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思 商允超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文明的日益進步,各地建筑也日新月異。人們可以通過利用電子控制技術建造智能建筑,不斷提高生活及辦公環境的舒適度和安全度。在智能建筑的實際應用中,建筑設計是最為關鍵和最為重要的環節,其智能化水平的高低是決定建筑設計好壞的關鍵因素。本文探究了如何通過不斷優化建筑設計方案,加強智能建筑的建筑設計管理,以促進智能建筑能夠更好地為人們的生活服務。
關鍵詞:智能建筑;建筑設計;特點;功能;設計措施
隨著電子科技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等高科技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廣泛應用,智能建筑已經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建筑業突破發展的新方向。現代智能建筑遠遠超越了傳統的磚石結合體,它使得建筑的功能和結構發生了巨大改變,為普通建筑增添了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成分。在我國智能建筑的起步較晚,為了進一步完善智能建筑的設計方法,我們有必要深入了解智能建筑的功能和設計特點。
1.智能建筑設計的特點
智能建筑與普通建筑的設計有很大的不同,這是由智能建筑的設計原則和相關理念決定的。智能建筑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根本原則,以節約能源,減少資源浪費為主要目標,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礎,通過智能化的手段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具體來說智能建筑的設計應當體現以下幾點特征。
1.1節約性
在智能建筑的設計中,要盡可能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降低資源的消耗。主要來說應當避免或者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可以通過研發新能源或者使用清潔無污染的可再生資源來替代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例如:可以通過對采光的優化設計來充分利用太陽能,改進建筑的照明系統和空調系統,降低能耗,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1.2人性化
智能建筑的設計旨在為用戶構建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因此,建筑設計應當配備先進的自動化控制系統,以便調節建筑大廈的各種設施如室溫,濕度,給排水等,保障良好的生活條件。與此同時,智能建筑的設計還應當注重提高大樓的整體工作效率,如配備良好的網絡通信設施來保障商業的需要,同時加強各區域之間的溝通。
1.3適應性
智能建筑的設計應當能夠滿足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這要求智能建筑能夠在已有的環境中對使用功能和環境條件進行改變,同時在該過程中不會影響原有系統的工作,表現出適應性。
1.4安全性
為了保護生命財產的安全,防止室內信息的外泄,有效保護室內信號系統免受干擾,智能建筑應當配備相應的安全防護系統,促進設備使用率的提高。一旦系統出現故障,相應人員應當盡快排除故障,維護系統安全,盡可能減少因故障而導致的影響和危害。
2.智能建筑設計的主要功能
2.1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
智能建筑具有高度的信息處理能力,其中的智能通信系統不僅可以實現在建筑內部的信息傳遞,而且可以實現室內與物業管理的信息溝通。
2.2統一的控制能力
在智能建筑的設計中,設備的空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技術進步和社會需要擴展設備空間。智能建筑所實現的統一控制不僅包括現有的電力空調,防災防盜系統,而且包括未來可能加入的設備或系統,同時還能夠實現以建筑物為最佳控制中心的過程自動控制。
3.智能建筑的內部設計方法
3.1地面設計
智能建筑內的地面可以采用架空地面,預制線槽的樓板面層及地毯地面等。這三種方法各有優劣,設計單位應當根據具體環境來選擇相應方法。其中,架空地面的優點在于布線方便而且容量大,雙層地面可以分開布設強,弱電,因此適用于舊樓改造,然而隨之帶來的地面高度差會影響人們的舒適度。
3.2墻面設計
智能建筑內的墻體不僅可以進行隔斷,還可以在墻面上做出線口,在墻內空間中還可以配置各種傳感器和控制措施。
3.3天花板設計
在智能建筑的天花板設計中,應當完善其照明,送風,出風,煙感以及相關的走線和出口任務。
3.4專用控制室的設計
關于專用控制室的設計方法,具體來說有三個方面。第一,中央控制室。第二,電視會議室。 第三,咨詢中心。
4.智能建筑的外部設計方法
為了突出建筑外部空間的形態特點,設計師需要綜合應用各種設計手法,調動相應的設計建筑經驗,以期能夠為用戶提供豐富宜人的外部空間。具體來說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4.1空間的延伸和滲透
在建筑設計中,內外空間是統一的,設計師應當通過合理的設計使得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產生相互滲透和相互延伸的效果,為空間創造出連續的意境。具體可以參考中國古典私家園林中的借景和對景
手法。
4.2空間的層次和序列
設計師在思考空間的層次設計時,應當采用空間導向來完成序列的高潮和過渡,最終實現豐富而有秩序的外部空間。
4.3建筑尺度的處理
建筑在作為外部環境的主體同時,還需要具備適應人體尺度的過渡。
5.智能建筑融入途徑的構建
這里主要從兩個方面介紹在智能建筑中,景觀意識融入空間的具體途徑。
5.1空間與環境整合設計
在建筑設計中,空間與環境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設計師應當借助建筑的限制與形狀,在環境認知與場地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空間設計,最終實現建筑與景觀在空間上的結合以及形態上的協調。
5.2基于感知的空間體驗
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需要加強觀察體驗與設計實踐的結合,通過觀察,感知和體驗,發現并了解環境中的自然景觀要素和人文景觀要素的關聯,提高設計修養和設計能力。
6.總結
在現代社會環境下,人們對居住條件的要求日益提高。智能建筑作為高科技的體現在為人們提供舒適安全的環境時,也對相關的設計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要求設計師應當統籌規劃,在考量各方面的因素后進行綜合設計,最大限度地確保智能建筑相應功能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陳默.智能建筑的節能對策[J].民營科技,2013,(2):236,115.
[2]陳銳.智能建筑中的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J].建材與裝飾,2014,(27):116-117.
[3]董可欣,周振宇.智能建筑節能對策及其措施研究[J].世界家苑,2012,(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