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宇?張亞莉
摘 要:高校就業指導部門依據用人單位的擇才標準開展相關指導工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除了普適的擇才標準之外,求職者關注具體用人單位的特殊需求,對其進行求職準備、參與求職競爭以及實現角色轉換等方面意義重大。高校就業指導部門需建立代表一般職業能力因素的“基礎層”與體現企業特殊需求因素的“超越層”相結合的能力培養標準體系,提高畢業生就業水平的同時保證就業指導工作的效能。
關鍵詞:擇才標準;特殊需求;畢業生;求職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過渡,每年從高校畢業進入社會的畢業生人數連年攀高。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僅事關畢業生本人及其家庭的整體福利,它也是事關高校發展、教育改革、國家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和諧等諸多問題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業指導部門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通過他們系統扎實并富有成效的指導工作,能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順利、更滿意的實現就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就業指導課程、用人單位需求研究、大學生求職觀念研究及對策分析等諸多研究和措施在促進大學生就業方面都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功能。
二、普適“用人標準”指導意義有限
(一)順利就業需要滿足用人單位“針對性”條件
從企業招聘過程來看,企業用人的標準同樣表現出各自企業的特殊需求。發展中的企業更可能選擇具有發展潛力和學習能力、對企業認同度高的求職者,以滿足企業較低“成本”投入獲得未來高水平人才的要求;相反,一個處于鼎盛時期的企業,則會較多要求對現有崗位具體標準的滿足。
所以,能夠做到順利就業,求職者不僅需要具備具體崗位提出的一般能力水平,還應該關注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企業文化以及戰略發展方向等特殊環節。
(二)普適標準對用人單位的特殊需求有所忽略
高校就業指導應該通過各種科學方法,分析單位用人標準并從中綜合歸納出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普遍的、符合統計學意義的“普適”標準,為畢業生劃定明確的工作重點領域,為就業指導人員順利開展工作指明方向。 “用人單位擇才標準”進行科學的界定并踏實地落實到就業指導環節中去,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畢業生整體的競爭力,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中勝出的幾率。
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工作理念:畢業生求職過程是具體的、具有特殊性的個體求職者與同樣是具體的、具有特殊需求的用人單位之間進行匹配的過程;就業指導除了要強調企業用人條件的“標準化”之外,更要給求職者滲透一種“特殊化”對待的觀念。
三、關注用人單位特殊需求,畢業生求職將更加高效
(一)適應用人單位特殊需求,實現競爭脫穎而出
畢業生如果在滿足企業基本能力需求的基礎上,能夠下功夫了解目標企業的戰略發展階段和要求,企業文化內涵以及具體崗位的具體能力要求,并能做好相應的準備,則順利通過面試環節的可能性必然大增,畢業生求職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幾率也會變大。
(二)具備目標單位所需能力,順利完成角色轉換
在大學生入職的3-6個月的試用期中,是跳槽最頻繁的職業的浮躁期。產生這種工作浮躁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理想與現實的脫離;二是急于求成的心態;三是“圍城”的心態。大學生們進入工作崗位之后不能及時調整心態,未能順利地完成角色轉換。無論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過分依賴學生角色。企業需要員工是服從領導決策、遵守規章制度、按照流程辦事的社會人。
解決上述矛盾,除了新入職的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之外,也需要其更多地了解公司的發展戰略要求,創造良好的人際環境,更好地融入公司。大學生如果在畢業前的求職準備過程中已經做好了相應的工作,便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初入職場的不適應,從學校人向職業人的角色轉換過程也將更加順暢。
四、就業指導:建構“單位特殊需求導向”的用人標準體系
(一)單位特殊需求導向的用人標準體系的內容
為了提高“人才產品”的競爭力,就業指導部門應該在保證畢業生達到各項“基本”求職素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其關注相關用人單位的“特殊”用人標準。高校有必要建立“單位特殊需求導向”的用人標準體系,用于進行日常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具體而言,這種新的用人標準體系的內容包括如下兩個層次:基礎層和超越層。
1、基礎層:一般職業能力因素
一般職業能力因素即是一般“用人單位擇才標準”研究中強調的能力因素,具體包括:職場適應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學習能力、責任意識、誠信和職業道德等內容。這些因素是大學生順利進入職場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心也多集中于對大學生進行上述基礎層能力的培養和塑造。
2、超越層:企業特殊需求因素
企業特殊需求是與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發展階段”、“企業文化”、“崗位工作性質”等因素相對應的,對求職者提出的具體化要求。超越層的因素是引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明確目標企業和目標崗位特殊而具體的“擇才標準”,從而進行相應準備的關鍵因素;是提高畢業生求職的競爭力,提升畢業生初入職場的適應性的核心因素。
(二)操作化:“單位特殊需求導向”的用人標準體系的運用
分析和研究用人單位的具體、特殊需求,并非是對就業指導部門研究用人單位一般“擇才標準”,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培養工作的否定,而是對原有工作內容的拓展。所以,新的用人標準體系的構建需要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在原有的工作內容基礎上,重視用人單位擇才過程中具體而特殊的限定條件因素。現實操作環節,就業指導部門可以按照下列思路開展工作:
首先,繼續加強用人單位普適“擇才標準”的研究,進一步強化用“市場”的需求指導大學生能力培養和塑造的過程,提高大學生群體的一般職業能力和整體素質;
其次,轉變大學生求職理念,推動大學生求職準備工作實現“目標企業和目標崗位明確化”、“準備工作思路清晰化”、“具體準備內容細化”的目標,最大程度地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效能,滿足畢業生順利求職的需要。
作者簡介:田曉宇,河北聯合大學人文法律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與實踐;張亞莉,河北聯合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輔導員,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