓之企業如何保護商業秘密》焦保宏 2009.10.31,《法律圖書館》.
[3]《商業秘密侵權問題研究》聶睿琦《.法制博覽》2012 年第 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