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本菊
摘 要:隨著國家對安全生產的重視,我國安全生產形勢穩步好轉,但是同歐美等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差距,本文從安全事故發生的規律分析我國安全生產現狀,勞動者素質、硬件防護水平、安全管理理念的差異,總結出我國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到位、安全監督機制不完善等諸多弊病。
關鍵詞:突出問題;事故規律;監督管理
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是生命之本,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企業的騰飛與發展離不開安全,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目前雖然我們在安全生產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形勢依然嚴峻,習總書記強調: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也是今年的安全月主題,安全的紅線對于企業來說就像泰坦尼克號航線上的冰山,是不可觸碰的,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對于企業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對于家庭的損失更是無可挽回。所以無論與國與家,我們必須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隨著國家對人權的重視,不斷出臺各項政策和規范來強化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形勢穩步好轉,同時我也深刻感受到企業在安全文化、人才培養、安全標準化、事故控制等方面取得的長足進步。然而,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面臨的安全形勢依然嚴峻,距離我們的最終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安全生產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建筑工人安全素質差,人員流動性大,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我們國家的建筑工人離發達國家的職業化建筑工人差距甚大,尤其在安全素養方面。首先來看安全事故的規律:
安全事故的時間規律性安全事故的發生隨建筑業的季節性變化而變化。每年開春,各建筑工地剛進入施工期,工人剛過完春節,思想尚未進入施工狀態,因此該時段為高發期。夏秋兩季是建筑施工旺季,企業在生產任務緊、搶工期的情況下,相應的安全措施跟不上。另外,夏秋兩季又是農忙季節,建筑工人如為當地臨時工,這部分工人白天搞建筑,晚上回家還要種田、收糧,甚至白天在工地干活,心里還想著家里的農活。一心二用,加之體力不支,也是發生傷亡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
安全事故人員的規律性從事故者年齡上分析,發生事故最多的年齡段為20 歲左右的年輕人,由于該年齡段工人或是剛走出校門的學生或是剛從鄉村來的農民。這部分人年紀較輕,精力旺盛,但是施工經驗少,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更缺乏理論知識,對現場違章操作、指揮不能及時辨認,只是盲目的勞動,缺乏預防安全事故的意識,因此成為事故的多發年齡段。
安全事故的環境規律性建筑工程安全事故與施工環境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在一個工程主體施工階段,由于施工人員密集、勞動強度大往往加強管理,而到了裝修、安裝階段,由于施工分散,不容易集中管理,且該時段內各種機械使用密集,各工種人員施工混雜,水平、垂直交叉施工現象較多,因此該工段事故的發生率最高。
在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方面,目前的監督管理模式是法人負責,職能部門監督,存在著部門職能交叉,安全與生產兩條線現象。突出地表現為,安全管理部門進行施工過程的安全管理,工程管理部門負責施工工期及施工質量的管理,造成安全管理部門和工程管理部門“打架”,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安全管理部門認為安全條件不具備,不能施工,工程管理部門認為工期緊、任務重,要完成施工任務其他部門必須開綠燈放行,尤其是一些形象工程、獻禮工程更是如此。我們能否凌駕于所在項目之上頂住各方壓力守住紅線呢,當沒有發生任何問題完成了施工項目,那么安全管理部門在這件事情上起的就是“絆腳石”的作用;而當發生了安全問題,則安全管理部門又成為了安全責任的承擔者,出了事故能說安全管理部門沒責任?
結論:
安全應該是施工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所有管理者都是安全管理的直接責任人。我們已經出臺了相對完善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但是在落實過程中存在安監系統單線強化,其他部門安全責任無有效監管的問題,導致許多安監人員成為“架子工工長”“文明施工工長”,自己給自己下整改單,工作當中往往疲于奔命,無法有效行使監管權利。因此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有效落實,將是提高項目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的關鍵,對非安監人員的安全培訓、責任監管、考核方式值得我們深入
思考。
參考文獻:
[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3]《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產管理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