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偉+曹春榮
摘 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作為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由于面積、開挖深度大,所以很容易出現施工性坍塌事故。因此,隧道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對整個工程具有關鍵性作用。只有在隧道施工中,對工程進行認真分析,確立恰當的施工規劃,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發生率降到最低,保障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順利進行。
關鍵詞:高速公路 ;隧道;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從我國目前的高速公路施工情況來看:很多工程受地理環境以及位置的影響,需要進行隧道施工。因此,在高速公路選址時,必須和公路主體設計相適應、協調,這樣才能將位置定在恰當的地層結構中。對于越嶺隧道,除了要進行范圍較大的方案選擇,還必須進行全面、整體的經濟與技術對比,在地質環境相對較好的環境下進行穿越。隨著交通運輸以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速公路的靈活性與優越性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隧道施工作為不可或缺的部分,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也越來越被社會各界關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整合隧道施工不同階段的技術要求,從施工中做好各個細節工作,保障施工質量。
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的確立
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為了保障后續施工順利進行,必須整合工程地質以及設計結構,使用先行中導洞的方式,對中墻進行澆注;當中導洞的掘進深度達到40到50米,混凝土強度超過70%時再進行左洞,而右洞的掌子面一般在左洞后10米的地方進行控制。從監控結果來看:只有在圍巖變形穩定后,才能對左右洞進行建筑二次襯砌。如果圍巖變形沒有穩定,在并行過大的情況下,就會影響初期支護力,針對這種情況不僅需要增強初期支護,還必須及時修改二次襯砌的參數設計,最后再使用混凝土提前施作的形式進行。對于施工作業線,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將掌子面和二次襯砌的間距控制在25米到35米之間。而在進出口位置,除了要建立中墻、導洞、左右洞開挖以及建筑二次襯砌并行的流水作業線,還必須通過擴展施工設計作業線,推動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進度(如圖1)。
在施工供風中,除了要在隧道出口、進口設置空氣壓縮機站外,還必須安裝對應的空氣壓縮機,確保隧道施工以及用風需求。施工用水需要在距離隧道頂部30米之上的區域修筑100立方米的水池高山,水源通常設在山腳右側,通過挖掘集水池,確保山泉水及時抽上山頂,最后再用管道進行施工輸水。在供電施工中,除了要在隧道出口、進口安裝變壓器,還必須利用地方性電網進行供電,并且準備功率為220KW的發電機進行備用。在動力設施中,一般使用380V的三相,照明使用220V,為了保障用電安全,在所有線路中都必須安裝有保護性開關。在防塵、施工通風以及洞內需要掘進爆破的區域,可以利用濕式鑿巖的方式,在爆破后進行灑水,以減小粉塵濃度。在施工通風中,一般使用壓入式,利用3臺流風機向左洞、導洞、右洞進行送風,并且開挖面與送風口之間的距離始終在15米以內。
圖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術示意圖
在施工排水中,主要是排除施工廢水以及地下水,上坡是隧道出口到進口的1.54%,出口施工則是順坡施工,在施工排水中,一般利用自然管把水引出。
2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術以及方法
2.1 初期支護施工。在超前小導管施工中,超前小導管的外徑一般控制在50毫米,壁厚為5毫米,然后在熱軋無縫鋼管的基礎上加工500厘米,鋼管的一端為加熱性錐頭,另一端為鋼箍,400毫米為止漿段,最后在沿著四周管壁進行注漿孔鉆探,并且各排孔位相互錯開,孔徑為8毫米,間距控制在150毫米以內。在鉆孔時,除了要整合設計環的間距靠緊開挖面支撐,還必須以10為基準確立孔眼位置。而外插角通常從鋼支撐的外部進行鉆孔,小導管的間距為:左右導管250厘米,中導為320厘米,孔深控制在500厘米。在進行注漿導管安裝中,對于成孔一般利用高壓性風清孔,進行小導管安裝,而牛角泵壓注通常為30號的水泥漿,在滿足壓力要求后,在15分鐘內停止注漿。
在錨桿施工中,通常使用的錨桿有兩種:對于進出口和中導洞成臨時支護的利用直徑為22毫米的螺紋漿進行錨桿,而左右洞則利用直徑為25毫米的中空注漿進行錨桿。需要注意的是:錨桿需要根據長度設計進行加絲,在下料后利用套絲機將12厘米的長螺紋及時套出。在初次噴灑砼后,結合設計要求進行梅花形紅漆布置,這樣就能及時點出錨桿孔位。在風動鑿巖機巖面鉆孔中,對于成孔一般利用高壓清除內部渣滓,注漿后及時插入錨桿,并且安裝螺栓與墊板。對于中空錨桿,則是錨桿安裝好后,再進行注漿。砂漿錨桿一般選用30號的砂漿,并且在錨桿安裝好后的三天內,不能有重物懸掛或者錨桿頭敲擊的現象。
2.2 洞身開挖中的施工技術。在臨時性支護完成后,通常我們會根據導洞要求進行挖槽,在初噴砼后嵌入拱架,并且和洞外的鋼格柵連接成整體,在鋼筋網掛好后,利用噴射砼生成棚架。對于中導洞的循環進尺一般控制在0.5到1.2米之間,并且在開挖成型后生成水平檢查與中線,這樣才能達到設計要求。在左右洞開挖中,通常使用兩臺階開挖的方式,保障后續施工以及使用,而上臺階則包含整個拱部。為了方便施工,上臺階一般分成兩個開挖進程,首先是挖好環形導坑,然后再挖中核,并且中核到拱頂。臺階長度一般控制在5到10米,對于上臺階的土方開挖,一般使用人工挖與汽車配合的方式進行。在下臺階開挖時,先挖中槽,然后再挖平臺。中槽掘進一般控制在5到8米,在跳躍性邊墻開挖中,凈距為3米,馬口槽為2米,仰拱會隨著馬口邊墻一同開挖,通過在施工邊墻進行錨桿,確保長鋼支撐以及設計厚度,這樣就能生成良好的環形支護(如圖2)。
圖2 隧道洞身開挖示意圖
2.3 二次襯砌施工技術。在中隔墻施工中,中隔墻開挖基礎作為工作的開始,通過綁扎成型的鋼筋,確保右洞、左洞鋼支撐鋼板。在主板選擇時,通常以大塊鋼模為主,并且立模長度控制在9米以內,規格除了要有明確的規定,而且必須使用內頂外拉的方式進行施工,保障施工進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導洞與頂部的密實性,它對整個施工質量都有著重大影響。
3 結語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作為高速公路建設的重要環節,作為技術人員,除了要掌握各個環節施工技術,還必須結合施工步驟以及標準,強化施工技術,這樣才能推動我國交通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熙建,黃華龍.對當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術的分析與探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3(6):195-197.
[2] 韋海,譚宗林.論高速公路隧道淺埋段地表深層注漿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2013(17).
摘 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作為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由于面積、開挖深度大,所以很容易出現施工性坍塌事故。因此,隧道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對整個工程具有關鍵性作用。只有在隧道施工中,對工程進行認真分析,確立恰當的施工規劃,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發生率降到最低,保障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順利進行。
關鍵詞:高速公路 ;隧道;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從我國目前的高速公路施工情況來看:很多工程受地理環境以及位置的影響,需要進行隧道施工。因此,在高速公路選址時,必須和公路主體設計相適應、協調,這樣才能將位置定在恰當的地層結構中。對于越嶺隧道,除了要進行范圍較大的方案選擇,還必須進行全面、整體的經濟與技術對比,在地質環境相對較好的環境下進行穿越。隨著交通運輸以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速公路的靈活性與優越性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隧道施工作為不可或缺的部分,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也越來越被社會各界關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整合隧道施工不同階段的技術要求,從施工中做好各個細節工作,保障施工質量。
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的確立
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為了保障后續施工順利進行,必須整合工程地質以及設計結構,使用先行中導洞的方式,對中墻進行澆注;當中導洞的掘進深度達到40到50米,混凝土強度超過70%時再進行左洞,而右洞的掌子面一般在左洞后10米的地方進行控制。從監控結果來看:只有在圍巖變形穩定后,才能對左右洞進行建筑二次襯砌。如果圍巖變形沒有穩定,在并行過大的情況下,就會影響初期支護力,針對這種情況不僅需要增強初期支護,還必須及時修改二次襯砌的參數設計,最后再使用混凝土提前施作的形式進行。對于施工作業線,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將掌子面和二次襯砌的間距控制在25米到35米之間。而在進出口位置,除了要建立中墻、導洞、左右洞開挖以及建筑二次襯砌并行的流水作業線,還必須通過擴展施工設計作業線,推動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進度(如圖1)。
在施工供風中,除了要在隧道出口、進口設置空氣壓縮機站外,還必須安裝對應的空氣壓縮機,確保隧道施工以及用風需求。施工用水需要在距離隧道頂部30米之上的區域修筑100立方米的水池高山,水源通常設在山腳右側,通過挖掘集水池,確保山泉水及時抽上山頂,最后再用管道進行施工輸水。在供電施工中,除了要在隧道出口、進口安裝變壓器,還必須利用地方性電網進行供電,并且準備功率為220KW的發電機進行備用。在動力設施中,一般使用380V的三相,照明使用220V,為了保障用電安全,在所有線路中都必須安裝有保護性開關。在防塵、施工通風以及洞內需要掘進爆破的區域,可以利用濕式鑿巖的方式,在爆破后進行灑水,以減小粉塵濃度。在施工通風中,一般使用壓入式,利用3臺流風機向左洞、導洞、右洞進行送風,并且開挖面與送風口之間的距離始終在15米以內。
圖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術示意圖
在施工排水中,主要是排除施工廢水以及地下水,上坡是隧道出口到進口的1.54%,出口施工則是順坡施工,在施工排水中,一般利用自然管把水引出。
2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術以及方法
2.1 初期支護施工。在超前小導管施工中,超前小導管的外徑一般控制在50毫米,壁厚為5毫米,然后在熱軋無縫鋼管的基礎上加工500厘米,鋼管的一端為加熱性錐頭,另一端為鋼箍,400毫米為止漿段,最后在沿著四周管壁進行注漿孔鉆探,并且各排孔位相互錯開,孔徑為8毫米,間距控制在150毫米以內。在鉆孔時,除了要整合設計環的間距靠緊開挖面支撐,還必須以10為基準確立孔眼位置。而外插角通常從鋼支撐的外部進行鉆孔,小導管的間距為:左右導管250厘米,中導為320厘米,孔深控制在500厘米。在進行注漿導管安裝中,對于成孔一般利用高壓性風清孔,進行小導管安裝,而牛角泵壓注通常為30號的水泥漿,在滿足壓力要求后,在15分鐘內停止注漿。
在錨桿施工中,通常使用的錨桿有兩種:對于進出口和中導洞成臨時支護的利用直徑為22毫米的螺紋漿進行錨桿,而左右洞則利用直徑為25毫米的中空注漿進行錨桿。需要注意的是:錨桿需要根據長度設計進行加絲,在下料后利用套絲機將12厘米的長螺紋及時套出。在初次噴灑砼后,結合設計要求進行梅花形紅漆布置,這樣就能及時點出錨桿孔位。在風動鑿巖機巖面鉆孔中,對于成孔一般利用高壓清除內部渣滓,注漿后及時插入錨桿,并且安裝螺栓與墊板。對于中空錨桿,則是錨桿安裝好后,再進行注漿。砂漿錨桿一般選用30號的砂漿,并且在錨桿安裝好后的三天內,不能有重物懸掛或者錨桿頭敲擊的現象。
2.2 洞身開挖中的施工技術。在臨時性支護完成后,通常我們會根據導洞要求進行挖槽,在初噴砼后嵌入拱架,并且和洞外的鋼格柵連接成整體,在鋼筋網掛好后,利用噴射砼生成棚架。對于中導洞的循環進尺一般控制在0.5到1.2米之間,并且在開挖成型后生成水平檢查與中線,這樣才能達到設計要求。在左右洞開挖中,通常使用兩臺階開挖的方式,保障后續施工以及使用,而上臺階則包含整個拱部。為了方便施工,上臺階一般分成兩個開挖進程,首先是挖好環形導坑,然后再挖中核,并且中核到拱頂。臺階長度一般控制在5到10米,對于上臺階的土方開挖,一般使用人工挖與汽車配合的方式進行。在下臺階開挖時,先挖中槽,然后再挖平臺。中槽掘進一般控制在5到8米,在跳躍性邊墻開挖中,凈距為3米,馬口槽為2米,仰拱會隨著馬口邊墻一同開挖,通過在施工邊墻進行錨桿,確保長鋼支撐以及設計厚度,這樣就能生成良好的環形支護(如圖2)。
圖2 隧道洞身開挖示意圖
2.3 二次襯砌施工技術。在中隔墻施工中,中隔墻開挖基礎作為工作的開始,通過綁扎成型的鋼筋,確保右洞、左洞鋼支撐鋼板。在主板選擇時,通常以大塊鋼模為主,并且立模長度控制在9米以內,規格除了要有明確的規定,而且必須使用內頂外拉的方式進行施工,保障施工進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導洞與頂部的密實性,它對整個施工質量都有著重大影響。
3 結語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作為高速公路建設的重要環節,作為技術人員,除了要掌握各個環節施工技術,還必須結合施工步驟以及標準,強化施工技術,這樣才能推動我國交通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熙建,黃華龍.對當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術的分析與探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3(6):195-197.
[2] 韋海,譚宗林.論高速公路隧道淺埋段地表深層注漿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2013(17).
摘 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作為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由于面積、開挖深度大,所以很容易出現施工性坍塌事故。因此,隧道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對整個工程具有關鍵性作用。只有在隧道施工中,對工程進行認真分析,確立恰當的施工規劃,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發生率降到最低,保障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順利進行。
關鍵詞:高速公路 ;隧道;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從我國目前的高速公路施工情況來看:很多工程受地理環境以及位置的影響,需要進行隧道施工。因此,在高速公路選址時,必須和公路主體設計相適應、協調,這樣才能將位置定在恰當的地層結構中。對于越嶺隧道,除了要進行范圍較大的方案選擇,還必須進行全面、整體的經濟與技術對比,在地質環境相對較好的環境下進行穿越。隨著交通運輸以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速公路的靈活性與優越性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隧道施工作為不可或缺的部分,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也越來越被社會各界關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整合隧道施工不同階段的技術要求,從施工中做好各個細節工作,保障施工質量。
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的確立
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為了保障后續施工順利進行,必須整合工程地質以及設計結構,使用先行中導洞的方式,對中墻進行澆注;當中導洞的掘進深度達到40到50米,混凝土強度超過70%時再進行左洞,而右洞的掌子面一般在左洞后10米的地方進行控制。從監控結果來看:只有在圍巖變形穩定后,才能對左右洞進行建筑二次襯砌。如果圍巖變形沒有穩定,在并行過大的情況下,就會影響初期支護力,針對這種情況不僅需要增強初期支護,還必須及時修改二次襯砌的參數設計,最后再使用混凝土提前施作的形式進行。對于施工作業線,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將掌子面和二次襯砌的間距控制在25米到35米之間。而在進出口位置,除了要建立中墻、導洞、左右洞開挖以及建筑二次襯砌并行的流水作業線,還必須通過擴展施工設計作業線,推動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進度(如圖1)。
在施工供風中,除了要在隧道出口、進口設置空氣壓縮機站外,還必須安裝對應的空氣壓縮機,確保隧道施工以及用風需求。施工用水需要在距離隧道頂部30米之上的區域修筑100立方米的水池高山,水源通常設在山腳右側,通過挖掘集水池,確保山泉水及時抽上山頂,最后再用管道進行施工輸水。在供電施工中,除了要在隧道出口、進口安裝變壓器,還必須利用地方性電網進行供電,并且準備功率為220KW的發電機進行備用。在動力設施中,一般使用380V的三相,照明使用220V,為了保障用電安全,在所有線路中都必須安裝有保護性開關。在防塵、施工通風以及洞內需要掘進爆破的區域,可以利用濕式鑿巖的方式,在爆破后進行灑水,以減小粉塵濃度。在施工通風中,一般使用壓入式,利用3臺流風機向左洞、導洞、右洞進行送風,并且開挖面與送風口之間的距離始終在15米以內。
圖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術示意圖
在施工排水中,主要是排除施工廢水以及地下水,上坡是隧道出口到進口的1.54%,出口施工則是順坡施工,在施工排水中,一般利用自然管把水引出。
2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術以及方法
2.1 初期支護施工。在超前小導管施工中,超前小導管的外徑一般控制在50毫米,壁厚為5毫米,然后在熱軋無縫鋼管的基礎上加工500厘米,鋼管的一端為加熱性錐頭,另一端為鋼箍,400毫米為止漿段,最后在沿著四周管壁進行注漿孔鉆探,并且各排孔位相互錯開,孔徑為8毫米,間距控制在150毫米以內。在鉆孔時,除了要整合設計環的間距靠緊開挖面支撐,還必須以10為基準確立孔眼位置。而外插角通常從鋼支撐的外部進行鉆孔,小導管的間距為:左右導管250厘米,中導為320厘米,孔深控制在500厘米。在進行注漿導管安裝中,對于成孔一般利用高壓性風清孔,進行小導管安裝,而牛角泵壓注通常為30號的水泥漿,在滿足壓力要求后,在15分鐘內停止注漿。
在錨桿施工中,通常使用的錨桿有兩種:對于進出口和中導洞成臨時支護的利用直徑為22毫米的螺紋漿進行錨桿,而左右洞則利用直徑為25毫米的中空注漿進行錨桿。需要注意的是:錨桿需要根據長度設計進行加絲,在下料后利用套絲機將12厘米的長螺紋及時套出。在初次噴灑砼后,結合設計要求進行梅花形紅漆布置,這樣就能及時點出錨桿孔位。在風動鑿巖機巖面鉆孔中,對于成孔一般利用高壓清除內部渣滓,注漿后及時插入錨桿,并且安裝螺栓與墊板。對于中空錨桿,則是錨桿安裝好后,再進行注漿。砂漿錨桿一般選用30號的砂漿,并且在錨桿安裝好后的三天內,不能有重物懸掛或者錨桿頭敲擊的現象。
2.2 洞身開挖中的施工技術。在臨時性支護完成后,通常我們會根據導洞要求進行挖槽,在初噴砼后嵌入拱架,并且和洞外的鋼格柵連接成整體,在鋼筋網掛好后,利用噴射砼生成棚架。對于中導洞的循環進尺一般控制在0.5到1.2米之間,并且在開挖成型后生成水平檢查與中線,這樣才能達到設計要求。在左右洞開挖中,通常使用兩臺階開挖的方式,保障后續施工以及使用,而上臺階則包含整個拱部。為了方便施工,上臺階一般分成兩個開挖進程,首先是挖好環形導坑,然后再挖中核,并且中核到拱頂。臺階長度一般控制在5到10米,對于上臺階的土方開挖,一般使用人工挖與汽車配合的方式進行。在下臺階開挖時,先挖中槽,然后再挖平臺。中槽掘進一般控制在5到8米,在跳躍性邊墻開挖中,凈距為3米,馬口槽為2米,仰拱會隨著馬口邊墻一同開挖,通過在施工邊墻進行錨桿,確保長鋼支撐以及設計厚度,這樣就能生成良好的環形支護(如圖2)。
圖2 隧道洞身開挖示意圖
2.3 二次襯砌施工技術。在中隔墻施工中,中隔墻開挖基礎作為工作的開始,通過綁扎成型的鋼筋,確保右洞、左洞鋼支撐鋼板。在主板選擇時,通常以大塊鋼模為主,并且立模長度控制在9米以內,規格除了要有明確的規定,而且必須使用內頂外拉的方式進行施工,保障施工進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導洞與頂部的密實性,它對整個施工質量都有著重大影響。
3 結語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作為高速公路建設的重要環節,作為技術人員,除了要掌握各個環節施工技術,還必須結合施工步驟以及標準,強化施工技術,這樣才能推動我國交通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熙建,黃華龍.對當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術的分析與探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3(6):195-197.
[2] 韋海,譚宗林.論高速公路隧道淺埋段地表深層注漿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