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佳?彭歡歡
一、微博客輿情的定義
隨著網絡在全球范圍內的飛速發展,網絡媒體已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網絡成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之一。微博客作為網絡傳播的媒介之一,也是當前比較具有代表性的。
曾潤喜在《網絡輿情管控工作機制研究》中指出:“網絡輿情就是各種事件的刺激而產生的通過互聯網傳播的人們對于該事件的所有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的集合。當絕大多數的網民的觀點聚集時就會由觀點向輿論轉化。”[1][2]
由此看來,微博客輿情就是以微博為載體,以熱點事件為核心,廣大微博客網民態度、情感、觀點、意見的表達,是以個傳播與互動的過程,以及包括后續的各種影響力。
二、微博客輿情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重要性
微博客輿情形成迅速,依托網絡為載體傳播速度快,對社會影響巨大。網絡輿情比起傳統媒體來說,涉及到的內容更廣更全。
(一)面對公共危機反應迅速,傳統媒體無法比擬。以微博為代表的網絡媒體已經逐漸成長成熟并顯示出其最大的優點,即反應速度極快。這種發展趨勢不僅是國內,早在包括“911”事件等在內的諸多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極大影響的公共危機事件的第一信息源都來自個人博客、市民手機拍攝畫面等新媒體資源。
(二)消息來源渠道多、范圍廣,可復制性、可傳播性強,并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先導性作用。由于網絡的普及,博客微博等“零技術、零許可”個人媒體互聯方式的廣泛應用,使得公眾成為了公共危機事件信息的發布者和傳遞者,而不再是從前單一的接收方。
(三)網民言論所引導的網絡輿情多為情感主導型,易形成極端導向,其非理性因素對于政府危機公關提出新的挑戰。在危機事件中,他們關注的焦點往往不是有關部門處理方式的合理合法性,而是它面對弱勢群體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處理方式。
(四)在危機傳播中,微博輿論的力量足以影響官方媒體輿論及政府決策。有傳播界的學者用德國傳播學家伊麗莎白·諾依曼“沉默的螺旋”的理論來分析網絡輿論的效應。這一理論的中心思想是:如果人們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公眾中的少數派,他們將不愿意傳播自己的看法;而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看法與多數人一致,他們就會勇敢的說出來。而且媒體通常會關注多數派的觀點,輕視少數派的觀點。于是少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小,多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大,形成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模式。[3]
就對公共危機管理來說,微博客輿情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既可以借助微博客輿情強大的自身優勢克服公共危機管理中出現缺點;也要看到微博客輿情的潛在威脅并加以有效的引導和控制。
三、公共危機管理中的微博客輿情引導機制
機制是指影響人類社會有規律運動的各要素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以及諸要素之間產生影響、發揮功能的作用過程和作用原理。[4]考慮到公共危機的突發性、不確定性,具體劃分為報道機制,疏導機制,以及預警機制。
(一)報道機制
根據德國學者E-諾埃爾的“沉默的螺旋”的假設,輿論的形成與大眾傳播媒介營造的氣候有直接管理,大眾傳播媒介在社會上營造出一個“意見氣候”,而人們由于懼怕社會鼓勵,會對優勢氣候采取趨同行動,結果造成“一方越來越大聲疾呼,而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過程”。在微博客輿情報道機制中,政府往往在微博輿論爆發后介入事件,可以說,政府的介入方式、介入手段及其作用直接影響了微博輿情的走向以及公共危機對公眾造成的影響。一方面,信息報道提供了一個事實基礎,另一方面,如實準確的信息報道,有利于輿論發展走向以及事件的解決。
(二)疏導機制
對于公共危機事件,政府部門自身應參與微博客輿論的發布、信息的傳遞,引導網絡媒體除了參與新聞報道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網絡民意,為公共危機事件非沖突解決創造平和的輿論環境。政府部門把握這一機制的要點在于,積極鼓勵網絡成為公眾表達意愿和討論問題的有效平臺,收集利用這一平臺所反映的輿情了解公眾需求,為下一步決策提供參考。
(三)預警機制
微博客輿情預警機制是做好公共危機管理中輿情引導工作的首要且基本環節。一方面,關注網媒的預警機制是政府危機管理的主要表現,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首先,建立健全網絡信息和言論管理的法律法規,加強網絡道德體制建設,明確政府管理部門、微博客運營方、微博客適用者等各方責任。
其次,把公民權利置于首位,不斷提高公眾識別網絡輿情能力,增強網絡輿論危機意識。智威湯遜廣告公司與互聯網控股公司IAC做的一項調查,不到三分之一的年輕美國人贊同“現實生活中不能說的不能做的我都可以在網上實現”這句話,41%的人不贊同;而在中國的微博使用者受調查者中,73%的人贊同,只有9%不贊同。[5]多數中國公民躲在假身份和化名的后面,這也極大的增加了消息的不準確性。
最后,建立專業機構或職能部門對網絡輿情進行監管、監測,制定預警預案,互通網絡,一方預警,多方聯動,保證及時有效地實現輿情反饋。
注釋:
[1]曾潤喜.網絡輿情管控工作機制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 2009(18):79-82.
[2]曾潤喜.網絡輿情信息資源共享研究[J].情報雜志,2009 (8):187-191.
[3]維基百科:沉默的螺旋。
[4]劉靜,突發事件網絡輿情防范機制研究,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1..6
[5]Tom Doctoroff, What Chinese Want: Culture, Communism and China's Modern Consumer.2012.5
作者簡介:劉佳佳(1989—),女,漢族,安徽六安人,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2012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生,主要從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彭歡歡(1988—),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2012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生,主要從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