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大學生創業是近幾年一直探討的熱點問題,國家和各高校都十分重視大學生的創業問題,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了很多保障。從現階段來看工科畢業生創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經營效果差,創辦科技型企業較少等。本文就工科畢業生創辦科技型企業的路徑及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工科畢業生;創辦;科技型企業
大學生創業是近幾年一直探討的熱點問題,國家和各高校都十分重視大學生的創業問題,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了很多保障。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植,提高了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增加了大學生創業的信心。大學生的創業已經成為解決就業的重要途徑之一,從現階段來看工科畢業生創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經營效果差,創辦科技型企業較少等。本文從以下幾點探討工科畢業生創辦科技型企業的路徑及模式。
一、加大和落實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是否能夠很好的落實,最重要的就是要將創業教育納入到學校的正常教育之中。現在很多高校針對工科專業開設的創業課程較少,更沒有針對性的為學生講授有關科技型企業的相關知識。很多學生畢業后比較迷茫,也有很多想創業的學生雖有創業的意識,但是缺少創業的理論知識,走的彎路比較多。高校創業教育要明確思路,有針對性的開設創業課程,文科的學生多開設公司管理課程,工科學生多開設科技創新課程。創業教育要把教育重心落在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加強創業教師隊伍的建設,現階段,各高校創業指導教師數量少的可憐,大部分都是沒有職業指導師資格證書的老師授課,他們缺少企業實踐的經驗,授課效果大打折扣。學校應從社會各界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作兼職教師為學生們授課。為學生們提供到企業實踐的機會,多舉辦創新創業大賽、論壇和模擬實踐等活動,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二、搭建大學生與社會各界聯系的橋梁
知識經濟時代為大學生的創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大學生的創業主體從開始的本科到現在碩士以上的創業者越來越多。所以,政府和高校在扶持大學生創業時,應該為學生的專業和學歷發展上下功夫。盡量提供商業模式新穎,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為重點,創業項目是否有生命力取決于創業項目的新穎和市場空間廣闊的技術,擁有較強的競爭力才能夠生存下去。高校必須要考慮到這一點,別只是一味的鼓勵,而是要看成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創業成功率。高校還應結合國際上創新創業的經驗和發展趨勢,引導學生自主研發,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從事創新創業工作。高校要搭建大學生與社會各界聯系的橋梁,為學生創業提供保障。高校對那些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定期舉辦活動進行診斷和咨詢,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地方政府可以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為剛畢業的大學生提供更多創業的平臺,應將其作為加大推廣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
三、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與扶持方法
成立促進高校大學生創辦科技型企業創業輔導中心。由政府相關部門組織起一支由知名創業企業家、創投行業、金融機構、行業和高校著名專家組成的專家隊伍,幫助高校大學生開展創新,重點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和服務業務進行咨詢和診斷,并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網站,使之成為高校大學生與投資人和企業家進行溝通的窗口與服務平臺。建設大學生融入社會化實踐平臺,打破條塊分割,逐步將大學生創業納入地方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計劃中,并建立大學生創業專項種子基金、風險引導基金和風險補償基金,以股權形式資助大學生創業企業。在保定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扶持大學生創業園或創業孵化基地,并對大學生創立的企業提供專業的創業培訓,進行政策咨詢、項目論證、跟蹤輔導等服務,提高大學生新創企業生存能力。建議學習上海的經驗,由市政府牽頭組織成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以入股、貸款貼息等工作為重點,充分利用金融手段解決大學生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融資困難的局面。創辦科技型企業的大學生,他們是城市創新發展的寶貴人力資源和財富,因此應建立戶籍落戶優先制度,對大學生創辦科技型企業實行自然落戶政策,建議對外地大學生在保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實行同樣優惠政策。條件成熟時在保定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設立全面負責監管大學生科技型企業的管理部門,提供全流程服務與指導。
參考文獻:
[1] 王曉斌,李芳.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執行情況探析[J].考試周刊.2010(35)
[2] 柴旭東.基于創業過程的大學創業教育階段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09(10)
[3] 楊濤.大學生創業支撐體系的構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10)
[4] 李月濤.淺談大學生創業的SWOT分析及教育對策[J].河南教育(中旬).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